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艺术鉴藏:书画名家沙俊杰作品欣赏
大家好,漆器是中国的发明吗「全世界感谢中国吃货」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编者按:《中国艺术》(Chinese Art)是西方早期研究中国艺术的重要文献,1958年在纽约出版,上下两卷。作者William Willetts(魏礼泽)(汉学家、西方艺术史家)从中国的地理特色着手,系统梳理了玉器、青铜器、漆器、丝绸、雕塑、陶瓷、绘画、书法、建筑等中国艺术的各个门类。他坚持客观描述作品的方法,“并不对所讨论器物给予美学价值论断,而是让器物自己说话”。“让器物自己说话”,与观复博物馆“以物证史”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也是我们选择翻译此书的原因。此次我们邀请到美国CCR(Chinese Cultural Relics《文物》英文版)翻译大奖获得者对此书进行正式专业的翻译,译者也是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国际索引数据库)和AATA(国际艺术品保护文献摘要)收录的美国出版期刊Chinese CulturalRelics的翻译团队成员。本着尊重原著的原则,此次翻译将存疑处一一译出,其后附有译者注。现在就让我们跟随本书,在绚烂璀璨的器物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辉煌。
没有证据表明,汉代时,漆器在中国以外的地方有过生产。曼琛·海尔芬(Machen Helfen)猜测,斯泰因在楼兰发现的精细的编绳用的草和两个木雕都用当地的漆装饰过,还有朝鲜lo-lang地区的墓葬发现的桦树皮做的高脚杯也上过漆。叶芝(Yetts)也认为,诺言乌拉的一个汉代首领的墓葬内的棺木板也用红色、黄色和绿色、褐色漆装饰了图案,其中一件残片上还绘制了凤鸟穿云纹,这种漆也应该是本地产品。但这些生产工艺太专业了,特别是那些涉及在麻制品上用漆或者作画,或者镶嵌,以至于这种生产一定是在当地完成的,或许就是在漆树生长的地方完成的。曼琛·海尔芬只发现了一个汉代记载漆树在中国以外生长的纪录,那就是克什米尔地区;所以我们可以大胆结论说,那些中国前哨地区发现的漆器肯定是中国生产的,或者是中国人制作的。
剔红双龙纹春字圆捧盒 清乾隆
漆的原料组成和生产方法
到此为止,我们一直的讨论似乎暗示我们对漆的成分非常了解,意见一致。但实际并非如此,印度人、缅甸人、僧加罗人所用的漆是从树上虫咬位置流出的树胶来制漆的。这种物质拉丁文名字叫做Tachardia lacca,也就是我们西方人叫做树胶漆的东西。16世纪,欧洲工匠试图仿制远东的漆器,当时就是用这种漆来做底层涂料。但树胶漆的成分远不如真正的漆,完全不是一种东西。真正的漆是一种生漆,是漆树树汁。这种物质的发现和利用,特别是用于木制品和其他材料的保护层,是中国的发明,全世界都应该感谢中国。
漆树的平均年龄一般在15-20年,夏季采漆。这种树分泌一种灰色的糖浆似的树汁,其主要成分为christened urushiol,这个名字是根据日文urushi演变而来,是一种化学式为C14H18O2的物质;漆暴露在氧气中,这种物质发生聚合作用,其分子变成重分子,变成了一种最早形态的类似塑料的物质。Urushiol包含百分之74的漆树汁,其余成分为百分之20的水,百分之2的蛋白质,百分之4的类似阿拉伯胶的一种胶质。用麻布过滤数次后,漆树汁再经过小火加热,这样可以去除多余水分,然后用密封容器储存。这样就可以随时取用,有时还添加色素进行使用。
漆的性质
漆的防水性能难以置信的好。漆器可以埋藏在潮湿土壤中,或者浸泡在水中数年,数世纪都没问题。但只要漆膜破坏,让木胎或地层的布受到潮湿的侵入,就会朽坏。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日本考古学家在lo-lang的墓葬进行过发掘,他们说,这些坚硬的木匣周围,都是夯实的土层,所以起到了天然保护作用,所以许多墓葬里的水淹很严重。但他们说,“漆器在这种潮湿环境下保存完好,只是位置发生了位移,因为它们飘在水上”。
本文转载:观复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