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收藏:老年书画家作品确实包含财富,只是财富是属于经营者的
大家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根雕「艺术根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南日报 记者 刘聪梅文 见习记者 周钰捷 吕洁图
寻访散落在民间的渭南文化,我们来到白水县城关街道办郭卯村一个僻静的农家小院,见到了根雕文化非遗传承人王安康先生,领略了化枯木为神奇的根雕艺术。
根雕,即树根雕刻,是以树根的自然形态为对象,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又称“根艺”。一截枯木,一段老根,经过雕刻家的精心揣摩和妙手雕琢,竟能化腐朽为神奇,变成一件件别具韵味的艺术品。
年愈古稀的王安康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自小对千奇百态的树根感到好奇。年轻时一次在沟畔转,发现山崖上吊着一个树根,挖下来拿回家,磨着雕刻成奔跑的马,大家都说像,取名“奔腾”。就这样,他痴迷上了根雕艺术,后又拜师根雕艺人进行学习。
走进王安康家,一间房子摆满了各种根雕作品,有雄鹰、大公鸡、狗、企鹅、喜鹊等独立造型,也有龙腾凤舞、龙凤呈祥、喜上眉梢、母子情深、一家三口等组合造型,一个个栩栩如生。
做成一个根雕要经过选材、构图、刮皮、雕刻、打磨、上漆等多个步骤,在这些步骤中最费周折的就是选材,王安康常常到山沟、崖畔上去寻找树根。
“根雕是七分天然三分人工,只减不增,需要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王安康说,如果你观察不到想象不来,那这个根雕你就做不出来。据悉,体型小的作品四五天可以做 好,大的则需要两三个月。作品成型后,还要放置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完全定型。
财宝一箱,不如乌木半方。根雕不仅是本身,而它所传承的文化更是珍贵。几十年的坚持,王安康的作品被列入白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也成为该县根雕代表性传承人,每年义务举办两期根雕培训。他说,希望把这技艺传下去,也算是对社会的一点贡献。
一年又一年,王安康一双布满老茧的手在粗糙的木头上耕耘着,他那双握着雕刀的手,有温度、有信念、有文化,更有传承。
来源“渭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