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食古纳新 瘦硬通神
大家好,中国的书法创新 或许这个办法是最为可行的 「创新的行书写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艺术的生命活力在于,不断有打动人的书法艺术问世。也就是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新东西,没有新东西就没有进步,没有进步,那么艺术就只有一种命运可言——衰退。不要妄想艺术可以保持不前进不后退。因为在所有的因素中,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时间不会管你是存在还是毁灭,他不会过问这个世界的主宰是谁,不管是恐龙还是智人,它都如江水一般奔流不息。一旦时间改变了,所有的东西都会给改变。所以对于艺术来说,不进则退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目前的书法现状,如果从书法艺术的普及和传承来说,是呈现进步趋势的,甚至我们学习传承古人的东西比以往便利太多了,人们对于传统的掌握也是空前的。但是不否认的是,中国书法如果从艺术理念、格调、手法上来说,近乎倒退,甚至是大幅度的倒退。我想这是大部分人的感觉。
一旦出了不好的事情,我们总想找一个团体或者群体来为这件事负责,因此我们熟知的一个群体也在无意中成为了广大人民指责的对象。但是不管他们是否真的要为此负责,这样的指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不会给艺术的发展带来任何的好处。除了泄愤和过一把愤青的瘾,我们几乎是一事无成的。或者有些人想着靠这样的方式改变其他人或者团体。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改变别人是最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人再比他自己更了解自己了。所以除非这个团体自己真的想要改变,其他任何语言上的劝谏也好、指责也罢,实际上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可以证明这一点,并且非常讽刺的一个事实就是,即便是有人看了这篇文章之后,对于他想法的改变的可能也是微乎其微的,除非他自己发自内心的改变,除非在内心深处你认为我说的有道理,否则我这些文字其实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所以我不会对你们抱任何期许,一切在于你。
所以,除了找一个群体背黑锅、说几句气话之外,我们必须从这样无用的指责中走出来,去面对事实,去真正想想切实可行的方法,我想,向古人学习是一个好的方式。
当然,我不是说一定要崇古、死学古人,或者说成为一个书奴,而是看看古人在面临同样困境的时候,他们是如何应对的,应对的内容无足轻重,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他们的思路是什么。
昨天我们谈到黄庭坚的“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这个思想观点,黄庭坚对于传统的态度一目了然,那就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而不是“随人作计”。
但是具体我们应该如何“自成一家”,黄庭坚还是给出了他自己的办法的,那就是“夺胎换骨”。“夺胎换骨”这几个字看起来非常吓人,其实这四个字很好的概括了黄庭坚的创新思想,那就是“以故为新”。
对于“夺胎换骨”黄庭坚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这句话中,“意”其实更多指的是诗歌传递的思想、情感以及营造的意境,与之相对的,是“语”。“语”的意思是“语言”,即在诗文中的遣词造句。而“易”的意思是“改变”,“造”,即我们说的“创新”。
所以,这句话连起来的意思就是——
不改变他们的思想、意境,而去创新语言,增加新的辞藻和表达方式,这就是“换骨法”。改变他们的意境和思想,用已经有的语言来表现旧思想,这就是“夺胎法”。
如果我们做一个逻辑上的对应,那么语言和遣词造句,在黄庭坚看来,就是诗歌的骨架;而意境和思想就对应着“胎”。
如果我们把这个理论放置在书法上,对于书法来说,能称得上“骨”的,就是书法的笔法结构和章法等技法内容,而书法的“胎”就是思想、意蕴和作品风格。
实际上,黄庭坚在这里给出的解决办法是两个,要么去夺胎,要么去换骨,这是非常具有操作性的两条创新意见,在双方上完全适用。从这一点上来说,黄庭坚几乎是囊括了所有的创新方法,对于一个艺术来说,可行之路其实就只有这两条了。要么去做技法创新,要么去进行内涵提升。
而我们根据这一指导思想 ,就能明白,其实我们学习古人书法、临摹古人,只不过是为了得到古人的书法之“骨”,对于大多数人能来说,明智之举是用古人书法之“骨”来表达新的内容。我们当然承认古人的思想境界和思想内涵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是高于我们的,但是其中绝大多数已经不再适合当今社会,所以对于艺术来说,以继承古人的书法技巧为主,然后在书法中体现新的时代风貌,我想这是黄庭坚此理论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