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收藏百科:瓷世繁华 背后清冷

时间:2022-03-20 16:45:36 来源:中国名瓷网

瓷世繁华 背后清冷

20世纪末,我国建陶业形成了“三山一海夹两江”(佛山、博山、唐山、上海、晋江、夹江)的格局,此后又有“三东一西”(广东、山东、华东、西部)的局面。“特地”、“金意陶”等一批大型制瓷企业落户瓷都,景德镇陶瓷由传统向现代迈进,“正大”陶瓷投资6亿元在萍乡湘东陶瓷基地建设生产线,博鑫精细陶瓷投资2亿元在芦溪工业园新加陶瓷生产线……

继1998年至1999年陶瓷行业内建设高潮之后,“白色恐怖”余波未平,业内又现建设高峰。无可否认,近些年来人们对陶瓷的认可度提高,越来越多的投资商愿意投身陶瓷业,并采取了一系列建设措施,繁荣了陶瓷市场,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前瞻性的行业整体规划,不少投资商盲目投资,最终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埋下了不少隐患。

“白色恐怖”使得佛山环境不负重堪,许多盲目建厂投资的企业纷纷外迁,当多企业到外省各地“大兴土木”“圈地为王之时,原料、煤、油等各类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却是水涨船高,加之银根紧缩、人民币升值等原因,陶瓷业内许多的企业不堪重负,资金链日益紧趋,生产链不能预期投产。时雄赳赳,气昂昂,声势浩大,却是繁华散尽,清冷离场。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陶瓷行业闲置的生产线出于一种供大于求的局面,为什么陶瓷企业就不能统一战略,提高应变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充分利用闲置资源?

如今,陶瓷企业在终端展厅越建越多,也越建越大,从几百平米到几千平米,甚至是几万平米不等,并以各种名目竞相在企业营销部亮相,一些企业一味地贪图大,求气派,装修展厅过于铺张,增加了企业不必要的营销成本。无可否认,这些大展厅无论是对品牌还是对产品推广都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一些精明的陶瓷精英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很多企业盲目跟风,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应有的判断,最终对企业的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专卖店是销售最为重要的模式之一,在陶瓷行业不乏这样大大小小的专卖店,但有一些经销商把专卖店的多少作为公司规模的佐证之一而大肆宣传,一方面向消费者展示了公司的实力,但另一方面也让顾客望尘莫及,少有人问及。

调查发现,主流品牌的专卖店一般都能够正常盈利,而中小品牌专卖店则大多惨淡经营,致使很多专卖店都在转让、关门。部分企业对品牌、市场缺乏长远规划和严格管理,喜欢追求大而全,盲目追求专卖店数量,浪费了不少宝贵资源。参与竞争的品牌过多,促销力度也越来越大,使广告战、价格战时有发生,导致了市场混乱和消费者的迷茫。

陶瓷业的发展,不仅要靠陶瓷生产链的完整和消费者的热情,还要靠规范的市场秩序来稳定经销商,防止盲目投资。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