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麗和和花耀高级珠宝系列:大地之耀
大家好,孟郊考上进士写了什么诗「孟郊及第」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唐诗人孟郊的一首《登科后》,写尽了内心的喜悦之情。这首诗被称为最快乐一首唐诗,尽管只是那么信手拈来,不仅成就了一首经典之作,同时还诞生了两个成语。
《登科后》唐代: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出身贫寒,可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以及过人的才华,最终是在那个人才济济的时代,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最终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成功考取了功名,终于有所作为,这当真是应了那一句古话:“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孟郊在这首诗中,也正是表达了一种喜悦之情,同时也写得极为欢快,读来当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第一二句完全是在写得极为生动有趣,毕竟过去自己生活上颠沛流离,无着无落,可是现在终于是考取了功名,那么意味着这一生也就高枕无忧了,“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这两句看似很普通,但却最令人震撼,正是由于过去吃尽了苦头,毕竟每一个人读书人,那都是经历了十年的寒窗苦读,那种读书的艰辛是没有人能够明白,只有自己懂得,然而现在终于是考取了功名,那自然是一切拨开云雾,再也不用担心以后了,思想上也获得了升华。
第三四句最是经典,也是两句经典名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最后这两句诗人依旧还是在描写内心的喜悦,对于任何一位出身寒门的人来说,只要考取了功名,那自然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毕竟他们比起富贵人家的子弟来说,所要付出来的努力要更多。那在这两句中,也是诞生了两个成语,也就是“春风得意”和“走马观花”,这两个成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会经常引用。
孟郊这首诗原本只是信手拈来,所写得也只是内心的一种喜悦之情,可是写得极为欢快,也很是生动有趣,正是这样的一种描写,也令这首诗成为了千古名篇,不仅收录在了《全唐诗》、《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等等,这此经典的诗集里,另外在我们的小学的课本里也是有收录。那么这首诗最为大家所熟悉的后两句中的成语中,更是令这首诗焕发出了新的生命,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独特的才情,也使得我们在这首诗中感受到诗人对于人生的展望。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此诗情感真挚自然,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游子吟》写于溧阳(今属江苏)。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赏析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最普通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写出了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这里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母子的骨肉之情。行前的此时此刻,母亲的千针万线,针针线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不能报答母爱于万一。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炽烈的情感。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下面这首诗也十分不一般,它是被选入《唐诗三百首》的千古名作,曾被古人奉为至尊圭臬,然而它所蕴含的不幸却足足牵扯到了一个时代。
《烈女操》唐·孟郊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孟郊就喜欢写这种六句的五言诗,他的《游子吟》也是如此,一片孝心感动了天下多少赤子儿女,千百年来为人称颂不已。不过,孟郊这首歌颂爱情的诗却收到了相反的效果,虽然也是千古名作,但它传达出的思想与境界却让人不敢恭维。
孟郊起句就化用了两个典故:梧桐相枯、鸳鸯双死。传说古老的梧桐树一般都为双生,梧为雄树,桐为雌树,所谓同生同长同枯同死;鸳鸯同样性格刚烈,若有一方离去,另一方绝不苟且偷生。孟郊以植物和动物的惺惺相惜开篇,象征了世间的美好爱情,引申之意是说:动植物尚且如此,何况人呢?
果然,第二句孟郊毫不掩饰地说"贞女贵徇夫":妇女最大的美德便是贞节,嫁给了丈夫就要生死相随,即使舍弃掉生命也值得。按理说这殉夫已经够悲壮的了,然而第三句孟郊却将要求再度提升;不仅要勇于去殉,而且内心还不能起波澜,要像古井水一般心如止水。很明显,这是在形容贞女的坚定不移。
《诗经》中有名句曰"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可人家这是用来赞美女子执着的爱,并非是拿来糊弄女子去殉情的。孟郊的这种封建理念深深扎根于思想深处,以至于使其成为了时代的主流,竟以舍弃生命为荣,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当然,也有人解读这首诗使用的是隐喻手法,即孟郊不是指真的"徇夫",而是借此事来隐喻封建权贵,以贞女的心志来表明自己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决心。但是这种解读方式未免有些强硬,依小解之见,孟郊是没有跳出时代束缚的,他的本意就是明面上摆着的那样,"贞女贵徇夫"也。
其实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比如白居易也曾写过一首诗,诗曰:"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坟上来。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关盼盼为亡夫守节,白居易却说既然你如此贞烈,为何不殉情?关盼盼读罢自尽而亡,实在令人悲慨。
孟郊的乐府诗质朴自然,语淡情深。这首《结爱》便是孟郊乐府诗的代表作。
同其它爱情诗相比较而言,孟郊这首《结爱》与众不同的是,它虽然只有短短50字,却写出了爱情的最高境界。即孟郊认为,爱情归根结底就是情感上的契合,心灵上的共鸣。一旦这种爱情缔结成功,那么它便会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阻隔,成为人生最高尚的一种感情,这便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下面我们来看看孟郊的这首《结爱》:
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
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
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
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
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
诗的开头两句,孟郊便抛出了一个爱情的观点:“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即如果两个人相爱,就要追求“心心相印”,爱到灵魂深处。只有这样,才能摆脱世俗种种的羁绊,才算是爱情的最高境界。这两句诗是孟郊的爱情观,也是这首诗的核心所在。
接下来的两句“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孟郊引用了古代男女离别时“结衣襟”的习俗,来验证他的爱情观。你看,哪怕只是一度的分离,相爱的人也要千次地把两人的衣襟连到一起,以示彼此难舍难分。在艺术手法上,这两句诗对仗工整,“一度”与“千回”相映衬,将相爱的人在离别时的依恋表达的淋漓尽致。
“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则是紧承前两句句意,刻画了离别时男女双方“结衣襟”的心理活动。即男子希望女子,在离别后的独居岁月里,要守志不移。女子则希望男子,能够在他乡早生归意。可见女子的“志”,男子的“意”,才是爱情中最需要的。
所以在后面两句“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中,孟郊便阐述了他的一个结论。既然男女双方都知道“结衣裳”所代表的含义,那么不如就此“结心肠”。这样一来,无论是相聚还是离别,无论时间和空间,都不能使心肠相连的人分开。诗到这里,孟郊所表达的意思,便逐渐回到开头两句所说的“心心相印”上。
最后两句“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的意思,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祝福爱情常用到的“百年好合”。但爱情经营到百年好合,却是需要“坐结行亦结”,也就是无论是坐着,还是行走,即时时刻刻不忘经营爱情。唯有这样,才能达到爱情的最高境界,最终使爱情贯穿人的一生。
综观孟郊的这首诗,还有一个令人叫绝的地方。便是这首诗只有10句,却连用了9个“结”字。在艺术表达上,这样反复吟咏,颇具民歌风味。但它能够很好的发人深思,是一首不同凡响的爱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