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古玩知识:建陶业坎坷“突围路” 行业严冬远超金融危机

时间:2022-06-12 16:45:27 来源:经济导报

建陶业坎坷“突围路” 行业严冬远超金融危机

盛夏来临,“北方瓷都”淄博的建陶行业却有些寒冬的意味。

“原来的吴姓老板已经跑了,现在的企业被别人承包,和他已没有任何关系;企业目前正在停产检修。”淄川袁家村东首东德陶瓷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经济导报记者证实,由于资金链断裂,经营仅一年的吴姓老板不久前选择了“关厂跑人”。

产品“爆仓”、停产停线,当前,建陶行业中无法独善其身的并非只有吴某一人。

“近年来佛山、淄博的陶瓷主产地纷纷进行产业转移,带动了辽宁、江西、湖南等新兴建陶产地的崛起,但是,也加剧了陶瓷行业的竞争;此外,房地产持续调控、信贷收紧以及成本上涨的传导效应,也明显影响了建陶业的需求。”1日,淄博市最大的建陶企业———统一陶瓷集团副总经理对导报记者说。重压之下,不仅仅是小企业的日子难过,大企业亦是步履维艰。萧条的市场正倒逼淄博建陶企业向产业高端艰难举步。

行业“严冬”

淄博最大的建陶企业集散地———淄川双杨镇建陶工业园,往日的喧嚣已经不再刺耳。从春节过后到7月都是建陶业的传统旺季。而眼下,旺季不旺的局面却笼罩在众建陶企业周围。

“实际上,不仅仅是淄博,国内整个陶瓷行业都不景气。”淄博市经信委产业科科长唐海军表示,今年上半年建陶企业所遭遇的困境远远大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

“我的企业有4条从德国进口的生产线,每条线的造价都在千万元以上。由于产品销量不景气,在年初就已经关停了3条线,5月,最后一条线也关了。”采访中,导报记者辗转联系到的一位建陶企业老总说。

他透露说,企业每天一条线的生产量差不多在1.5万㎡-2万㎡,生产成本加上工人工资再加上其他的费用,一天少则十多万元多则几十万。现在产品生产出来却卖不出去,资金全部压在了仓库里。加之企业负债经营,各方面的资金压力,已经使企业无力周转。“若市场状况不出现缓和,企业只有破产一条路可走。”

建陶业的“严冬”,来得着实有些迅猛。

淄博当地另一知名企业狮王陶瓷的副总经理张武广介绍说,“今年市场比较艰难。有些厂家4月份就开始减产,这在淄博建陶企业的历史上是很少见的。”

“产业转移”之困

与建陶业“严冬”一起到来的,是在转调背景下,淄博市政府对地方建陶产业的重拳整治。

“企业将建陶行业困境归因于政府政策的束缚有失偏颇,建陶业遇冷主要还是市场因素。”唐海军解释说,近年来,淄博治理关停的多是一些生产工艺落后、环保节能不达标的建陶企业。

“淄博当地对建陶企业的审核要严于国家标准,实际上也是对淄博建陶行业未来发展负责。”唐海军介绍说,建陶行业在中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主要技术都是从欧洲引进,国家制定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但低门槛带来的高能耗和高污染并不利于行业的长久发展。

“产业转移并非意味着淄博陶瓷产业的没落,反而使淄博建陶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唐海军说,淄博建陶产业转移,加快了淄博碧水蓝天环境的实现,也为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

导报记者了解到,能源、原材料面临枯竭,也使得淄博建陶企业发展遭遇“瓶颈”。目前,作为建陶生产主要原料的长石、石英粘土等和主要燃料煤炭,95%以上依靠外地输入。

这一困境同样出现在广东佛山。近年来,受能源、资源和环保压力的影响,建陶产业龙头佛山先后在四川夹江,江西高安、瑞昌,湖南醴陵、萍乡,辽宁法库等地投资建设一批建陶工业园。

作为陶瓷重镇的淄博,也适时选择了产业转移之路。优势企业纷纷在辽宁、江西等地设立分厂。

但是,两大建陶基地的产业转移,却也无形中加剧了市场的竞争。许多地区为吸引建陶企业落户当地,纷纷开出了许多优惠政策。一时间,辽宁、湖南、四川等建陶产地纷纷兴起,产量直逼佛山、淄博。

“一方面产能迅速提高,产能过剩凸显;另一方面,建陶行业门槛并不高,许多当地企业的产品完全可以满足地方市场的需求。外地企业由于运输成本等原因,在当地的销售已经不如从前。”邱贻忠表示,山东周边的河南、河北以及省内临沂等地建陶产业的兴起,对淄博建陶市场的冲击相当大。

1/3企业会留下来

眼下,笼罩在市场“严冬”中的淄博建陶企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

实际上,早在2009年年底,淄博市就已出台了《淄博市建筑陶瓷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3年内淄博建陶生产能力将由12亿平方米控制到7亿平方米以内。“近两年来淄博当地对建陶行业的治理"重拳"不断。对于淄博建陶企业,要升级1/3,转移1/3,关停1/3,”邱贻忠介绍说,这也意味着只有1/3的当地企业最终会被保留下来。

实际上,淄博建陶行业调整早已是势在必行。建陶企业每年排放大量烟尘、废水、二氧化碳,使当地环保压力日益沉重。统计显示,淄博建陶企业数量最多的2008年,全市建陶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2%,而综合能耗却占到13.3%。

淄博建陶业急需一场变革,改变品牌弱、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的现状,推动产业升级。

重压之下,建陶企业必须主动寻找出路。“激烈市场竞争已无法避免,而竞争也加大了行业优胜劣汰的过程。随着国内市场的日趋饱和,现在越来越多的优势企业纷纷加大了出口的力度。”邱贻忠认为,开拓海外市场,将成为越来越多建陶企业的重要选择。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