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展览:詹庚西及其花鸟画艺术
记者手记(五):工艺师:醴陵陶瓷的“高薪阶层”
这位醴陵醴泉窑的工艺师说,描绘这样一只釉下彩瓷瓶要花一个星期。
醴陵农民赚钱很艺术,很优雅。难怪他们自夸很“灵泛”(聪明)。8月12日下午,记者们实地采访后,好生羡慕。
采访在醴泉窑艺有限公司地下一楼的工厂里进行,室外微风轻拂,室内明窗静几,音乐悠扬,一片欢声笑语。
陶瓷工人朱小清缀满墨水,小心翼翼地涂在“巴拿马”瓷瓶已印好的花纹上,“这叫‘汾水’。”她显得很腼腆。隔壁一位年纪稍大的男工人则点着一根烟,正在对面前一个硕大的瓷瓶进行精心涂墨,窗外的风景并没有让他分心。
朱小清,醴陵市姜湾街人,从事陶瓷行业已有三年时间,像他们这种陶瓷工人工资并不低。据一位女工人介绍,“工资按件计算,每月有1000多元,多劳多得。”这位年纪稍大的男工人工资相对固定,“有3000多元一个月。”
与此同时,在工厂一楼的陈列室里,醴泉窑艺有限公司高级工艺美术师黄小玲向来访者介绍:“这个瓷瓶,20多万;这个,80多万;这个很贵哦……”我们看得目瞪口呆。
“艺术的东西,就是值钱。”欣赏完毕,大家发出了同一感慨。
醴陵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称,该市仅陶瓷、花炮两大产业吸纳就业人员18万人。可见,以优雅、艺术名义致富的农民不在少数。
农民富裕了,随之醴陵经济实力也相对提高了。2006年,醴陵市、攸县县域经济实力跻身全省“十强”。
采访期间,醴陵人不经意间透露了许多信息:近期,醴陵人李家仁投资30多万元,排演的花鼓戏《爆竹祖师》正式上演,这也是首次将花炮祖师李畋的故事搬上舞台。他还先后编排了《发财梦》、《贤淑女》等剧;几十位醴陵民间艺人以醴陵的瓷碗、瓷瓶、瓷碟、瓷缸等为乐器,联合演奏《思情鬼歌》,并搬上了各种大型节会;7月,醴陵十万名陶瓷技工,通过日用陶瓷,艺术陶瓷,电瓷,进行技艺大比武……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农民有钱了,农村文化自然丰富多彩。采访完毕后,有同行在开玩笑:“当记者,不如当陶瓷工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