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海南哪些传统音乐入选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海南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间:2022-11-17 19:41:14 来源:康说海南

大家好,海南哪些传统音乐入选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海南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相关规定,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分类方法,其中广受认可的当属王文章的13类分法,很多省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都是按照此法来进行分类的。

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个保护等级。另外,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又被称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20年12月,全国共拥有42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在海南,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有28个,共分为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其他等7大类别。今天,我们就先从传统音乐类来进行了解,不知大家都知道哪几个?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瞧瞧,看看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吧!

1、儋州调声

儋州调声

儋州调声,主要流行于海南省儋州市一带,是一种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民歌形式,产生于西汉时期。采用儋州方言演唱,载歌载舞、集体对歌是其表演的主要特征,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活动形式,被誉为“南国艺苑奇葩”,主要有《天崩地塌情不负》、《月光十五谁不爱》、《祖国江山花百样》等经典代表作,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前,因青年一代偏爱流行音乐,儋州调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急需加以引导和传承。

2、黎族民歌(琼中黎族民歌)

黎族民歌

黎族民歌,黎族群众表演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是喜庆节日里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经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申报以后,于2008年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主要有《海南黎族丧歌》等代表作。为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部门已开展了传唱学习培训班,大力培养非遗文化传承人。

3、崖州民歌

崖州民歌

崖州民歌,海南省地方民歌,主要流行于三亚崖州、乐东沿海地区、东方感城一带,主要有《孟丽君》、《十送情郎》、《梁生歌》、《驻春园》等代表作品,2006年5月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苗族民歌

苗族民歌

苗族民歌,主要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海南等省份的苗族聚居区,经湖南省吉首市申报后,于2008年6月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主要有《教子歌》、《劝夫歌》、《家训歌》、《育儿歌》等代表作品。

5、临高渔歌

临高渔歌

临高渔歌,又称哩哩美、哩哩妹,是流行于海南省临高县渔民中的一种汉语民歌,于2011年5月被正式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海南八音器乐

海南八音器乐

海南八音器乐,因采用弦、琴、笛、管、箫、锣、鼓、钹八大类乐器演奏而得名,是海南主要的本土器乐,具有浓郁的海南特色,于2008年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黎族竹木器乐

黎族竹木器乐

黎族竹木器乐,主要流行于海南中部黎族聚居区,盛行于清朝乾隆年间,主要有独木鼓、口弓、口拜、鼻箫、洞勺、唎咧、哔哒、叮咚木等八大乐器,经海南省五指山和保亭两市县申报后,于2008年6月正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海南斋醮科仪音乐

海南斋醮科仪音乐

斋醮科仪音乐起源于远古时期的民间巫术,是宗教活动中一种别具特色的艺术活动。海南斋醮科仪音乐是一种融合了本土原始宗教活动、俚语山歌调式和佛教音乐等元素而形成的独特宗教艺术,于2008年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好了,以上8个传统音乐项目都是极具海南本土特点的音乐形式,均位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通过了解以后,不知大家有什么感触,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谢谢!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