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收藏知识:佛山南庄:建陶第一镇的“聚”变

时间:2022-03-20 20:45:26 来源:南方网

佛山南庄:建陶第一镇的“聚”变

南庄是个典型的岭南水乡,一环路仿佛一条巨龙贯穿着整个镇。 南都记者 陈志刚 摄

南庄很多陶瓷企业外迁,为南庄腾出了“笼子”。 南都记者 陈志刚 摄


南庄镇位于佛山市禅城区西部,是佛山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镇面积76.7平方公里,约占禅城区面积的一半;辖18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户籍人口约8万人,外来人口约6万人;拥有国家级生态村1个,市级生态村10个。南庄镇地处珠三角冲积平原,自古以“桑基鱼塘”著称,水系发达,河网交错,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是典型的岭南水乡。上个世纪80年代,南庄开始发展陶瓷业,并于2002年获得“中国建陶第一镇”称号。

南都记者 谢睿 从佛山禅城区南庄大道进入南庄,往日路旁林立的一家家陶瓷厂房如今都贴上“拆”的标签,一根根高耸的烟囱也已不再烟雾萦绕。在这块被誉为“中国建陶第一镇”的土地上,人们终于告别了“每逢起风时,满脸尘土灰”的无奈与尴尬。

过去三年,在大刀阔斧的产业结构调整后,南庄镇内的75家陶瓷企业减少至13家,南庄人终于找回了往日的蓝天白云和清新空气。如今,在进入南庄的主干道上,取代烟尘飘扬一路的已是“岭南水都、商居南庄”的彩旗。

南庄二十年

“建陶第一镇”的红与灰

提起陶瓷,人们会想起佛山,然后提起南庄。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在南庄人的心里,陶瓷已成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也是他们最为之骄傲的一张城市名片。

开埠于宋朝的南庄,是个位于佛山市禅城区西部的岭南小镇。

与大多数珠三角村镇一样,南庄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了从农业镇向工业镇转型的过程。这个与陶瓷名镇石湾仅一河之隔的岭南小镇,凭借镇域内丰富的陶土资源,开始了其陶瓷业的发展。

1988年,南庄第一家建筑陶瓷厂由罗南村与东村合资投建。此后一家家陶瓷厂开始在南庄域内拔地而起。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村村点火、村村建厂”的南庄,陶瓷年产量已达到6亿平方米,占到全国的1/4,全球的1/8。2002年,年产值再创高峰的南庄,正式被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加冕为“中国建陶第一镇”,成为当之无愧的陶瓷强镇。

南庄的老村民至今仍无法忘记当年的辉煌。“光景最好的那几年,在陶瓷厂上班的工资加上村分红,年均收入可以达到4万元,是周边地区年均收入的两三倍!”一位南庄上元村村民不无自豪地说。

但与辉煌同在的,却还有陶瓷“高污染、高能耗”生产方式对生活质量的伤害。“南庄大道走一遭,衣服鞋子都是灰。”南庄大道上的陶瓷厂房前,往来不息的运泥车,每每卷起漫天黄土,居住在陶瓷厂附近的村民“一年都不敢开一次窗”。

就这样,南庄人在陶瓷业的辉煌与迷雾中挣扎着。也恰恰是2002年这一年,在佛山市区划调整中,南庄镇由南海区划入禅城区,进入佛山市的“心脏地带”。这促使刚刚获得“中国建陶第一镇”的南庄重新思考其“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

触及神经的调整

政府没底,企业也没底

每一场改革都必然经历阵痛,才能浴火重生。南庄也不例外。

早在1998年,南庄镇已通过人大决议,不再上新的陶瓷企业。然而,对于那些已然存在,与南庄“血脉相连”的陶瓷企业,人们并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在2006年,南庄陶瓷的产值已经占到整个镇工业总产值的54%,撑起半壁江山。

“除了陶瓷厂老板难舍‘南庄’这一陶瓷名片,一家陶瓷厂的存亡更是关联甚广,包括租金对村集体经济收入的贡献、当地村民的就业,政府税收等等,难度非常大。”南庄镇产业结构调整办公室副主任刘显涛如是说。

但作为禅城区向西拓展的主要承接点,2006年下半年,南庄镇优化规划,正式提出了“岭南水都、商居南庄”的新定位,并宣布要用三年时间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首当其冲的,正是南庄的命脉——— 陶瓷业。

“这是一次触及南庄人心跳和神经的调整。”刘显涛形象地描述。

2007年下半年,佛山出台《关于加快陶瓷产业优化提升的决定》,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建筑陶瓷制品生产环节的外迁和全国布局,将全市366家规模陶企中的250多家迁离出去。

随后,南庄陶瓷产业调整进入实操阶段,目标是——— 要将域内75家陶瓷厂锐减至18家!为此,镇政府成立了由工商、税务等各个职能部门一把手组成的“陶瓷产业专项整治领导小组”。

对于这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产业调整之战,各个部门审慎以待。

然而,在首次召开的动员大会上,陶瓷厂老板还是直接叫苦:“搬迁关闭陶瓷厂,我怎么办,管理人员怎么办,工人怎么办?”

