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收藏:老年书画家作品确实包含财富,只是财富是属于经营者的
大家好,爱的艺术母爱和性「爱的艺术主要观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爱的艺术》给我影响最深的一句话是,“人,所有时代和文化中的人,面临着完全相同的问题:如何克服分离,如何达到和谐,如何超出个人生活并发现一致。”一个形象的例子是《圣经》故事中的亚当和夏娃,当他们在结合之后,吃了知晓善与恶的智慧之果以后,产生了羞耻感,这种羞耻感不是因为看到了自己的裸体,而是作为男人和女人,明白了即将分离和孤独带来的陌生感。更直白一点的讲,就是他们没有互相学习爱,没有爱的结合是羞耻感的来源,也是罪恶感和焦虑的来源。
《爱的艺术》封面
人最深切的需要就是克服分离,从而使自己从孤独的牢笼中解脱出来。这个问题,对于洞穴里的原始人,对埃及的农民、腓尼基商人、罗马士兵、中世纪修道士、日本武士、现代职员和雇员,都是一样的。
为了更清晰的解读这本书,根据书的内容,解读三种爱。
兄弟的爱,是构成各种爱的最基本的爱。这里的爱,指的是责任感、关怀、尊重、对他人的了解、推动生活的愿望。这种爱,我们叫大爱,我在某社交平台上看到一段评论,说的是现在的很多女孩儿,不喜欢有大爱的人,因为有大爱的人爱每个人,爱就没有区分度了。我们要注意的是,想要了解一个人,就先看他对周围的人怎么样,兄弟如此,同事如此,婚姻更是如此。我们反而要向有大爱的人学习,学习他们的善良,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
兄弟的爱是互相平等的爱。不过,是相对平等。我们都需要帮助,今天我需要,明天你需要。这种需要并不意味着一个人无能,另一个人有能力。某一方面的缺失只是暂时的,独立自主地生活是永恒普遍的能力,这和我上一篇解读刘若英的文章相似。
我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和团队一起致力于帮扶贫困山区小学的科学教育,这是对无助者的爱,是兄弟之爱的开端。爱骨肉之情并不是丰功伟绩,动物也爱它的幼仔并照顾他们。我们帮助过的孩子爱我们,因为他们的生命在某一刻有赖于我们;孩子爱他的父母,因为他需要他们。只有在那种不服务于任何目的的爱中,真正的爱才开始显露。
第二个要解读的是母爱,母爱是对孩子生存及其需要的无条件的肯定。如果你准备体验与孩子一起成长,建议多了解这种爱。母亲对孩子生存的肯定有两方面,一是对保护孩子生存和成长绝对必要的关心和责任,二是灌输给孩子爱生命的态度,使孩子感到活着是美好的,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活在这个地球上就很美好。
母亲对生活的爱就像忧虑一样会感染孩子,两种态度都对孩子的整个性格发展有深刻的影响。我的母亲不仅给我贡献了“乳汁”,还贡献了“蜜”,这个“蜜”象征着生活的甜美、爱和生存的幸福。
母亲与孩子的关系本质上是不平等的,一方事事需要帮助,一方给予帮助。母爱的无私性,被认为是人类最高层次的爱,是一切感情中更为神圣的。不过,在母爱中可以发现有自恋的特征,母亲对幼儿的爱和迷恋可能就是她自恋的一种满足。另一方面,母亲对权力欲和占有欲的希冀是另一个动机,幼儿完全服从于她的意愿,对于一个专横的渴望占有的女人来说,是让她得到满足的自然对象。
但孩子总是要长大的,终究有一天会离开母亲的怀抱,变成一个完全独立的人。原本融为一体的两个人要分离了,母亲不仅必须容忍,而且必须希望并支持孩子离开她。也正是在这一阶段,许多母亲没尽到母亲的责任。自恋的女人、专横跋扈的女人、只想占有的女人,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也能做一个“慈爱”的母亲,但在与孩子分离的过程中,只有真正慈爱的女性,只有感到“给予”比索取更幸福的女性,只有坚定地依靠自己生存的女性,才是一个慈爱的母亲。
第三个解读的是性爱。性爱是对与另一异性的完全融合、结为一体的渴望。性欲旨在结合,绝不仅是肉欲和解脱痛苦的一种状态。大多数人错误的认为,肉体上互相被需要时便是爱。爱能够激起性结合的欲望,如果对肉体结合的欲望不是被爱激起的,那将是不稳定的结合。
人们经常会发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对任何其他人没有爱。事实上,这时的爱是两个人之间的自我主义,彼此在对方身上寻找自我,通过把一个人扩大成两个人来解决分离的问题,就有了克服孤独的经验。这是大多数人会经历的一个阶段。
性爱是排他的,但也会因为爱一个人而爱所有的人,排他性也只在某一段时间存在,比如两个人强烈渴望结合的阶段。传统婚姻中两个伴侣由别人代为选择,却又指望相爱,有些荒谬。爱应该是一种自发的感情产物,爱上一个人不只是一种强烈的感情,还是一种决定、一种判断、一种承诺。
还有一种爱是自爱,读者若感兴趣,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何尚书”。
祝您阅读愉快!
文章首发在本人公众号“何尚书”,关注后台回复“爱的艺术”,免费获得《爱的艺术》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