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华晨宇自爆曾想轻生 | 心理学:高敏感人格是种「天才病」吗

时间:2022-11-28 15:33:19 来源:舟饭

大家好,华晨宇自爆曾想轻生 | 心理学:高敏感人格是种「天才病」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歌手华晨宇在写给抑郁症患者的单曲《好想爱这个世界啊》中,细腻准确地传达了抑郁情绪的内心世界,借此呼吁大家多关心身边人的心理状态,发现异常能及时伸出援手。

可能很多人听过这首歌,却不知道,华晨宇在创作这首歌时也曾陷入抑郁情绪,故而才能对抑郁症患者们这么如此感同身受。

《好想爱这个世界啊》歌词

在前段时间的节目《王牌对王牌》中,张歆艺作为华晨宇私下里关系很好的朋友被请来节目,谈到自己还有丈夫袁弘初次听到这首歌时,却被歌词吓傻了,忙问华晨宇最近是不是不开心?这才得知,创作这首歌的那段时期华晨宇一直情绪低迷,甚至曾经站在自己阳台上想跳下去。

节目中,张歆艺给大家讲述华晨宇创作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不止华晨宇,还有许多有着艺术创作天赋的名人,多多少少都有着些忧郁自闭的气质。这种天赋和抑郁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高敏感人格」是否是两者的共性呢?拥有「高敏感人格」的人,又该如何自我调节,如何取舍呢?本文将按以下结构逐一解答这些问题。

本文大致内容

本文约3900字,阅读时长10分钟。

01.为什么「天才」多抑郁?


有这样一句戏言:没抑郁过,都不好说自己是艺术家。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的诗句洋溢着生活的热情,然而它的作者海子却在写出这首诗的两个月后因为抑郁选择了卧轨自杀。

写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童话诗人」顾城最后精神失常,拿着斧头砍死了妻子又自杀。

文森特·梵高由于生活压力、性格孤僻逐渐产生了躁郁倾向,但他也正是在精神病院中期创造出了大量诸如《星空》的优秀画面。

《星夜》梵高

贝多芬幼时一直受到过于严苛的管教和教育,被父亲虐待,形成了高傲孤僻的性格,但也正是在这样的自我挣扎中爆发出了对命运的不屈不饶,创作出了震撼人心的《命运交响曲》。

凌晨四点还会观察“海棠花未眠”的川端康成,却在创作的高峰时期,由于从小失去双亲,体弱多病,加上受到三岛由纪夫切腹自杀的刺激,多年的刺激累积,也选择了口含煤气管离开这个世界。


左为川端康成,右为三岛由纪夫


在舞台上光芒四射,演艺和唱歌上都有着非凡成绩,待人接物也令人如沐春风的张国荣,最后也在抑郁中苦苦挣扎,最后选择了自杀。

人类历史上还有许多闪亮的名字——哲学家叔本华、尼采、福柯,作家爱伦坡、海明威、伍尔芙、艾略特,作曲家沃尔夫、圣桑、舒曼……都在作出了令人惊叹的艺术成就的同时,自身却长期在精神世界中痛苦挣扎。


伏案写作的海明威


这样看起来,似乎诗人、画家、作家、音乐家是抑郁乃至自杀的高危群体,艺术创造力似乎是与抑郁是正相关的。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是不是天妒英才,艺术家就是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呢?究竟是艺术本身的性质让他们痛苦不堪,还是正是因为痛苦的经历才走上了艺术之路作为宣泄的出口?

有人解释,这可能是因为艺术类工作收入不稳定、时间不固定,而且创作时常常需要承受孤独和寂寞,但这显然不适用于所有的艺术家,因为许多名人,如伍尔芙、张国荣,他们在优裕的物质条件中创作时,一样经历了痛苦挣扎。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我们的大脑集中精力应付某类复杂问题——比如创作时,就会把脑海里其他事物全部排除,就会出现一些近似抑郁症的表现,比如昏沉、入睡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对外界兴趣缺失等,这其实是大脑在为主要任务节省能量,这种大脑机能被称为「沉思分析」。这似乎解释了创作者们在创作状态下的古怪,但这仍然不能解释为什么在生活中,在非创作状态下,他们仍长期处在一种忧郁敏感的状态?



