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博士当中小学教师是不是人才浪费「如何看待博士当中小学老师」

时间:2022-11-28 13:09:15 来源:中国网

大家好,博士当中小学教师是不是人才浪费「如何看待博士当中小学老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近,“中学教师面试一半是博士”的新闻冲上微博热搜,引发社会关注。现在的中小学为何要聘用博士当老师?博士们又为何上赶着前去应聘?读了那么多年书最后不过是当一名中小学老师,这是否属于大材小用、人才浪费?

聘用初衷

博士让我们学校师资结构多元化

北京二中教育集团总校长 钮小桦

“博士进中小学当老师”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并非简单的学历水涨船高的问题,主要是中小学师资结构的多元化调整造成的。

以北京二中为例。学校现有10多位博士教师,他们分布在科技、艺术、心理等多个教师岗位。学校在招聘他们的时候,首先会关注他们本科专业学习的情况,通过学习成绩等多方面了解他们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以及有何特长。他们入职后,学校再根据他们各自所长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发挥其优势。比如,北京二中招收的第一个博士是化学学科的,学校专门为这位老师建立了单独的工作室,不仅让他参与化学教学,进行课题研究,还让他带学生社团,负责竞赛指导,开展研究性学习。

当越来越多的博士进入北京二中工作后,我们发现,这些博士教师在参与学科教学外,研究性学习能力的优势明显优于本科学历教师,尤其体现在课题研究和带学生社团上。这显然与他们的博士学习经历有关,任教后,善于学习、钻研的专业能力便凸显出来。当然,这并不是说本科学历的教师绝对比不上博士教师,本科学历是基础,是专业支撑,如果本科学历的教师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和潜质,从教后同样能教好学生、做出成绩来。只是博士在大学校园里就进行了自我深加工,如果在同等情况下参加招聘,他们的优势可能会更加明显。

其实,学校招聘的初衷主要源自对师资结构的多元化调整,旨在满足学生发展的个性化需求。毕竟,每位老师都有所长,但无法样样精通。所以,学校的师资结构应该是丰富的,要有层次化,要有差异性。同时,教育改革日益深入,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增加,催生出了很多新的教师岗位。今后,中小学招聘教师的渠道可能更加广泛,师资来源会从比较单一的院校扩展到更多高校。

就拿科技来说。过去,教师岗位比较单一,科技辅导老师可能是由学校相关学科的老师来兼任。如今,科技老师的专业素养需要大大提升,甚至应该有能力开设人工智能等最新科技方面的课程,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加专业的指导,科技老师岗位也成为一种专职岗位。艺术类、体育类课程教师也是一样。由于学生有更高的学习需求,学校舞蹈团、合唱团、管弦乐团等学生社团需要加强师资力量。而体育课也在不断引进新的项目,如轮滑、滑冰、击剑、跆拳道、艺术体操等,学校需要招聘一些专门人才来给学生上课。此外,在“双减”政策要求下,课后服务不断深化,选修课程的种类需要更加丰富,比如北京二中开设的心理、家政、服装设计、3D打印等选修课程,都需要专业的师资力量。

至于博士为什么会青睐中小学教师岗位,甚至大有抢着应聘的趋势,我觉得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国家重视教育,社会上尊师重教的风气越来越浓厚,中小学教师岗位对于高学历人才有足够的吸引力。其次,大多数博士入职中小学后得到了学校重用,他们感觉有用武之地,愿意留在中小学施展才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博士进中小学当老师不会再是什么新鲜事,而是将成为一种自然的社会现象。

现身说法

博士教小学生并非“大材小用”

史家胡同小学教师 姚慧

“你都读到博士了,为什么还要来教小学?”这是我工作两年来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其实,作为一名博士,我选择小学教育这份职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预感到会有越来越多的博士进入教育领域。因为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涌入各行各业,教育作为国家聚焦和发展的关键领域,部分硕士、博士毕业生进入基础教育也是一种必然。

在我眼中,博士教小学生从不存在所谓的“大材小用”,教师这一职业自古以来在中国就受到尊敬,是一份神圣的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下一代、孕育社会最新生产力的关键一环,花再多时间、投入再多精力在教书育人上都不过分,吸引再多高质量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都是值得的。当然,并不是说高学历就等同于高质量,但在博士培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专业素质与中小学教育阶段对教师的要求是高度契合的,因此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中小学的关注。

首先,攻读博士的过程,除需要在本专业领域做出贡献,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研修和成长的过程,促进博士生养成了全面而综合的素质。简单来说,专业的研究通常是想办法搞明白一些问题或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博士生自主地从既往相关领域的海量研究中进行辨别、筛选、汲取,进而创新形成适合本课题研究的思路。这让他们具备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同时形成了逻辑严谨、善于创新的思维。而这些素养对于中小学生的各学科学习与全面发展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通过教学内容的补充或教学环节的设计传递给学生,可以起到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心态和状态转变的作用。

其次,博士的加入可以丰富学校教学的多样性。校园是学生每天与外界沟通的主要场所,相当于他们此阶段所处的“小世界”或者“小社会”,不同类型老师的加入能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多元,于无形中拓宽他们的视野,赋予他们更多认知世界的窗口。例如,部分了解我专业背景的学生会在课余时间询问我关于学习、科研以及大学生活的相关问题,从他们的眼中我能感受到学生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我也愿意鼓励和帮助他们做好学习规划。不仅如此,每位博士都有着独特的专业背景,这些前沿的领域其实也都可以在教学中找到契合点。例如,结合我的生物学专业背景,我曾设计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微生物的奥秘》,在这节课的后半部分,我向同学们介绍了读博期间的相关课题,即利用改造的细菌发酵生产一种生物基塑料。孩子们近距离观察到实验室中的产品,了解到最前沿的科研方向,内心的触动非常大,也形成了更多元的认知。

