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收藏:老年书画家作品确实包含财富,只是财富是属于经营者的
大家好,尽善尽美存在吗 孔子这样告诉我们的道理「论语尽善尽美」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八佾篇第三(25)
【原文】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释义】
孔子谈到《韶》乐,说:《韶》的曲调是完美的,内容又是完善的。谈到《武》乐,说:曲调是完美的,内容却并不完善。
【乐读】
之前孔子跟鲁大师探讨好的曲子背后的底层规律,这一句从正反两个例子来呈现好音乐的样子。
韶乐是舜时的乐曲,代表那个时代国家历史文化的精神;武乐是武王伐纣的乐曲。此句为成语“尽善尽美”的出处。
孔子对韶乐和武乐的不同评价,是不是意有所指?是不是能够上升到道德评价的层面?
尧舜禹我们耳熟能详,尧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与舜,并将天下禅让于舜,足可见对舜的认可与推崇。
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一字不可改。周武王讨伐商纣王,虽然商纣残暴昏庸,依旧改变不了武王以下犯上的事实。
孔子痴迷韶乐,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喜欢舜是真的,是不是反对周武王,那就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了。
孔子在听过韶乐和武乐之后,阐述了“美”和“善”的概念。
“美”指一个音乐作品给人的最直观的感受——曲调旋律动听;
“善”指曲调背后的沉淀,内容美好完善、思想纯正、余韵绵长。
好的音乐作品是艺术,应当兼具“美”“善”。
咱们身边有很多传唱甚广的网络歌曲,有个很形象的名称——口水歌。真的很好听,朗朗上口,听几遍就开始在头脑中自动单曲循环。
在家乡的市中心,最繁华的商业街,每个店铺门前必备一个大音箱,卯足了劲儿的比嗓门大小,从老鼠爱大米、狼爱上羊、Superstar到一起学猫叫、小苹果,每次走过,都跟着哼唱半天。
这样的歌曲,听着好听、唱着高兴。却是听过就是结束了,不会再引起什么感慨,总是觉得缺少了什么。
现在想来,缺少的便是夫子口中所说的“善”了。
只重形式创新,强调感官刺激,忽略内容的完善与熏陶,自有其受众和价值,却只能称之为作品而无法称之为艺术。
朗朗上口的口水歌同晏殊口中如泣如诉的唱词相比,同与剧情相得益彰令人心潮澎湃的配乐相比,同与引人入胜环环相扣的乐曲相比,纵使我们的本能脑和情绪脑喜欢的是前者,经岁月长河涤荡,当回忆起来,理智脑能够提取和回味的,也必然是后者。
真正的艺术,是尽善尽美,金玉其外且金玉其中的。
艺术源自生活,艺术需要尽善尽美,生活却没有完全的尽善尽美。
张爱玲说: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最不应求尽善尽美,却最奢望尽善尽美的,恰恰是生活本身。
如果可以做选择,或者做排序,“善”与“美”,又当如何呢?
最近在重温《伪装者》,明楼这个人物集万千观众宠爱于一身,但在剧中却是个汉奸的大头子。“善”只存在于他的背影中,“美”看似已被他完全舍弃了。
这个在当时不善不美的汉奸走狗,其实是一个求仁得仁、至善至美的孤胆英雄。
每当看到大街上手拉手的情侣或夫妻,我都会觉得美好,很羡慕。我知道那是由内在的善而自然流淌出的美。
如果没有情感的积累,缺乏认同和共鸣,外在的美再绚丽,也终归是昙花一现。
哪有会有绝对的尽善尽美呢?不过是在一次次感受生活的厚重,在厚重里找寻一个能够平衡自己的横截面罢了。
人的天性追求尽善尽美,二者有其一必求另一。与其看到别人的外在美,羡慕别人的你侬我侬,莫不如经营自身,追求自己善与美的和谐统一。
最好的尽善尽美,可能就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吧。
【作者】80后宝妈,读书学习、育儿育己,期待在温暖的尘世中与你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