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于希宁玉兰图
欧盟反倾销调查是致命打击?还是变革动力?
我们经常用苛刻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对自身的缺陷和弱点却经常视而不见。我们对待别人时总爱鸡蛋里挑骨头,当别人苛求我们时我们总是觉得委屈。这也许是很多中国人的通病吧。相信此次的欧盟反倾销调查也会让大部分中国陶企倍感委屈。
5月底,欧盟国内产业向欧盟委员会提交对华陶瓷反倾销立案申请,欧盟委员会将于6月20日前立案。由于涉案金额超2亿美金,涉案产品包括瓷质砖与釉面砖,企业几乎涵盖国内知名陶瓷企业(其中大部分来自佛山陶企)。一旦立案,将成为中国陶瓷行业面临的史上最大反倾销调查。
据悉,我国瓷砖年出口量在7亿平方米左右,年增长率约为10%,其中欧盟出口量占我国瓷砖总出口量的8%-9.5%,出口总值的10%-12%。其中佛山陶瓷占全国陶瓷出口总量的75%以上。据了解,中国出口到欧洲的瓷砖,价格一般比国内或中东等地高一倍甚至好几倍,不过即便如此,价格仍比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瓷砖低一大截。所以从保护本国企业利益出发,欧盟对中国陶企进行反倾销调查完全属于正常行为,也是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根本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倒是我们自己应该反省,为何中国的产品在世界各地屡遭反倾销反倾销调查,而几乎每次都以中国企业损失惨重而收场?
中国的陶瓷产品附加值低,花色品种一味抄袭,设备工艺落后,完全依赖低成本来冲击市场。内销市场的现状充分表明,只要价格便宜,质量再差的瓷砖都会有大批的经销商争相代理,而且销路还不错,这也是陶瓷行业私抛厂活得滋润的重要因素。而中国人的惯性思维是非常重的,既然国内如此,那国外理应如此。只要价格低,就一定有市场。于是乎,中国陶企一拥而上,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将廉价的产品(Made in China)大量投放海外市场。以至于在很多外国人的眼里,Made in China 成了廉价劣质产品的代名词。
当然,我们不能一味批评企业,我们也要分析国情与行情。中国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行业都处于粗放型阶段,行业的企业规模小、数量大、技术落后、管理混乱。中国陶瓷产品的低价格基础在哪?其一,廉价的劳动力。我们看看陶瓷行业工人的生产、生活环境便知。其二,落后的生产设备及工艺。破旧的厂房,简陋的机器,原始的操作,作坊式的人员结构。中国陶企目前已成为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地社会效益的自然环境的刽子手,在某些地区甚至成了祸害。其三,严重的偷税漏税。不少中国陶企的老板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逃避税收,为达到一己私利而不择手段。综合以上几点,中国的陶瓷产品才能以大大低于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同类产品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相比之下,意大利、西班牙的陶企却“傻”得多:他们的工人工资是同类中国陶企工人工资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而且是在无尘的生产环境中进行数字化操控,同时拥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他们使用的是全自动的智能化生产设备,无论在设备运行的稳定性还是产品质量的监控性方面都大大优于中国陶企;在社会效益方面,意大利、西班牙的陶企也毫不吝啬,按照政府要求支付高昂的税收以改善国民生活条件和社会保障。
如果理性分析,不难看出,我们的廉价是以牺牲员工福利、自然环境、产品质量、社会利益为代价的,而这不是真正的低成本,只是将成本转嫁到自然环境和员工身上,转嫁到我们的未来和子孙后代身上,估计将来我们支付的成本要比现在高得多。
如果我们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欧盟反倾销调查,那可以肯定:反倾销对于提升中国陶瓷行业的自主研发、设备工艺、品牌塑造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提高中国陶企正确的人才观、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都会有不可估量的正面影响。当我们认真去改善员工的福利待遇、工作环境,不断改进我们的工艺设备,逐步提高我们的产品质量标准和环保节能意识,加大社会责任的担当,相信中国的陶瓷产品将会以高质量、高价位、高品牌效应进入国际市场,而所谓的反倾销也将不复存在。没有骨头的鸡蛋不怕挑!希望一次次的反倾销能够催生出一批国际一流的中国陶企,也希望中国陶企诞生一批优秀的国际知名品牌。
对于眼前的反倾销调查,我们也只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了。一方面,中国陶企必须团结起来积极应对。企业既要以单个为主体进行倾销抗辩(证实无倾销行为);也要通过协会或基金会等组织抱团进行行业的无损害抗辩。抽样企业一定要应诉,没被抽样的企业也要争取应诉,积极填写问卷。积极应诉的企业会被视为重视市场,一般能被课以较低的单独税率。如果抽样但不应诉的企业则被征收惩罚性税率。另一方面,中国陶企必须寻求政府支持,相关政府部门的出面可以为企业争取更多的周旋空间,也许通过政府或专业组织对话的方式可以使事情结果向有利于双方的方向发展。
无论何种方式,最终都是治标不治本。要想彻底摆脱反倾销的阴影,还需要中国陶企从自身做起,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以较高的社会责任来开展生产经营,最终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品牌,到那时恐怕我们要对国内欧盟的产品开展反倾销调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