回忆当时的情况,溶州建筑陶瓷二厂负责人罗淑芬表示:“政府提出产业结构调整是迫于环保的压力,而从企业营运的角度上考虑,压力真是巨大的。”

搬迁陶瓷厂并不如想象中容易,这一点刘显涛也很了解。“陶瓷厂一旦搬迁,除了机械部分迁移外,许多东西不能再用,此外厂房基建都要重新建设,不是一项小投资。”而最重要的,“搬去哪里?如何改造?其实,当时无论是政府还是厂家,都是没底的。”

陶瓷业七宗罪

留下的企业,必须先“清洁”

在《佛山市陶瓷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中,陶瓷业被列出了“七宗罪”———环境污染依然严重、节能降耗任务艰巨、资源约束日益突出、自主创新有待加强、企业不够大不够强、行业自律管理较弱、国际市场存在障碍。

要留下来的陶瓷企业,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实现清洁生产。

这个时候,刘显涛想起了强辉陶瓷———这个企业2005年已被评为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

“强辉在2003年已经投入了1600万元进行生产改造,包括请佛山大学的教授实地考察,做了专门的清洁生产报告,对技改提出了建议,当时我们也参与了全过程。”刘显涛说。

不过,比清洁生产改造经验更具“示范”作用的是,强辉证明了经营上的“可行性”。“经过窑炉改造后,柴油用少了,每年累计可省下几百万元,清洁生产的投入其实是可以收回的。”

“其实节能减排,除了无烟、无粉尘、无废渣这些指标外,更重要的是内在看不到的‘节能’效用。”有了现成的例子,刘显涛开始带着一个个企业主去参观,请来专家协助陶瓷厂做清洁生产报告。“虽然清洁生产改造需要800万-1000万元,但那时候有超过一半的企业都表示希望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

另一方面,除了政府,企业也在考量自己的出路。溶州建筑陶瓷二厂是经过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留下来的13家陶瓷厂之一。负责人罗淑芬坦言:“为了留下来,开始对产业升级改造的思路是不明确的,只知道要搞好环保,另一方面就是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她说,“政府的指引在于引入清洁生产的理念,让我们了解到循环经济,然后才能提出具体的企业升级改造的计划。”

就像是和陶瓷“七宗罪”对着干似的,罗淑芬称:“缩小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研发能力等都是在这时期全面开展的,但也因此有了改造窑炉,利用陶瓷废渣、干法粉碎湿法等多项科技成果。”

改造主要的还是产学研结合。罗淑芬告诉记者,溶州二厂投入1200万元研发的陶瓷废渣利用技术,经过三年的研发已在2009年生产出保温砖和轻质砖。“虽然现在很多陶瓷企业外迁,但佛山每天仍存在大量的陶瓷废渣,我们以25元/吨的价格收购,加上处理加工费约25元/吨,这样加工出来的成品轻质砖和保温砖预计比普通外墙砖价格高20%左右。”

金融危机的“危”与“机”

危机给了陶企低成本扩张机会

然而,就在南庄刚刚准备拉开架势进行陶瓷产业调整的时候,就遭遇到了百年一遇的世界金融危机。

陶瓷老板抗议:“陶瓷业的冬天本来就到了,政府却要扒去我们的棉袄。”

一方面,世界金融危机导致出口锐减,陶瓷厂面临产品卖不出、资金链紧张、积仓严重等困难。“从积仓1000万、2000万,再到3000万,当中确实有一部分陶企的产业结构调整停了下来。”刘显涛分析。

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也给了南庄陶瓷业一个向外拓展的机遇。一些外地新开的陶瓷工业园,由于存在产业链上的劣势,开始以“低价的土地、劳动力、政策优惠”等优惠条件吸引南庄陶瓷企业落户

2008年3月,广东提出要实现产业和劳动力的“双转移”,而南庄一批正面临设备老化、生产成本增加等问题的陶瓷厂家,开始思考“走出去”。

在南庄,新明珠陶瓷集团是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早在“双转移”政策出台前,新明珠就已在三水等地设立工业园。“三水交通方便,物流成本低,利于开拓市场。”新明珠陶瓷集团副总经理李重光表示,当时南庄紧张的土地资源,已严重制约了陶瓷厂的扩大。

