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记内蒙古画家彭义华
深度思考 谁给了陶瓷仿冒品登堂入室的机会?
陶瓷企业每款新品的上市都是一次蜕变的过程,对新品研发者和生产者而言都是一件辛苦但充满幸福感的事情。当企业老总发现市场上出现了仿冒品,而且公然地摆在自己品牌的专卖区(店),那种滋味很不好受。我想很多企业老总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其实围绕这个现象我们只需分析三个问题。首先是市场环境,如果厂商都恪守诚信的契约精神,那么商家就不会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违约而行。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因为商家认为违约成本低,违约有利可图。因为没有契约精神,很多商家带着“打擦边球”的想法,堂而皇之地把仿冒品摆在店铺中。而一些作坊式的小厂为这些想赚快钱的商家提供了货源,一条包括仿冒设计、生产、流通、销售在内的利益链条就这样形成了。
其次我们还要分析商家此举的动机。“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其动机只有一个,就是利益”,行业人士的分析很到位。如果商家有足够多的盈利空间,也有足够的利益回报,他们从心底里是瞧不起这些仿冒产品的。但在利益面前,所谓的职业操守都变成了口号。
商家不能赚取合理利润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后我们绕不开厂家的渠道策略。渠道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渠道为王的说法流行一时。但厂商搭建的渠道平台本身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亲兄弟还要明算账,更何况是签了一纸协议的厂商。企业文化也好、品牌忠诚度也罢都是些锦上添花的说法,如果商家无利可图,怎么谈忠诚、怎么谈未来的发展?所以试图以形而上学的理论去指导渠道的做法是比较冒险的,而那些始终考虑终端盈利的做法往往最实用。
因此,仿冒品登堂入室不仅仅要责难商家,厂家的终端服务也很重要。厂家做好终端开拓之后,只是渠道开发的一个起点,之后的维护、跟进、服务都是重中之重。理想的状态就是厂家帮助商家持续盈利,并不断发展壮大。如果商家能够不断看到希望,他势必会以最大的热情、最多的资源去做市场、做品牌,一旦形成这种良性循环,你想让他自己放弃都很难,更不用发愁他用仿冒品揩厂家的油。
仿冒品登堂入室只是厂商矛盾中的一种,但这种现象对厂家的杀伤力却是最大的,等于是自家人否定自家人,其对品牌的伤害可想而知。
正是因为企业对此现象深恶痛绝,所以专门供应仿冒品的企业都极为谨慎,他们最怕“李逵”上门。要想砸断这条隐蔽的产业链就需要企业做好产品、做好品牌、做好市场维护,同时也要拿起法律的武器,让违约的商家付出惨重代价,让仿冒者无处遁形,还市场一溪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