书画作品:新的审美 现代与传统经典的碰撞—中国青瓷全新的呈献
现在很多小伙伴对于古玩很有兴趣,收藏爱好者也越来越多,关于《如是观——张昭济人物画展》在栖霞艺墅美术馆盛大开幕的问题,西北艺术网小编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不要走开,我们一起来了解《如是观——张昭济人物画展》在栖霞艺墅美术馆盛大开幕。
2020年1月12日下午两点,由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浙江联络部、浙江艺术教育发展中心主办,杭州栖霞艺墅美术馆承办的《如是观——张昭济人物画作品展》在紫荆花路397号开幕。这一天的展览现场,用“爆棚”来形容,绝不为过,盛况空前。
开幕式现场,人气爆棚
张昭济黑龙江插队的知青战友来了,曾经为之奋斗的浙江幼儿师范学校的老师同学来了,绿城文新合唱团的歌友来了,母校学军中学的校友来了,七十年人生旅程相携相亲的好友亲朋来了。这是一次以画展为名义的大联欢。为艺术,为过往,然后一起致敬:青春万岁!美好永恒!
浙江大学旅游和休闲研究院研究员吴越说:张昭济先生是教育家、艺术家,为幼儿教育奉献了最好的时光。与张先生交往如沐春风,这是大家的共识。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还有很多的壁画,王羲之纪念馆里就有先生的大作。
张先生他们这一代人,出生在解放前,经历很多的沧桑巨变,青年时期插队到冰天雪地的黑龙江,他们的故事很多。只有经历过最深的苦难,对生命有透彻的感知,才会爆发出如此强烈的爱。梅花香自苦寒来,盛开十里香雪海。
致辞嘉宾:浙江大学旅游休闲研究院研究员吴越先生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画家吴宪生与张昭济先生的缘分,还是他刚从学院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听说吴教授将带着他的博士生、研究生去黔东南写生一个月,张昭济作为编外人,有缘加入了这次贵州的艺术行程。虽然吃不好、住不好,有时还要走数小时的山路,到云深雾重、人迹罕至的群山和古老村落创作,张老师却乐在其中。
活到老、学到老,张老师如饥似渴的学习,每到夜晚就拿着作品,请老师指导修正,那种谦虚和执着的精神,吴教授深深的被感动。成功没有捷径,艺术造诣的突飞猛进,是时间的积累和上天给予的天分,更是业精于勤的积淀。这次展出的部分作品,就有当年张老师的创作。
致辞嘉宾:中国美院教授吴宪生先生
浙江画院人物画工作室主任、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余宏达先生是张昭济先生观音班的老师,是他将张老师带入了观音题材的创作。他说:少年时我便耳闻浙江幼师有一位才华横溢的校长。我曾说,张昭济先生是一位被教育事业耽误了的艺术家,虽然对于教育事业而言用"耽误"一词来说有些不确切,但凡看过他作品的人无不赞叹他儿童插画的精彩。
2007退休的他一拿起毛笔就技惊四座,在当时大型文化项目"人文浙江"中完成了《陶成章》的创作,令业界瞩目。他是一位低调而重学习的学者型画家,在他完成转型后并没有大肆宣传、四处赶场,而是从一位校长重新做回学生,这种心态的转换事实上非常不易,既是他性格的体现,更是对国画艺术由衷的热爱所推动。
他先后在中国美术学院成教院中国画人物高研班和美术报名家班学习,学习过程中他还参加不少画展,获奖颇丰,此间一直画写意人物的他,又对工笔人物画产生了兴趣,他在艺术上他的创作能力令我惊叹,领悟和学习的能力又如少年一般!
前年夏天,金晓霞女士应邀来美术报名家班考察,午宴间失联三十年的师生意外相遇,这次邂逅促成了这个画展,当年因为教育事业而迟迟没有一展芳华的遗憾,终于在古稀之年由他的学生帮他弥补上,这真应了佛学的因果之论,善根种下自有慧树,花开之时芳满天下!
