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端砚的简介「歙砚介绍」

时间:2022-11-22 18:37:53 来源:用户3790721851600747

大家好,端砚的简介「歙砚介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四宝砚为首

笔墨兼纸 皆可随时取索

刻终身与俱者 唯砚而已


——宋·苏易简《文房四谱》



笔墨纸皆为消耗品,随用随减,唯独砚多为石质,尽管研磨过程中皆有些许损耗,但文人终其一生所用,也不能磨穿一块砚石。因而,砚台是四宝中唯一可以“终身与俱者”。


端 砚

端砚 历史悠久,石质优良 雕刻精美,以产自端州得名。

自宋朝始,就把端砚列为“贡品” 蜚声中外,而在文房四宝及文人墨客心中,端砚亦享有很高的地位。



清 · 高凤翰铭田田端砚 上海博物馆藏 13x11x2cm




《<端石拟>自序》

清·陈介亭


端砚的“八德”

一曰历寒不冰,质之温也;

二曰贮水不耗,质之润也;

三曰研墨无泡,质之柔也;

四曰发墨无声,质之嫩也;

五曰停墨浮艳,质之细也;

六曰护毫加秀,质之腻也;

七曰起墨不滞,质之洁也;

八曰经久不乏,质之美也。


具此八德,质已迈常,信为古今之瑰宝,可遇而不可求者也。即强、润、柔、嫩、细、腻、洁、美。





▲ 清 · 莘田款端石东井砚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9.2x12.5x3.4cm

端砚砚纹

青花


青花是自然生长在砚石中的青蓝色的微小斑点,是端砚中最名贵的石品之一。有青花的端砚石质细腻,幼嫩,滋润。青花之细,如波面微尘,像轻纱,似水藻,隐泻在紫石之上。


青花端石从唐朝开始就被人们视为砚中珍宝,只是难得一见。

火捺


火捺,又称火烙、熨斗焦,是生长在端石中的深红、浅红、胭脂红、灯红色晕斑,砚面颜色如火烙一般,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以其似火烙或灼伤的肌肉色泽得名。火捺有老、嫩之分,老者紫中带微黑、嫩者紫中带微赤。

蕉叶白


蕉叶白,又称蕉白,即砚石上带有一堆堆、一团团,形如蕉叶初展,含露欲滴,洁白细嫩的图纹,一般成片出现,其色洁白娇嫩,略带绿色,并有微量黄色渗透。蕉叶四周定有火捺纹,两者相伴而生。蕉叶白石质利于发墨,是端砚中的上品。

鱼脑冻


鱼脑冻呈半圆形、圆形或椭圆形,石质特别细腻、幼嫩、滋润、坚实,洁白如晴天的白云,也有白中带黄而青,也有白中微带灰黄色的,风一吹就要散开,松散如一团柳絮,是砚石中最细腻、最幼嫩之处,若凝冻的鱼脑,水汪汪而有灵动感。鱼脑冻是端石中的精品,极其难得。刻砚艺人一般都把鱼脑冻完整地保留在墨堂之中



说明:蕉叶白与鱼脑冻

这两种都是端砚名贵石品

石质致密、坚实、幼嫩、细润,易于发墨。石的底色一般呈青灰色,细若小儿肌肤,有脂肪感,称为“孩儿面”。



端砚坑口

坑口即砚石出产的坑口,端砚虽产于广东肇庆一地,但不同的坑口所出的砚石区别还是比较大的,坑口分类有不同的维度。

①山坑和水坑:

这是按开采的地理环境分类的。水坑佳品因其常年浸泡于水中,温润细腻,致密坚实,具有发墨不伤毫,呵气即可研墨。

②宋坑、明坑和清坑:

这是按开采年代来分。

③水归洞、大西洞、小西洞:

按开采的地点分类,是以水归洞和大西洞之砚石最佳。

④吴兰修坑、张之洞坑、麻子坑:

