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让民宿活色生香的话「如何打造特色民宿」

时间:2022-11-24 12:53:29 来源:广邑传播

大家好,让民宿活色生香的话「如何打造特色民宿」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近两年随着江门民宿的迅速发展 民宿管家实现规模性跨越 他们,让民宿活色生香 2022年07月29日黄文生

古色古香的望岡碉楼民宿

赵慧湘

江门第一家碉楼民宿

民宿与自然环境结合

创办“青年旅社”的邓华

旧建筑焕发生机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民宿管家”“家庭教育指导师”“研学旅行指导师”等18个新职业。公示中提到,为满足广大旅游消费者个性需求的民宿行业蓬勃发展,短短几年便实现由“0”到“百万”级规模跨越的“民宿管家”,得以设立为职业。“民宿管家”被列入新职业,引发各界关注。2020年5月11日,江门开出第一张民宿登记证照。短短两年,江门民宿发展到305家,民宿管家超过1000名。近日,记者走进江门侨乡,探访这一新职业的状况。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文生

构成丰富 有律师有港澳青年

江门拥有丰富的旅游休闲度假资源,在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江门民宿经济正成为乡村发展的新亮点。江门的民宿呈现多层次、多样性、侨乡特色等特点。以当地传统文化或自然资源特色为建设主题,是江门民宿最为显著的特征。

在蓬江,有老屋换新韵的墟顶人家;在新会,有山湖相拥的石涧故事、渔家风情的石板沙时光;在开平,有碉楼、村落、田野相映衬的侨乡物语,有乡土文化品牌国际化的塘口空间;在台山,有滨海风情的唐丰民宿、看得见乡愁的望岡碉楼;在鹤山,有乡村与艺术深度融合的行者龙居、泊瑞和安里等。

江门市委市政府重视民宿产业发展。2017年,开平、台山两地通过对当地民宿摸底调查,出台了江门市县级民宿管理办法,对民宿标准、门槛、特色等做了相应界定。2019年,《江门市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扶持办法》出台,对积极发展特色精品民宿或打造精品民宿集聚区给予一定资金扶持,进一步提高了民宿建设的积极性。2020年,《江门市民宿管理暂行办法》出台,进一步规范全市民宿产业,并对符合开办要求、经营规范等条件的民宿经营单位给予资金扶持。

2020年5月11日,江门开出第一张民宿登记证照。随后,江门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江门现有305家民宿当中,精品示范民宿63家。江门的古镇、古村落、古街及景区周边成为民宿选址的聚集地。如在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半径2公里内,坐落着6家风格各异的乡村民宿。

在江门这些文旅融合、充满田园风光的民宿里,有来自各地的超1000名民宿管家,他们有的是大学讲师、职业律师、非遗传承人,还有来自港澳的青年,他们发挥才智,成为一群“民宿管家”,活跃在江门大地上。

文化植入 民宿转型谋突围

位于江门台山市的“侨居文宿”原是一所有着几十年历史的废弃学校,旁边矗立着耀庐和壁庐两栋洋楼。经过改造,静谧的田园风光与白墙灰瓦交相辉映,在自然浪漫中处处可见历史痕迹,在舒适和美学的基础上保留传统。

“民宿不能只是简单的吃住,它应该成为文化的载体。”“侨居文宿”管家阮丽娟说。阮丽娟表示,“侨居文宿”将是一个展示当地文化的阵地。目前,“侨居文宿”正打造成集生态旅游、特色文化民宿、乡野农趣体验、文创休闲体验、智慧生活体验等为一体的精品民宿文化集群。

“我们这里将举办书画展览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也是星海音乐学院的一个校外交流中心,为即将毕业或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提供一个过渡场所。”阮丽娟说。在江门台山市,像“侨居文宿”依托当地乡村自然环境及文化底蕴,打造特色民宿还有很多。台山的民宿管家经营理念是跳出了“宿”,“植入文化”实现文旅融合,使民宿持续发展。

位于台山市四九镇的望岡碉楼民宿,原址是已经废置的一座碉楼及一所私塾学校,该民宿依托乡村自然风光,打造以休闲度假为主民宿,连带开设草木染、古陶瓷研学、美食分享、音乐分享、茶文化推广等文化课程和活动;台山市四九书院是一家以自然元素为主打的民宿,一桌一椅一屏一画融合了艺术与自然风格,在白墙黛瓦之间,觅得一厢宁静;大塘艺术驿站原先是始建于1923年的求智学校,拥有保存较完好的碉楼和教学楼,目前改造成为集观光旅游、写生创作、影视书画为一体的古朴民宿;玄潭原舍的前身是小学校舍,主楼为始建于1923年的西式洋楼,改造后配备完善的住宿餐饮设施,环境清幽,有百年老榕相守,四季鸟语花香;南丰村1963民宿是为纪念1963年海宴华侨农场建场而命名,由原农场宿舍进行翻新,外墙保留了石墙瓦顶,每个房间还设有后花园,种植了香料作物;光大雅舍是由一所废弃的百年侨校改造的精品民宿,保留曾经作为学堂的小教室,具有浓浓的侨乡气息。

声音

民宿管家被列入新职业,可以看出民宿作为一种新兴业态,正在迎来快速的发展。未来,将对民宿管家提出更高的要求,民宿管家在掌握基本技能之外,还要提供综合性服务,如对民宿的故事、属地文化习俗要有了解,能满足客人更多的体验要求。此外,随着民宿入住的客人越来越多样化,民宿管家要善于沟通,提高沟通能力,而且还要有超前服务意识,把服务落实到细节处,才能让客人有更好的入住体验。

