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展览:詹庚西及其花鸟画艺术
"配备产业“决定陶瓷产区未来之路
全国陶瓷产区配套产业发展调查----高安、夹江、易门
“没有自己配套的东西,有时候哪怕换一个设备零件都不得不从广东、福建等地去购买,更不用说换一台大的机械,这样阻碍了产区的发展。”中部的一家陶瓷企业这样说道,可见陶瓷配套产业的发展对于陶瓷产业来讲意义非常。近年来,全国除佛山外的陶瓷产区如山东淄博、四川夹江、河南内黄、江西高安、湖南岳阳、湖北当阳等地的陶瓷行业在近几年来都在如火如荼地发展。但是作为陶瓷行业发展助推器的陶瓷配套产业发展状况如何呢?为此,本报记者特地做了相关调查。
高安:
配套产业发展渐入佳境
最新生产技术应用乏善可陈
作为全国较为成功的新兴陶瓷产区,高安陶瓷的发展不仅仅是体现在其规模和速度上,还体现在其陶瓷产业链的完善方面。特别是随着华中首席建陶博览中心———瓷都国际的营运,高安陶瓷产业发展的步伐开始由厂房生产向市场推广、品牌营销等深层次领域延伸。
不过,有专家指出,高安陶瓷的发展背后也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比如新生产技术的缺失,已经成为阻碍高安陶瓷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据悉,全抛釉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在做,做得好的更是凤毛麟角,同时喷墨技术领域在高安陶瓷仍是“一片真空”。
配套产业助推另一“南庄”兴起
八景,距离高安陶瓷基地不足十分钟的车程,是江西省知名的乡镇,与高安其他两个镇新街、独城构成高安陶瓷基地“金三角”。在近几年陶瓷产业的带动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随着陶瓷配套产业如一鼎科技、瑭虹制釉等的入驻,加上“佛山美食”、“粤菜馆”等粤食餐饮的增多,来到八景仿佛置身于广东陶瓷大镇“小南庄”。
“八景这里不仅仅有着铁路发达的优势,而且铁海联运的货运专线也正在建设中。”尽管高安为全国知名的汽车运输大市,但是,八景的铁路运输也是高安陶瓷人不可或缺的陶瓷出口的物流途径。
瓷都国际致力提升高安陶瓷形象与品牌价值
有人认为,如果现在的高安陶瓷产业的规模印证了高安陶瓷过去的成功,那么定义为集华中陶瓷仓储、物流、信息、营销、展示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体项目的瓷都国际则代表了高安陶瓷的未来,“高安陶瓷的未来赢在瓷都国际”已经成为高安陶人的共识。
据本报记者了解,瓷都国际一期入驻有东方王子、天地神州、阿波罗陶瓷等40余家陶瓷企业,有百顺釉料、道氏制釉、中窑窑业、恒力泰等七十余家配陶企业。随着瓷都国际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品牌企业开始认识到到瓷都国际的发展潜力。江西新明珠、铭瑞陶瓷、瑞明陶瓷、忠朋陶瓷等新老品牌企业纷纷在这里斥巨资,新建大型展厅。
在采访中许多企业老总都表示,瓷都国际壮大将高安陶瓷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里已经不仅是“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更是日后华中陶瓷的集散地、陶瓷品牌和信息中心。
新技术力度不足 致产品升级换代滞后
今年是高安陶瓷发展极为重要的一年,不仅增加了许多条仿古砖生产线的建设,而且也加大了对全抛釉产品生产的投入。不过,据记者了解,除了江西新明珠、江西新中源、江西太阳陶瓷等大型企业已经开始推出或计划推出全抛釉、喷墨产品外,高安产区其他陶瓷厂商在新技术领域并没多少动作。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道,新兴技术引进慢,产品升级换代不足或将成为高安陶瓷的软肋。
记者了解到,目前基本各大陶瓷色釉料企业都在高安设有办事处,但是因为高安大部分企业为新建企业或为中小企业,在新产品面前显得魄力不够,内力不足。目前陶瓷市场的前沿产品如全抛釉已在佛山陶瓷的市场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喷墨技术也逐渐在广东企业投产入市。但是在高安,只有江西新明珠、江西铭瑞陶瓷、江西新中源、江西恒达利、江西太阳陶瓷等企业能够全面把握全抛釉技术,中小陶瓷企业对全抛釉技术只能望而兴叹,而对于陶瓷行业最先进的喷墨技术高安产区还没有企业进行运用。
