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河湖文化书画摄影优秀作品展开展
从《熔铸空间——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作品展》看天津雕塑力量
赵展作品《窥》
于世宏的铸铜雕塑作品《紫竹》,既有中国传统的审美意境,又很具有现代感
谭勋的作品《收藏制造之多宝格》,运用了综合材料,拓展了传统的雕塑语言
陈钢的作品《三兄弟》,用木头做材质,造型奇趣,富有意味
景育民的作品《福》,表现了当代人充满游戏感的快乐
人民网·天津视窗12月26日电:现在,城市的新面貌与新建筑开始成为人们的话题,随着国家奥运场馆、国家大剧院与央视新址建筑模式的相继亮相,北京也成为全世界瞩目的一个新建筑建设中心,而这些庞大的、新鲜的建筑形式在刷新着中国人的公共环境视野的同时,也在更改着我们对于公共环境的审美理念,每一个人也都期待着自己城市的新面貌。与这些新建筑伴生的,应该是新的城市雕塑作品,它同样是城市公共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环。相比于建筑,雕塑作品的选择性更多,操作性也更强。那么我们天津的雕塑力量在哪里呢?
日前,《熔铸空间——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作品展》在天津美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出的七十余件作品均是雕塑系全体教师近几年创作的新作,是天津美院建院以来雕塑系教师作品的第一次全方位系统展示,全面集中地反映了天津美院雕塑系教师当下的学术状态,清晰地展示了老中青三代教师不同的艺术追求与研究方向。据介绍,天津美术学院雕塑教学的基础由王之江先生与吴纯斌先生建立,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于1994年独立成系,历经三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学术水准在全国各大美术院校雕塑系中,已经达到相应的高度,并产生深远影响。此次展览作品形式丰富,风格多样,表现了诸位雕塑家在当代纷繁复杂的艺术思潮下的种种艺术实践,引起了国内雕塑界的普遍关注,展示了天津的雕塑力量。据悉,此次展览至本月底结束。
当代雕塑的两种意义
雕塑作品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有两种意义,一是它可以作为公共艺术出现在公园、街头、社区与会所,另一方面,它又可以以架上雕塑的身份成为私人的藏品。目前,无论是在中国城市建设的大潮中,还是在火爆的当代艺术的收藏热中,雕塑作品的这两个意义均得以得到最大化的价值体现。所以,当代雕塑作品的学术取向也开始越来越公众化,在引领着时代的趋势,也在迎接着时代的挑战。雕塑作品的城市建设意义是不可忽视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我们去一个地方观光旅游,往往会被那些有意思的街头雕塑所迷恋,还会在一起合影留念,我们在看朋友的旅游照片时,也会通过照片中的雕塑判断出这是国内或是国外的哪个城市,所以,城市中的公共雕塑作品往往会成为一个城市的形象代言人。而在当代艺术的投资收藏领域,架上雕塑作品正成为油画之后的另一个火爆品种,仅在近两年,国内拍卖市场中成交价过百万的当代雕塑作品就比比皆是。所以,应该可以这样理解:当代雕塑的春天已经到来,现在已经是当代雕塑语言面对公众审美的最重要时刻。
在这种背景下,此次《熔铸空间——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作品展》及时亮相,也为天津的观众提供了一次近距离接触雕塑原作的机会,感受立体的、真实的当代艺术氛围。
寻找天津雕塑力量
从此次展览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天津雕塑力量的不同状态,既有老一代雕塑家彰显功力的传统风格的作品,也有青年教师的富于思辨的实验性作品,不同的创作理念,不同的艺术技法与不同的材质运用,让大家领略了当代雕塑的多种可能性。以往公众对于雕塑的直观认识可能更多的来自于街头,对雕塑材料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石头与青铜上,在这个展览中可以看到,雕塑的材料其实可以有很多种拓展性,除了我们熟悉的木头与不锈钢,还可以有陶瓷、树脂、玻璃钢与其他的新型材料,而这些新型材料的质感与外观,又传达出一种全新的形式理念与表现力。值得想象的是,这些雕塑作品的价值定位与绘画作品还是有所区别的,绘画作品终究会被私人与机构收藏起来,而这些雕塑作品或许会有一天就能够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成为我们城市风景的一部分,成为我们熟悉的地理坐标,成为孩子们的视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