目前,新明珠旗下共有四个大型生产基地以及三个建陶工业园。将部分工厂迁移出南庄的新明珠,并没有降低效益,反而因为提前布局区域市场,占领了市场先机。“新明珠在江西高安的生产基地达到3500亩,带动了当地整个陶瓷产业链的发展。”刘显涛评价道。

而佛山陶瓷带来的“名牌效应”和“聚集效应”,则让人始料不及。佛山陶企的进驻,带动当地陶瓷投资热,使得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当初的劣势也就不复存在。“以江西为例,仅仅是2008年就有30多家建筑陶瓷厂建成投产。”刘显涛说。

刘显涛笑说:“后来,有老板还感谢曾经被‘逼迁’。”在刘显涛看来,金融危机爆发初期,陶瓷企业利用低廉的土地成本进行扩张,或者是利用陶瓷生产项目捆绑房地产项目转型的这些“机遇”,如今已经很难复制。“包括后来房地产的再次升温,拉动陶瓷需求的扩大,都是促使外迁陶瓷站稳脚跟的有利条件。”

目前,南庄陶瓷业在全国各地投资建厂已达100多家,投资额近200亿元,全部投产后工业产值超过400亿元。

工厂减少了,产值却翻番

能够成功让南庄陶瓷走出去的是“中国建陶瓷第一镇”这张名片,但这恰恰也是南庄人难以舍弃的一份荣耀。

在佛山市政府打造“陶瓷总部经济”的大方向下,南庄定下了“两中心三基地”的陶瓷发展定位,包括打造研发设计中心和展贸中心,发展华夏陶瓷博览城、中国陶瓷总部基地、瓷海国际三大基地,目前三大基地已进驻陶瓷营销中心1027家。“目前总部属于南庄的共有127家,可以说南庄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陶瓷企业总部基地,实现了‘越调越强’的目标。”镇长高成建说。

而另一组佐证“越调越强”的数据是,2005年南庄陶瓷工业产值为64亿元,税收2.3亿元,而2009年南庄陶瓷工业产值已达118亿元,税收2.6亿元。从75家陶瓷企业减少到13家陶瓷企业,但产值仍有所上升,刘显涛说出了当中的秘密———

“一方面,留下来的陶瓷生产厂家都具有品牌和实力,在产销量上有所突破;其次,镇域内的陶瓷深加工企业从50多家增加到70多家,使南庄陶瓷的产能有了突破。最后,艺术陶瓷、特种陶瓷等陶瓷精加工行业也加速发展。”

数据显示,从2007年至今,南庄镇合计关停陶瓷企业62家,窑炉253条,生产线222条,喷雾塔145个,涉及资产约64亿元,腾出土地5850亩。

往日的陶瓷厂平房,现在已经被季华路上造型优美、设计精巧的一座座陶瓷总部大楼取替。看着这份产业调整的果实,南庄镇委委员何永庆形容:这是“开”和“关”的完美结合。

“我们不是‘关’企业,不是‘赶’企业,而是引导他们向全国生产布局、扩张。”何永庆说,“目前全国有60%的陶瓷企业,其资本都是来源于南庄的企业家。留下来和走出去,其实是可以和谐共存的。”

南庄一度奄奄一息的水杉,开始重新发出新绿———这是一种对大气环境非常敏感的植物,空气一差,就没法生存。

在产业升级改造的推动下,南庄终于“换了一口气”。2008年底,南庄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显示:空气中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下降66%,二氧化氮日平均浓度下降56%,可吸入颗粒物下降47.1%,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久违的蓝天,除了让南庄人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也让腾出笼子的南庄看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踏过石南大桥进入南庄大道,在原上元陶瓷总厂的土地上,一个集公寓、商务酒店、社区商业中心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已经奠基。在仪式上,上元村党总支书记霍润昌说出了豪言壮语———“要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吃上麦当劳!”南庄耗时三年腾出来的土地,已经引得实力雄厚的发展商纷拥而至。

而在南庄的另一端,位于东平河南岸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的南庄生态休闲区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它将成为禅城区内唯一保留完整、水乡特色鲜明的片区,为佛山建立一个“城市绿肺”。

从污染重镇到生态名镇,南庄终于完成了其“告别污染的宣言”。“最初我们计划留下18家,现在只保留了13家,产业调整的目标已基本实现。”镇长高成建说

与此同时迎来的,还有电子电器、机械制造等新产业的发展,以及G D P的飞速增长。2009年,南庄G D P达到102.49亿元,比2006年的62.3亿元提高了64.5%。

话说转型

今天不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要被产业结构所调整。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

宁舍一点G D P,也要换回青山绿水。

———时任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

目前总部属于南庄的共有127家,可以说南庄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陶瓷企业总部基地。

——— 南庄镇长高成建

我们不是“关”企业,不是“赶”企业,而是引导他们向全国生产布局、扩张。

———南庄镇委委员何永庆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