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鉴藏赏析:卫生陶瓷去年出口增两成 行业趋于调整 预期依然乐观

时间:2022-01-10 18:45:00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卫生陶瓷去年出口增两成 行业趋于调整 预期依然乐观

突然来袭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对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都是个不小的打击。中国多个产业进出口也难逃一劫,纷纷出现负增长,但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却成为其中的异数,不但出口额增加了两成,要好于行业预测,并且业内人士分析,其未来前景受多方面利好影响,将呈现出相对乐观的走势。

出口好于预期

根据海关统计,2008年我国陶瓷进出口总金额84.8亿美元,同比增长19.86%。其中出口金额80.31亿美元,同比增长20.93%;进口金额4.48亿美元,同比增长3.44%。

“我国的瓷砖、卫浴去年全年的出口额好于预期。”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缪斌近日称:“瓷砖的全年出口增长22%,洁具的出口全年增长10%。”

据悉,不仅是瓷砖、卫浴产品,其他几种建材产品2008年也同样走出了出口增长的轨迹。据报道,福建一批主要从事美式橱柜出口的企业,欧美订单不减反增。厦门一家橱柜公司2008年以来国内销量至少下降了10%,但外销却增加了40%。

缪斌表示,此前业内普遍认为2008年行业情况会比较差,但从统计数据上看,虽然和2007年相比增速放缓,但仍在增长。由于金融危机对欧美发达国家影响非常大,因此,不少国外同行都在金融危机中倒闭或收缩生产线,而物美价廉的中国建材此刻就更受青睐,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和东南亚,需求相对旺盛。

行业生存备战

据了解,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建筑卫生陶瓷产业目前已占据世界的半壁江山,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地。业内人士介绍,从数量上来看,中国建筑卫生陶瓷的产量已经超过全世界产量的1/2;从质量上来看,生产装备已经不亚于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家,一批企业已经能够冲击国际市场,一些产品已经打入欧洲和美国,具备了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在2008年10月份以后,建材行业内需情况出现严重分化,国内一线市场需求下降30%,而西部和东北市场则供不应求,尤其是中低端产品,二、三线或者三、四线城市呈现出很大的增长空间。虽然去年出口情况好于预期,但由于家装建材80%还是依靠内需拉动,因此,去年全国整体的销售行情苦乐不均。

有些企业寻找到新的增长点,转战西部市场、东北市场,销售看好,产品供不应求。还有一些企业开始“上山下乡”,生产适合于农村市场的中低端产品。这些企业在去年都取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而有些规模小的民企由于没有找到适当的生存空间,已经破产或濒于破产的边缘。

赢得喘息之机

金融风暴给整体经济环境带来了多重打击,但一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在2006年、2007年经历了超常规的发展,产品供不应求,企业过度扩张,管理跟不上,不期而至的金融危机却给了行业一个调整喘息的机会。

对于建筑卫生陶瓷行业今年及未来的走势,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个因素是房地产行业的走势。

近日,有关部门已经明确将房地产行业列入10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中,虽然具体细则尚未可知,但是自从2008年以来,面对各种不利因素,财政部出台减免税政策,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一些稳定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政策,如减税费、降低信贷门槛、允许开发商缓交土地出让金等,都于无形中降低了地产商的压力。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楼市继续朝着合理利润调整,房地产的低迷状态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与房地产形势紧密相关的建筑陶瓷等产品的需求也将与房地产一样经历一段蛰伏期。专家认为,这个蛰伏期将会持续到今年年底。

受此环境影响,今年市场对陶瓷产品的需求仍将是不温不火的局面,尤其是大中城市对陶瓷产品的需求将减少,因此建议企业和经销商应将市场目光更多地转移到国家基础建设工程、中西部及农村市场等。

另一个因素是安居工程带动的市场需求。

去年11月5日,国务院部署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国十条”)。“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被列为“国十条”之首。其中与陶瓷行业相关的措施还有: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等。据国务院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实施这些措施约需投资4万亿元。

由于建设工程主要涉及廉租住房、棚户改造及农村基础设施、重大基础建设、中西部校舍、地震灾区等,专家预计,质优价廉的中低档陶瓷产品将有很大的市场,销售区域将集中在中西部及农村市场。

由此,业内普遍乐观地认为,尽管增长速度放缓,但是建筑卫生陶瓷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缪斌就建议,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应该抓住上述机遇,在行业调整期,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宣传和售后服务,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从内部管理上,应挖掘潜力,降低生产成本;从外部上要更好地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拓宽营销渠道,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增加市场份额。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