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蒲松龄画像印章之谜
中国的陶瓷艺术教育
陶瓷艺术,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历史悠久,优良的技艺世代传承,不断丰富和发展。
一、陶瓷艺术教育的出现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陶瓷技术和艺术的发展与传承一直是沿袭着一种古老的教育方式, 即家庭中父母传子女,或者是作坊中师傅传徒弟。这种教育方式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并且使我们的陶瓷艺术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 甚至在今天,景德镇民间仍然采用这种教育方式。
张玲大师手绘釉下五彩花瓶·蝴蝶自在花卉瓶
传统陶瓷技艺传授,主要是通过师傅示范,徒弟模仿具体作品而传授的,更多的是直观的操作方式,几乎没有理论学习的基础,这种传承方式的弊端在于,大多数人只能停留在技术的掌握这一块,很难或者无法上升到艺术创作领域里。只有技术的掌握与学习,而没有思想上的填充,那么是很难提升到艺术创作领域。今天我们的教育模式则是采用先通过理论分析与讲解,使学习者能够在初步认识陶瓷艺术的基础上进行实践。这种教育方式是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可以更全面地,深入地从技术上升到艺术。可以把我们的古老文化更好地推向新的高度,创造更灿烂的陶瓷艺术文化。
二、陶瓷艺术教育的发展
据文字记载,1906年,熊希龄在湖南醴陵创办了湖南瓷业学校,这是最早的专门的陶瓷艺术教育学校,分为国画装饰、辘轳成型、模型模具三科,仍然以技艺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请景德镇和日本技师来传授技艺。但把陶瓷艺术独立出来作为专门的一门学科来发展,这还是首次,这对陶瓷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广与促进作用。
进入到四十年代,高等陶瓷艺术设计教育开始出现,即陶瓷艺术进入到高校作为一门学科而存在。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中央美术学院, 当时就设立了陶瓷科,至今每年都在不间断的招收陶瓷科的学生。
中国陶瓷艺术教育开始新的发展期,出现在50年代。1956年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分出来成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陶瓷科改为五年制本科的陶瓷美术设计系,作为独立的学科而存在。这时期有不少从国外回来的著名教授,把国外学来的关于陶瓷艺术教育方面的经验借鉴到教学中来, 结合中国陶瓷发展的状况,探索中国现代陶瓷艺术教育的道路。有句古语是“艺术无国界”。我们吸取国外优良的教育方式,运用到我们本土的陶瓷艺术教育中来,结合我们的本土文化,势必会把我们的陶瓷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陶瓷艺术专业普及化还是近几年的事情。各大院校逐步意识到市场对陶瓷艺术人才的需求和陶瓷艺术发展的重要性,于是纷纷开设陶瓷艺术学科,培养陶瓷方面的专业性人才,或者作为一门课程开设,让学生了解陶瓷艺术。
以九江学院艺术学院开设的陶艺课程为例。艺术学院2007年开始开设陶艺课程,开设对象是针对美术学专业的学生, 目的旨在培养学生对陶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教学部分,首先向学生全面介绍陶艺基本知识和陶艺几种基本成型的过程,其中穿插国内外优秀作品进行分析讲解,打开学生的创作思维和几种成型方法在陶艺中的灵活运用。实践教学部分, 由于学校刚开设这门课程时间不长,陶艺课程需要的一些基本硬件设备还不完善,实践课程主要在景德镇实习基地授课。这种两地授课方式一方面是受条件的制约而产生;但另外一方面,景德镇有得天独厚的制陶条件和完善的制陶工艺,对陶艺创作非常有利,是很好的学习陶艺的场所。去年11月份, 学生们去基地实践了一次,也许是天性,学生们一触碰到陶泥都很兴奋,跃跃欲试。陶艺创作与学理工科不同,按公式套用是不可行的,创作的过程是一个思维开放的过程,一旦按部就班,规范要求和形式被限制,一动手很快思维就木纳了,无法创作。所以让学生先自由发挥,多做创作小稿,再针对每个人的每件作品进行逐一辅导, 从中找出可深入创作的作品。学生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题材表现、成型技法、作品的意义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在于不断创作,与泥土多接触,熟悉各种成型技法,提高自身创作思维。
随着九江学院整个学院的发展,艺术学院专业的多样化将成为其必然的趋势,陶艺课程的逐步发展壮大, 陶艺作为一门专业而开设相信将不远。
三、陶瓷艺术教育的展望
我们的生活当中,越来越多地充斥着陶瓷艺术,它的发展势在必行。高校作为培养专业性人才的地方,更多的陶瓷艺术人才将由此输出。陶瓷艺术教育的发展仍然是个重要的课题,不可松懈。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课程的开设还可以更深入,学科分科更细,更专业性。教师自身专业的提高也是必须的,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且多进行创作设计实践和科研研究工作,不断地提升自己。搞好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与就业需求的联系。由此把我们灿烂的陶瓷艺术文化推向新的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