——江门市旅游行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陈文飞

目前,江门的民宿主要集中于乡村之间,民宿管家主要来自当地居民,想要吸纳人才,让更多人到乡村工作一直都是一个难题。民宿管家作为一个新职业,可以引导年轻人走向乡村创新、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此外,民宿管家成为新职业,对相关培训能够形成规范和引领,培训的内容也会更加突出重点。有了专业的培训和认证,民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标准化程度都将得到提升,有助于民宿产业的发展。

——江门市旅游行业协会民宿分会会长苏炎香

管家故事

1 她办起江门第一家碉楼民宿

赵慧湘是台山市川岛镇人,她创办了江门第一家碉楼民宿。“我以前旅游时喜欢住民宿,而台山绝对有创办民宿的条件。”赵慧湘一开始打算退休后回到家乡,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乡村居住。然而,走进台山市四九镇后,她被望岡碉楼所深深吸引,就此开始了民宿管家的职业生涯。

“这里有优美的环境,独一无二的碉楼,还有望岗村的百年故事。”赵慧湘说。由于碉楼老旧,要改造成民宿需要大额的维护及装修费用。为解决资金难题,赵慧湘向社会发起众筹,最终筹到超200万元。“振兴乡村需要发展产业,这就需要资金的进入和有情怀的创业者。我们一起整合社会资源,投身到农村建设中去。”赵慧湘说。

历经4年筹备,望岡碉楼民宿2020年开业,受到了深圳、佛山、中山等周边城市旅客的欢迎。“建设民宿的目的是吸引人们到台山来,让他们了解台山并扩大台山的知名度,这是民间资本对于乡村振兴的意义和贡献。”她说。赵慧湘制定了特色游玩线路,包括百峰山、板潭水库等自然风光景点,以及浮月村碉楼、梅家大院、光大学校、台城历史文化街、台山市第一中学等具有华侨特色的建筑。每一批客人,赵慧湘都亲自带队去玩。

如今,赵慧湘又从望岡碉楼民宿走向草坪里。台山市有一条名为草坪里的古村落,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全村只有51户近200人,有着岭南风格的清代及民国建筑90座,宗祠3座。成功创办了江门第一家碉楼民宿后,赵慧湘又把建立民宿的理念带到了草坪里村。她发现了这条沉寂多年的古村落,于是联系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林志成。林志成祖籍草坪里,事业在深圳、香港等地,他回到家乡,也找到了同样的感觉。后来,又有一位在深圳从事设计的青年人来到这里。他们定了“草坪里计划”:自己动手做规划和设计,围绕村里古建筑,对隆深家塾、草坪小学校、玉堂学校,两所书室、云谷公祠、积玉祖祠、齐盛祖祠、草坪码头、百年石板大街、牛屎巷、名人林棠故居、道光年代举人林元芳石碑等历史记忆,开展了系列的规划。

他们与草坪里所有村民签了村规民约,所有村民均入股开发古村落。“村民入股的模式作为一个示范,对台山和江门乡村旅游有很大帮助,对于其他开发乡村文旅项目,草坪里模式是一个可借鉴的样本。”赵慧湘说。在3年多时间里,他们共修建排污管道500多米,排污井48个,抢修危房近1000平方米,复活古建筑6栋,修复百年石板大街、观光塔、湖中栈道、导视标识、进村道路、停车场、牛栏市集、镜面水、河边绿道、桃花园,增加景观灯光工程……建起了一间间民宿,为村民及社会创造50多个就业岗位,为江门市乡村振兴提供了创新模式。

2 从活化乡村到创办“青年旅社”

来自香港的邓华,10年前来到了江门开平市塘口镇仓东村。开平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上世纪初,仓东村早年到海外的华侨衣锦还乡,一幢幢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洋楼住宅、碉楼、祠堂相继建成,成为典型的华侨特色村落。但从上世纪80年代起,村民纷纷移民海外,仓东村落失去了昔日的生机。邓华与李继津等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一起开展了“仓东计划”,把村内一幢碉楼、50多间清代、民国期间的古老岭南建筑进行修旧如旧,把这里打造成游学基地。

有了仓东村的游学基地,邓华把触角伸向了与仓东村相邻的开平市塘口旧墟,塘口旧墟曾是塘口镇政府的驻地中心,上世纪30至50年代,这里建成了邮局、工业建筑、剧场、粮仓……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逐渐萧条。邓华等人来到开平市塘口旧圩,实施“塘口社区计划”。塘口旧圩周边有塘口村、雁湖村、桑园村、高咀村等,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曾经热闹的市集逐渐衰败。他们愿望是将旧圩活化,让周边的村落再次充满生气。

“塘口社区计划”首先从兴建一间民宿——“塘口空间国际青年旅社”开始。在这里,邓华与李继津等人组建了“塘口空间”团队,几年来他们对原有建筑进行实体空间改造。他们将上世纪80年代的红砖建筑五金厂,改造为集活动、讲座、展览和餐厅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中心;上世纪90年代钟表厂被改造成设施齐全的国际青年旅社;上世纪90年代的旧邮局,被打造成团队办公空间等,让这些旧建筑焕发生机,并创造了多功能的塘口社区空间。

如今这里又重新焕发生机,络绎不绝的游客、市民前来打卡。

来源:广州日报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