这是按开采的监坑主和发现该矿人的姓氏来分。麻子坑石质坚实细腻,有青花、蕉叶白、火捺等名品。


名砚赏析



▲ 清 · 纪昀铭螭纹端砚 上海博物馆馆藏 15.4x10.7x1.9cm

纪昀铭螭纹端砚,椭圆形,色呈紫红,为老坑石,有鱼脑冻,金线、火捺等石品。

砚面平坦,开椭圆形墨池与砚形呼应,墨池周缘起边,围绕着墨池浮雕有双螭纹。双螭相向,张口大鼻,螭身已趋图案化,尾相交。砚背平,有行书铭文。


▲ 清初 · 端石云纹砚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4.9x18.1x3.2cm

端石云纹砚为端石质地,材质细腻、温润,随石材形状略加打磨而成,下端尚存留黄色膘皮。


砚面的上方生有一颗碧莹莹的石眼,借此,制砚工匠在砚之左、右肩处雕出飘浮的云纹,创造出“流云遮月”的意境。此砚体现了清代初期的制砚风格,纹饰布局简练,构思精妙,刀法流畅,达到了雕饰无痕的境界,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歙 砚

歙砚知名度和传世数量仅次于端砚,产于古歙州(今 江西 婺源 安徽省歙县 黟县 休宁等地)。其中以婺源的龙尾砚为优。

歙砚与端砚一样始于唐代,宋代文人墨客好砚台爱文玩之风兴盛,这种背景下,歙砚有了较大的发展。


▲ 清 · 歙石双螭寿字池长方砚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6.3x10.4x3cm

歙砚石质坚韧 纹理密致

温润莹洁 色如碧玉

不吸水 不拒墨 不损毫

贮水不涸 易于洗涤 等特点

有“美人肤”之妙称


同端砚一样,也有人给歙砚之至佳者概括出“八德”:坚、润、柔、健、细、腻、洁、美。这些概括相对抽象,具体而言,歙砚发墨之快,是其他砚石所不能比拟的;而下墨之细,涸墨之迟,也不比端砚逊色。

歙砚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多年宿墨,一濯即莹”,即使墨膏满面 也涤之立净。这一优点为歙砚独有,古人对此特别欣赏。


▲ 清 鹧鸪斑歙砚 杭州博物馆馆藏 16.3x14.5x2cm

歙砚砚纹

砚石品类根据石质颜色纹理的不同,可分为罗纹、眉子、金星和银星等几类。

金星



金星,因砚石上散布星状物点而得名,其大小不一,大的如豆,小的如蚕蚁,最小的若鱼子,是被认为歙砚的典型特征,历来被人尊崇。但由于金星是一种金属矿物,硬度高,损笔不利于发墨,只是起装饰作用。

罗纹


▲ 粗罗纹、细罗纹、暗细罗纹(从左至右)

罗纹,就是石质上像绫罗一样的纹饰,大致分为精罗纹、细罗纹、暗细罗纹等二十多种。一般来说,罗纹以细密纯净、色泽美丽湿润为上品。


上图三种罗纹,是以纹的形态来划分的。

粗罗纹:纹理的形式为长线条、宽直径。

细罗纹:纹理形式为短线条,窄直径。

暗细罗纹:形式与细罗纹的形式相比,则体现在纹理的清晰度上。

眉子


眉纹、细眉纹、长眉纹、短眉纹(从左至右)

眉子,也称为眉纹,因砚石石面上布满的黑色小点,细如针尖戳痕,纹理如美人的眉形。宋人考察歙砚石品尊重金星,有“以金星为贵”的说法,但清人不以为然。清代官绅徐毅曾在其《歙砚辑考》中说过“歙砚以眉子为绝”。