但如果我们不再把创作才能和抑郁症状看作一对「因」和「果」,而是把他们看作两个「果」,我们便会很容易发现它们共同的成因——「高敏感人格」。敏感的人,吸收的灵气更多,痛苦也更多。


02.「高敏感人格」是病吗?

“敏感”是人的一种正常的人格特征的维度,不是简单的“敏感”或“不敏感”,而更像是一个变化的区间。「高敏感」是一种敏感程度较高的体现,高敏感的人群通常能够更完整细致地处理外在世界积极和消极的信息。他们对外在的环境有很强的感知力和洞察力,能够迅速抓取信息、抽丝剥茧、顺藤摸瓜,但也常常容易被这些外在的刺激所影响,而变得不知所措。


「高敏感」在我们生活中并不罕见。如果你也曾在聚会上待了较长一段时间后,感到强烈的疲劳,需要自己一个人待一会儿来恢复能量;如果你也爱好独处,喜欢花一些时间来做无用的事,与自己对话,整理思绪;如果你听朋友抱怨身边的矛盾冲突时,往往感觉自己比当事人更愤怒悲伤……那么你身上多多少少也有着一些「高敏感」的特质。

你是否曾在聚会上精疲力尽,想要逃走?


所以说,「高敏感」只是一种常见的人格特质,自然不是病。但是「高敏感」这一特性确实对拥有者的日常生活有着一些负面影响,比如:


①大脑信息容易过载,被自身情绪淹没

高敏感人格拥有活跃的想象力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可以感受到事物之间更细微的差异,并对信息进行更深入的加工。这样大脑一旦从外界接收到各类情绪和信息,就会触发各种灵感,在概念之间产生连结,这样一来,大脑的“硬盘”很快就会被塞满,进而感到不堪重负。说白了,高敏感的人容易注意到生活中的各种细节,并且自己会忍不住牢记并联想,最后自己给了自己太多压力。

②高度共情,容易受别人的情绪影响

共情

高敏感的人有着非常敏锐的触角,来感知别人的情绪,因而往往在帮助和照顾别人方面十分尽心。就如同很多明星在事后回忆起张国荣时都评价说,他总是很能体谅别人,无微不至地照顾和关怀的身边的人。但糟糕之处在于,高敏感的人往往也很不擅长把自己从别人的痛苦中抽离出来,甚至会和自己的经历联系起来,陷入更深的痛苦。

③独处的需求可能成为社会生活的负担

高敏感的人往往会觉得外界的信息和刺激太多,因此需要大量时间自我独处,消化整理这些信息。但在现代社会的高节奏生活中,很难得到这么多的独处时间,而且在人际交往中也很跟对方解释为什么自己需要这样的缓冲。



正是因为以上这些原因,很多高敏感的人会觉得这个特性是他们生活中的负担。可是正如同《高敏感是种天赋》一书中提到的那样,高敏感人格其实也是上天给我们的礼物,可以给我们带来人生加成。

高敏感的人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处境,在深度人际交往中也往往会得到更高的评价和喜欢。同时,他们对生活中细节的感知力更强,思维也更为活跃,因此有着极强的创造力,上文提到的艺术家们就是最好的例子。从这个角度来看,「高敏感人格」的人中,确实更容易出天才。


对于高敏感的人来说,如何平衡这种人格特质带来的负面情绪和创造力,就成了极重要的问题。


03.「高敏感人格」该如何平衡情绪

高敏感的人带着别样的滤镜来到这个世界,当你悦纳这种特质,你能体验到别样的自由。如何在保留「高敏感人格」带来的正面特质的情况下,比如极强的创造力,尽量避免自己受到过多的刺激,生成负面情绪呢?