致辞嘉宾:观音班导师、浙江画院人物画工作室主任余宏达先生
诗人、作家、评论家,《东海》杂志原主编、省文联文艺研究室原主任龙彼得先生是张昭济先生的“插友”,回忆插队的日子,彼得先生很激动。他说,张昭济艺术成就高,却不务虚名。当年我们都在同江县,他在电影院担任美工,我在政府部门从事宣传工作,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忘。我撰写了两幅对联:
童心佛心铸成中国爱心,
中画西画融为人类美画。
播种在同江影院的海報上,
丰收在杭州西湖的画展中。
所有在场的插队知青们齐声祝贺:张昭济的艺术常青!现场十分感人,一群两鬓花白的老人,脸上洋溢着青春的光芒。
致辞嘉宾:插队知青老友、著名文化人龙彼得先生
浙江省教育厅老厅长蒋胜祥先生是张昭济先生的老领导,说起那些年老张为幼儿教育付出的心血,他用“浙江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张昭济有功劳!”浙江幼儿师范学校能成为幼儿教育的“黄埔军校”,是张老师以及历届领导团队精心栽培,开出爱之花。在岗位上,张校长尽心尽责;从岗位上退下来,他投入他深爱的绘画事业,这样的精神,值得所有的人去学习。这次的画展,让人惊叹,如此静美的艺术作品,如此火爆的开幕式,这是人品的见证,真可谓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致辞嘉宾:浙江省教育厅老领导蒋胜祥先生
专程从上海赶来的默川,是张昭济先生大学的同学。看完展览之后,激动不已。她说:开幕现场,展馆挤得水泄不通,美院重量级的教授都很动情的讲了很长时间,观世音菩萨像创作突破传统,回归自然,庄严,亲切,凝重,空灵,超然,自在,洒脱,把菩萨的大爱表现得淋漓尽致,笔墨一气哈成,完全是内心智慧流淌而就。菩萨相由心生,心与菩萨心的契合,才能体现出来……老张的菩萨造像还有着清凉的震慑力,观者无不如是沐心。
专程赶来的,大学同学默川女士
策展人,栖霞艺墅创始人金晓霞女士说: 张昭济先生是教育家,更是一个了不得的绘本大画家。上千件的作品,他构建了一个个真善美的童真世界。他把最好时光,献给了他热爱的幼教事业,在退休后又得机缘,遇见艺术路上的指引者吴宪生、余宏达等先生,相伴相行,亦师亦友。
几十年画绘本的经历,让他在寻求艺术的节奏、情绪的同时,兼顾了情节和故事性。张老师在艺术的路上,永远不会满足。无论是宗教题材和其他人物画创作,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如何更有时代性,这是他一直思考的。他说,媚俗、欺世不可取,但雅俗共赏不易。人物山水花草动物,都是创作的素材,如何结合,绘画的过程,就是思考。
张昭济先生,艺术即生活,这一生,爱和善良,是他内心的圣殿。人间世,是修行道场,创造美、传播美,张老师自在洒脱,是一个“老顽童”。他的作品,无论印度之行的人物画写生,还是佛教题材的系列创作,画的都是他的心像,他就是一尊活菩萨。
策展人:栖霞艺墅创始人金晓霞女士
开幕式后,随即召开的张昭济先生作品研讨会,与会的艺术家们纷纷发言。浙江少儿美术出版社资深编辑、油画家何巧玲女士说:张昭济是我们少儿绘本最主要的作者之一,今天展览没有安排他的儿童绘画作品,很是遗憾。他在艺术上的追求,是他一以贯之的习惯。今天的展览十分精彩。
发言嘉宾:浙江少儿美术出版社资深编辑、油画家何巧玲女士
著名人物画家、浙江美术出版社资深编辑钱贵荪先生,是张昭济先生多年的挚友,对于当年他能跟着吴宪生教授走进贵州原生态的乡村,整整一个月的创作、现场指导等经历,羡慕不已。这样的学习机会,昭济抓住了,才会有今天的成就。他是长期的积累,更是上苍的机缘。
发言嘉宾:著名人物画家、浙江美术出版社资深编辑钱贵荪先生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书法研究室主任任平教授和张昭济先生是校友,说起当年杭州学军中学的“四剑客”,娓娓道来,都是岁月的华章。他说,张昭济在中学的时候就极为出色,从事多年领导工作之后,重新投入创作,心境是如此之平和,让人敬佩。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并寻求自己的艺术风格,他一直持之以恒的努力,取得今天的成就,这是必然。
发言嘉宾: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书法研究室主任任平教授
……
研讨会现场这样的话题,还有很多。现场的人不断在增加,这样虔诚的倾听,是对张昭济先生艺术成就的敬仰,更是他人格光辉的闪耀。张昭济先生十分的谦虚,他频频感谢!但新的创作想法,在他的心中已然清晰。他说,今天的展览只是一个逗号,未来的艺术之路,他会走得更为坚实。
研讨会现场
链接张昭济先生的其人其事:
张昭济,祖籍浙江。1947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曾就读福州一中,美术启蒙于林鸿翥先生。1964年随父迁居杭州。1969年赴黑龙江插队。1976年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专业。