▲ 虎斑眉纹 由多条长短粗细不等的眉纹交错形成 状如老虎身上的斑纹


▲ 线眉子 细如线 薄如风 眉子布局错落有致 带来韵律美感


▲ 雁湖眉纹 又称雁攒湖眉子 其纹理仿佛一群大雁掠过湖面 如飞状、如跃状,似立、似蹲 形态多姿,壮美异常

金晕


金晕与金星一样,都是硫化铁在砚石散布而成。金晕形态多种多样,主要呈片云状和流云状,后人因形命名,种类很多,如斗样、云气、卧蚕等等。

银星


银星是在砚面上表现为银白色的深浅不一的斑点和一层层一片片银白色、浓淡各异的云雾状色彩。银星无大点,且多为老坑。银星同金星一样,对发墨养笔不起任何作用,但具有很高的装饰价值,令人赏心悦目。由于银质本身昂贵,数量极少,所以银星砚历来被人看重。


歙砚坑口

歙砚与端砚一样 也讲究坑口。唐宋元采石工人不断开山找出佳石,为后人留下了很多坑洞。坑口分类也有不同的维度,以时间为具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唐代开发砚坑:

主要眉子坑、里山罗纹坑、罗纹坑等

②宋代开发的砚坑:

主要有有水舷坑、樟树(也可能是唐朝,具体有待考证)、桥头坑、水嶡坑、溪头坑、叶九坑、金星坑、济源坑、碧里坑和馿坑等

③元代开发的砚坑:

主要有紧足坑、荘基坑、外荘坑等

④明清乃至民国时期:

没有开发新的砚坑,只是在旧坑中续采

⑤解放后:

在恢复龙尾石的开采时,也是在旧坑遗址处进行的


名砚赏析


▲ 清 · 歙石蕉叶砚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5.3x9.8x1.95cm

歙石蕉叶砚,歙石制,青黑色,通体布满牛毛纹,琢为蕉叶形。

砚背雕刻的蕉叶脉纹向内翻卷至砚面左边,活泼而富于天然之趣。砚盒髹朱漆,盒面填金隶书“仿古蕉叶式”。


▲ 清 · 歙石荷叶式砚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4.5x13x2.5cm

歙石荷叶式砚,歙石制,石色青紫,石质坚润,纹理细密,或似眉纹,或如刷丝,称牛毛纹或古犀罗纹。砚随石形雕琢为荷叶式,砚堂宽阔。


砚池边缘琢作卷叶形,自然地形成凹池。砚配有黑漆嵌螺钿龙戏珠纹盒,华美考究。此砚为清乾隆朝宫廷造办处所制御用砚。


▲ 清 · 歙石瓶池长方砚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5.5x10x2cm

歙石瓶池长方砚,歙石制,长方形,石色黑而深沉,风格古朴。


砚面雕双螭耳瓶,瓶口部位深凹作椭圆形砚池,瓶腹辟为砚堂,砚堂表面隐现眉子纹石肌纹理。砚背面光素。此砚造型简洁,石质精良润滑,通体显现金星斑点。



歙砚 与 端砚 的区别

石质区别

歙石石质优良,莹润细密,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嫩而坚,砚材纹理细密,兼具坚、润之质,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特点,扣之有声,抚之若肤,磨之如锋,宜于发墨,长久使用,砚上残墨陈垢,入水一濯即莹洁,焕然如新。被誉为“石冠群山”、“砚国名珠”。


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好的端砚,无论是酷暑,或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古人有"哈气研墨"之说。

雕刻工艺

端砚

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工序繁多。主要有采石、维料、制璞、雕刻、磨光、配盒等。端砚雕刻主要有深刀(高深雕)与浅刀(低浮雕)雕刻,还有细刻、线刻,适当的通雕(镂空)。


▲ 清·端石双龙砚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2x18.2x3.6cm


▲ 民国 · 陈端友制九龟荷叶形端砚 上海博物馆藏 连盒 : 22x17.4x9cm 砚 : 17.7x15.6x3.2 cm

歙砚

雕琢,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一般以浮雕浅刻为主,不采用立体的镂空雕,但由于受到砖雕的影响,之间也会出现深刀雕刻。歙砚利用深刀所琢的殿阁、人物等,手法比较细腻,层次分明,而砚池的开挖也能做到相互呼应,因而显得十分协调。


▲ 清乾隆 · 歙石井字大方砚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32.5x32.5x6.5cm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