对于新兴技术在高安发展缓慢的原因,有专家认为,一方面是由于全抛釉、喷墨产品目前在市场上的接受程度尚未全面铺开,高安企业不敢贸然跟进;二是这两种产品都定位于中高端客户,而高安产区现在大部分企业只是在中低端徘徊,所以只有为数不多的品牌企业敢贸然试水进驻高端;三是部分陶瓷企业对于高新技术的认识不足,没有从长远战略的角度来看待其重要性,企业意识仅仅停留于做生意而非求发展的角度。
但也有人认为,从高安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来看,随着高安产区的不断发展,陶瓷配套企业的逐渐完善,各种新兴技术的普遍运用,各种高端产品纷纷出现,在高安产区也不会遥远。
夹江:
配套产业不完善制约发展
根据夹江县政府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夹江县目前有配套企业210多家,省内外相关企业驻夹江的经营、服务、办事机构160多个。不过,记者深入调查发现,在数目众多的陶瓷配套企业中,大部分企业规模都比较小,所能提供的基本上都是一些低端产品和初级服务。对于许多大型配套所需的原材料、化工原料、陶瓷机械基本上都需要从外地引进,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成为制约夹江陶瓷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产品供应充足 售后服务滞后
从原材料到色釉料、陶机配件等涉及到陶瓷企业生产各个环节所需的产品,夹江陶瓷企业都可以在夹江本地选购。近年夹江陶瓷企业新上项目在设备的应用上也是紧跟佛山陶瓷企业的脚步,基本上做到了和佛山外产区新设备应用的同步进行。萨克米机械夹江办负责人戴明伦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萨克米机械这两三年在夹江产区的销售情况还不错,企业在新建生产线的时候对硬件设备的质量要求都比较高,在压机、窑炉方面使用的都是目前国内比较先进的设备。”据了解,科达、萨克米、新景泰、大鸿等陶瓷配套行业的领军企业也在夹江设有办事机构,销售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配备齐全。
不过,除了行业少数优秀的配套企业以外,外地企业派驻夹江的人员或者机构基本上都是以产品销售为主,在售后、技术领域的服务上就比较滞后。而且有不少配套行业的代理商虽打着企业办事处的名号,其实下面只有一两个业务员每天到企业推销产品。
软件配套比较薄弱
“夹江产区不仅仅是在硬件方面的配套不足,在网版、设计、策划等软性配套能力方面更是薄弱。”四川新万兴瓷业近年来在不断提升产品的档次、努力推进品牌高端化的过程中,对夹江软件配套能力不足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感触颇深。新万兴瓷业营销总监龚明威介绍,企业的高档画册在本地根本就制作不了,本地装修公司拿了详尽的展厅设计图纸也没有能力做出完美的效果。
“企业想要打造品牌,需要的不仅仅是良好的硬件设备、过硬的产品质量,产品质量只是企业打造品牌的基础。品牌需要策划、包装、运作,而这又是夹江企业的软肋。”一家本地陶企老总无奈的对记者抱怨道,企业自身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而本地的设计公司又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因此,夹江本地企业只能千里迢迢到广东寻求帮助。由于夹江产区和佛山产区的实际情况相差很大,广东的设计、策划公司对夹江的情况并不一定有深入的了解。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障碍,实际效果很可能就打了折扣。
缺乏融资平台
据悉,夹江陶瓷企业是在2000年以后才开始迅猛发展的。新的企业、新的生产线不断诞生,这也意味着庞大的资金在不断涌入夹江的陶瓷产业。而这些项目建设所需的资本主要来自夹江本地,或者是银行贷款,或者是企业老板向亲戚朋友借款。其中银行贷款无疑在夹江陶瓷产业的崛起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位业内人士就说道:“如果银行马上要追回贷款,夹江的陶瓷行业肯定会重新洗牌。”
“现在的夹江陶瓷产业早已经过了‘放水养鱼’的时期。曾经的土地、税收优惠不再,企业向银行贷款也是难上加难。”夹江某企业老板向记者透露,以前生意红火的时候银行找上门来想放贷款,现在行业不景气银行就对企业贷款避之不及。银行贷款的大门基本对陶企关闭,而夹江的民间融资渠道也相当闭塞。夹江的大多数企业现在都面临着资金周转的压力。