毕业后分配到浙江省幼儿师范学校,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后担任领导直到退休。在校期间为孩子绘制了数以千计的儿童绘本和插图,曾获“国家图书奖”。 2007年退休后主要从事中国画人物创作。 2017年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人物画高级研修班。
画展作者:张昭济先生
我的前半生——幼儿教育密不可分
张昭济老师,是中国幼儿教育不能绕过的人。他是最后一届工农兵大学生,在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系的那些年,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在画画上。无论素描、色彩、速写都是出类拔萃。
他奋斗过的浙江幼儿师范学校,现为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获批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那是他挚爱的地方,他坚持陈鹤琴先生“一切为儿童”的办学理念,一直在学校的大厅高悬。
在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当校长的那些年,他为学校的发展殚精竭力,几乎没有时间从事国画创作,他把他的艺术才华奉献给了孩子们。白天忙完工作,回到家,他就回到儿童的世界,经常挑灯夜战,为出版社绘制古今中外的童话故事,传递形象的科普知识。几十年来,他为孩子绘制了数以千计的儿童绘本和插图,并荣获“国家图书奖”。
张昭济先生的儿童画作品之一
他很感激那段日子,因为儿童画,让他经常回到童年,回到孩子们的世界,为孩子们创作是很开心的!张老师的心中呀住着一个孩子,编织着一个个五彩的梦。因为画儿童画,让他的艺术造型、构图、色彩能力长期保持着旺盛的状态。
我的后半生——做一个人物画家
孔子说: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张老师是一个谦谦君子。他说,这是家教,也是祖训。爷爷去世那年,张昭济老师出生,祖孙两人擦肩而过。可留下的爷爷画像,老人器宇不凡。
张昭济先生的人物画写生作品之一
张昭济老师,是家中的小儿子,排行老六。喜欢画画、写书法,得自父亲的影响。跟随父亲习字,太喜欢写字的感觉了,年少的他经常会一握手笔,就停不下来,他说父亲这时就会阻止,因臂力已不济,字就没了筋骨。
2007年退休后,张昭济老师重新拿起毛笔,这被耽误了的画家梦想,又一次扬帆。为什么选择人物画?张老师有些得意说,有挑战性啊!
当年,还在黑龙江的他,曾有两次登门向沙孟海先生讨教,陪同他去的是当时杭州大学图书馆馆长——同学的父亲。沙老看了他的篆刻习作,要求他从汉印入手,来年看了他的作品,夸赞进步大。后来又跟李伏雨、姜东舒、朱关田诸先生学习书法。书画篆刻于他,就像是呼吸,流淌在生命里,欢喜自然,几乎不察觉的存在。
张昭济先生的人物画写生作品之一
但重新投入系统的学习,已是他退休后。走了大半生,他回到了少年的理想地——中国美术学院。作为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也是最认真的学生之一,他的学习精神,也影响着一起的学友们。2017年,张昭济老师中国美院继续教育学院中国人物画高级研修班结业。后来,又跟着余宏达老师开始观音班的课程。
著名画家尉晓榕教授看了张老师的画作说:教育界多了一个好校长,艺术界少了一个好画家。余宏达老师与张老师亦师亦友,盛赞他在艺术上创作能力令人惊叹,领悟和学习的能力又如少年一般!
如是观——我与佛缘深厚
张老师说,小时候隔壁阿婆特别喜欢我,经常带我们去她皈依的福州乌石山的寺庙玩,庙里有很多的壁画,记得有一幅壁画,画的是十八层地狱,我看了很害怕。可菩萨的画像,让人心生欢喜。这是我们最朴实的善恶观,不能因为善小而不为,也不能恶小而为之。
张昭济先生的佛教题材作品之一
我的父母是典型的慈父善母,经常告诫我要有慈悲心,要知恩图报。他们的举动,点点滴滴,浸润我心。回炉学习中国画,重新临摹《韩熙载夜宴图》、《五马图》、《永乐宫壁画》的过程中,我深刻体现到中国画线条之美。
观音有三十二相,她的慈悲与我内心的美好十分合拍。虽然我不研究佛教,但佛法故事在我心里,是一张张的画面,好像自然而然的就在那里。
张昭济先生的佛教题材作品之二
这次的创作,我有很多观音和神兽的结合,这要感谢我这么多年的绘本经验,让创作更有故事性,也大大丰富了题材内容。灵感的大门打开,创作就源源不断。所有经历过的事,走过的路,不会没有意义。我的创作,是几十年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