高敏感人从自身角度出发,首先应该学会停止内耗。很多时候,面对同一事物,如果可以适当转变思维方式,就可以把情绪上的恶性循环转化为良性循环。


恶性循环的思维方式


良性循环的思维方式


适合的人际关系也可以平衡性格中的敏感特质。如果高敏感的人可以拥有外向活泼、复原力极强,同时还能尊重你的敏感特质的伴侣或者密友,你生活中的艰难就会少很多。

正如同华晨宇在《王牌对王牌》中提到的一样,自从他来参加这个节目,认识了沈腾、贾玲、关晓彤这开朗活泼的三个人,整日嘻嘻哈哈地打闹,在这样轻松温馨的氛围中,感觉整个人好像都打开了。从节目刚开始时的封闭紧张,到后来越来越放松自如,讲话的音量也是越来越高。家中的布置也逐渐有了很多阳光,变得柔软而有人情味。


参加《王牌对王牌》给华晨宇带来的正面影响

当华晨宇和张歆艺在一起,两个敏感的人在一起会更多地交流内心的挣扎,双方都陷入其中。不是说这样的深剖内心类型的人际交往模式对高敏感的人不好,而是说如果他们可以拥有像沈腾们创造轻松氛围的朋友的话,负面情绪就可以被平衡许多,正如同一位网友的评价:“敏感的灵魂就得粗壮的神经来治”。


众多摇滚爱好者的梦中情人,歌手郑钧,最后选择的妻子郑芸让很多粉丝大跌眼镜。原因无它,只因为她太俗了,和向往着远方和自由的摇滚歌手在一起,怎么看都不搭调。但其实仔细想想,正是这种活得热热闹闹、充满人间烟火气的「俗人」,才是文艺青年那枚敏感纤细的灵魂的最好的归宿。


郑钧和妻子郑芸的合照


文艺青年,直向远方,像云一样飘在天上,不食人间烟火。一点点事儿,就不开心了。一句话就轻重了,一个眼神就多情了。歌写得做得不尽人意了,画画得钝了,就纠结难受得趴在床上不想呼吸了。


要是找个也文艺的,日子就不用过了。两个人一个眼神就互相通晓了,你看低我了,你鄙视我了,你觉得我庸俗了。没有比引起两个文艺青年吵架更容易的事儿了。


最好吧,就是找一个大俗人,一顶一的大俗人。你方要矫揉造作,她就把你从被单子翻出来,她要打扫卫生,她要买房装修,她要攒钱花钱,她要和姐妹们攀比头花。你刚一张嘴,说自己有点痛苦。她就把豆浆大饼揣你嘴里,给你扯起张家场李家短,扯起她投资的基金有多赚了一两万。生活从此热热闹闹,生活从此炊烟袅袅。


04.结语——艺术创作和「平静喜悦」之间的矛盾


很多时候,高敏感的人为了避免生活中的不便,往往会选择「自我钝化」,避免了「高敏感人格」带来的生活中的不便,可也失去了它带来的感知力和创造力。


张歆艺心疼华晨宇在创作过程中的痛苦挣扎,希望他以后的作品可以更多地在平静和喜悦中诞生。可是同为创作者的大张伟却劝大家理解华晨宇,因为“只有痛苦不安才能出艺术”。


“痛苦不安才能出艺术”


以我们普通人的观点来看:艺术自然崇高,可是如果对于生命和健康无益,那它的价值便是值得怀疑的。可是对创作者自身而言,就算知道了钝化「高敏感人格」的方法,他们会选择为此放弃创作的灵感吗?如果只能在痛苦但灵感充盈,平和喜悦但作品平平中进行选择,他们又会如何取舍呢?这始终会是一个无解且千人千面的难题……



停止思考,世界便失去了色彩。关注我,@舟饭 带你从心理学的角度观察人间,读书观影,寻找更好的自我。


部分插图来源于网络,侵删。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