然而,我也不否认,非师范类博士在课堂管理等实操领域确实缺少经验,一开始面对低龄学生时常会出现课堂把控上的困难。但我特别想澄清的是,博士群体并不像部分人所想象的那样“智商高、情商低”“不太会与人打交道”。我所了解的博士大多数都是“双商”齐头发展的人,因为现在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也都为博士提供了多样的交流平台和机会,保障了他们在专业研究的同时发展沟通和表达等能力。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自主学习可以帮助博士们补齐课堂管理方面的短板,快速适应教书育人的工作。

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立德树人,我相信学校在考虑用人时不会仅仅考虑学历水平,希望博士与学校能找到成全彼此的发展模式,让教育能更好地为学生与社会的发展积蓄能量。

高校对策

本科师范生要为继续深造做好规划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中心主任、教授 王海燕

本科层次的教师不仅在目前,也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担当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尤其是小学和初中教师的重要力量。不过,由于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教育的不同特点和结构布局,教师的学历层次会显现出差异性;不同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与区位特点,也直接导致教师队伍学历结构的差异性。

以北京为例,依照2021年公布的统计数据,现有高中教师、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分别为35%、24%和10%,具有本科学历教师的比例分别为65%、75%和84%。不难看出,与学段的升高相呼应,教师的学历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增强、研究生培养规模的逐年扩大,高学历毕业生加入到教师队伍将成为必然。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一状况会对具有本科学历的师范生造成一定的就业压力,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发达地区,本科师范生应聘到高中学校、小学初中的“名校”“示范校”任教的难度增大。

那么,本科师范生的职业发展前景何在?

就提升本科师范生的专业素养而言,一方面,需要以自强立身。近几年我国持续探索高师院校本科师范生培养的转型升级,人才培养体系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特色化。诸如师范大学与其他高校合作的“双培计划”、与国外大学合作的“外培计划”以及“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主修 辅修”的复合型人才乃至“双学士”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等方式,显现出本科师范教育主动适应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适应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让很多本科师范生超越了原有单一的成长路径。本科师范教育的基础扎实和学科融通,正在强化着本科师范生的教育胜任力。可以说,今天的本科师范生正在成为高水平学科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的新型师范生。这种师范教育的转型升级值得中小学校和社会各界充分关注,由此可以重新发现本科师范生的专业优势所在,切实发挥本科师范教育培养义务教育优秀师资的“母机”作用。另一方面,需要以自觉立业。教育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师范生在本科四年所经历的学科 教育、实践 反思、学习 研究的教师专业学习,不仅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与技能,而且具备坚实的为师、为学的教育情怀和职业操守,具有终身学习的志趣和能力。目前一些高师院校探索的师范生本硕贯通的4 2培养模式、在职教师攻读教育硕士和教育博士学位的学习通道,都为本科师范生追求卓越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搭建了继续成长的平台,可以继续努力提升学历层次。可以说,热爱教育、勤于学习、善于反思,是不少本科师范生经历本科教育所积淀的专业潜质和特质,也是非师范专业学生有所欠缺的教育专业训练。

就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势而言,人口政策的调整带来学龄儿童规模攀升的可能性、学校课程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学生成长的共同基础与个性需求、技术时代撬动学习方式的变革等等,都会引发对于教师聘用需求的多样态。这也让本科师范生的职业规划成为重要课题,既要对四年本科的学习成长做好规划,也要对本科毕业后的就业与继续深造做好规划。立足发展、服务社会、精准定位,本科师范生将通过提升专业积累和深化特色成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生力军。

分析思考

学历层次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都很重要

北京教育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 李雯

中小学教师招聘应该追求高学历吗?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两部分内容:一个是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状况如何,另一个是学历层次对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有什么意义。

从全国来看,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确实最高,但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的整体学历层次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方面,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和增幅在全国一直属于领先水平。从2015年至2019年,北京市小学研究生学历教师所占比例由4.92%上升为9.46%,初中研究生学历教师所占比例由14.13%升为21.96%,高中研究生学历教师所占比例由23.52%升为32.42%,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排名均保持全国第一。另一方面,从全球范围来看,发达国家教师队伍中硕士比例远超北京。世界经合组织(OECD)TALIS 2018调查结果显示:OECD国家和经济体中,就参与调查的初中教师而言,平均有44%的教师拥有硕士学位。北京市初中教师中研究生毕业的教师人数为8138人,占比低于OECD平均水平。

学历层次对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有没有意义呢?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括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两方面。学科专业性主要体现教师在特定学科领域知识积累的丰厚程度,主要依赖和形成于职前教师培养阶段,即大学教育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学历层次与学科专业性直接相关。整体而言,伴随着学历层次的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也随之提高。所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育专业性则主要体现在教师驾驭教学工作的综合能力和实践经验上,主要依赖和形成于职后教师发展阶段,即中小学的教学实践中。在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后,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探索中不断增加教学工作体验和经验,不断增长教学综合能力。基于此,伴随着教龄的增长,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专业性也会不断提升。

在基础教育深化综合改革的新时代,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就必须要把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提升教师教学综合能力与实践经验有机结合起来,把职前教师培养和职后发展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