据了解,当企业现金流不畅时,只有通过积压供应商的货款来缓解。而供应商要规避风险,一般只有两种途径:一是提高产品售价,把风险当做成本计入产品价格;另一种就是无奈选择退出夹江市场。由于企业常常积压货款,很多配套企业都不愿意直接和企业打交道,而是通过中间商渠道降低货款风险。中间环节多了,产品价格自然就提高了。陶瓷企业在短期内解决了资金周转问题,但是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
同时,一些配套行业的优秀企业担心货款回收困难,宁愿选择暂时退出夹江市场,也不愿意供货。愿意先货后款的配套企业产品竞争力基本上都不强,质量也不是很稳定。这样就会导致陶瓷企业不断地更换供应商和产品,从而致使产品的配方不稳定、产品的成品率下降。这样企业生产成本也随之增加,间接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易门:
配套产业专业化程度较低
陶瓷产业的发展与配套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陶瓷产业的兴旺,会带动当地陶瓷配套产业的发展;而陶瓷配套产业的完善,能够给陶瓷产业带来强大的生产支撑,促进陶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易门是云南陶瓷产业最集中的产区,但是规模还是较小,机械色釉料、包装材料、物流等配套产业的专业化程度都较低,未能为当地陶瓷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
记者在易门商会查找关于易门陶瓷产业发展的历史,发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闯王李自成部下李忠流落易门,路过浦贝外大坡时,发现该处有质地优良的陶土,于是在此建窑烧陶;1840年后,易门的烧陶户增至二十六户左右;1956年4月又发展成“陶瓷生产合作社”,陶瓷产品年产量达100多万件;1970年“中央投资、地方管理”的国营易门瓷厂投产,开始易门瓷器生产的历史;1995年,易门瓷厂与方屯乡政府联营投资4800多万元新建易门佳璜瓷业有限公司,填补了云南省建筑陶瓷生产的空白,开启了易门建筑陶瓷生产的历史;2003年以后,易门提出“工业富县”战略,把陶瓷建材产业作为三大工业支柱产业来抓。2007年,易门县被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命名为“西南建筑陶瓷生产基地”。
从易门产区发展的历史来看,经过多年的历练,其配套产业的发展必然也会被带动起来。但事实却是,由于受地域、市场、交通等因素的限制,易门产区的产业规模一直发展不起来。众所周知,佛山在发展陶瓷产业的同时,色釉料、机械、软件设计、产品设计等配套产业都获得了同步的发展,从而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产业链。在易门产区,这个产业链严重脱节。
易门聚龙坊民俗陶艺厂总经理吴兆华说:“就我个人的理解,易门陶瓷产业的相关配套产业不够专业,发展很不成熟。”据吴兆华介绍,易门生产陶瓷包装用的纸箱工厂有两三家,基本能够供应易门本地的墙地砖企业,但有些腰线砖的包装材料还是从昆明等地买进来;艺术陶瓷的包装材料更是从昆明订做,甚至厂家有考虑去广东找人做设计。易门产区在色釉料这一块也很不成熟,由于是从外面买进,转手再卖给陶瓷厂,所以价格比较贵。用量比较大的瓷砖、洁具厂家由于有自己的购买渠道,所以很少在本地买色釉料。机械设备方面,日用陶瓷和艺术陶瓷的机械设备昆明有一家湖南的公司在做,云南的日用和艺术陶瓷厂家基本上都是用他们的机械设备;但是墙地砖的机械设备则多数是从广东过来的,因为那边的陶瓷产业发展成熟,机械设备的配套也相对成熟,无论是新的还是二手的机器购买都很方便;在设备维修方面,机械有比较复杂的问题就要从广东那边请人来维修,简单点的可由工厂内的技术人员自己可以解决。物流公司易门有,但因为交通的限制,这里只能通过公路运输,运输的成本相对较高。吴兆华总结说:“总的来说,就是配套产业专业化程度较低。”
易门滇源瓷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纪植强说,由于他老家在潮州,机械色釉料这一块多数都是通过老家的渠道来解决。易门现在的交通状况比以前好很多,但依然只能采用公路运输,物流成本比较高。如果能够修通铁路,物流的配套也许就能够跟上来了。
易门县主管工业的副县长周黎明表示,易门陶瓷生产厂家的量现在是够了,但在总体质量上有待提升,如果有中高端的企业愿意进入,他们很欢迎,但是现在易门这边的配套做得还不够,对中高端企业的吸引力还不足。周黎明说,易门在今年上半年正在推动一个项目,计划征一块地来专门做色釉料、机械维修等陶瓷产业方面的配套,还要做展厅将产品的形象展示出来,通过对配套产业的完善,来促进陶瓷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