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自由体诗歌「什么是自由诗体」

时间:2022-11-29 14:05:19 来源:林亚臣

大家好,自由体诗歌「什么是自由诗体」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有文字记载的诗歌也远超3千年。中国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学表达方式,它自然的将形式和内容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这个完美结合指的是以下四点:1)外观上,整齐划一或错落有致(诗或词曲);2)音调上,抑扬顿挫,平仄合辙;3)韵律上,声韵和谐,字正腔圆押韵;4)练字修辞上,音意相应,字凝词炼,优雅无俗。

上面所谈的中国诗歌不包括今天所谓的自由体诗。自由体诗实质上不属于中国的诗歌范畴,它是舶来品,是中华民族受屈辱记忆的佐证。19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中国国民的自信心被彻底打碎,全面否定自己,特别的,中国兴起了否定中华文化,一切向西方学习的洪流。学习西方的诗歌、模仿西方的诗歌、并追捧西方诗歌便也随之而起。而西方语言,由于源于拉丁语言,只有词没有字,无法形成象中国文字那样优美作品-形式和内容完美的结合。用西方语言写的诗只能是所谓的自由体,这就是所谓自由体诗的来源。西方科技发展和工业革命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发展,凭借船坚炮利打败了当时清朝政府。但胜利者并不一定具有先进性,尤其在文化领域。历史上有太多带有强弓利剑的文化弱者战胜文化先进者的例子,元朝战胜宋朝就是一个。中国文化在诗歌领域远远比西方先进的多,但失败者如何取信于民呢?当时中国的杰出学者们都在学习西方,例如,学习西方诗歌,当然只能是学习自由体诗了,并翻译给国人学习,以后自己创作。有很多知名学者如胡适、徐志摩、林徽因等等都有自己的自由体诗歌作品。因此,自民国初起,自由体诗歌便大行其道;当然了,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自由体诗放弃了中国诗歌中的几乎所有基本要求:“合辙押韵,音意相应,字凝词练,优雅无俗”,自由体诗也使诗的名份廉价如土,使得大白话也能称诗(更有甚者,今时,某“浅浅”屎尿屁皆入诗),诗的艺术性在自由体诗歌上已荡然无存。

自由体诗基本都不值得一提,更不值得一评,包括很多当今的所谓诗人们的作品,因为那些所谓的诗应该归为分行散文。对历史上的大家,他们的自由体诗又如何呢?我们来看看,作为例子,下面,我摘取林徽因写的,当时很有名的自由体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前面两段(因为错误多多,已经没法看下去了…) :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


林徽因当然很有名了,这首诗也很有名,但我要说这诗暇疵太多了:1)用词-“点亮了”“风”,属不当之用;2)语序-“交舞着变”,“吹着风的软”,什么话啊!完全不通;3)“星子在无意中闪”,“闪”的用法有语法错误。看看中国传统诗词歌赋,不论简捷凝练也好,还是复杂抒情也罢,不会存在上述暇疵。

仅就诗歌自身而言,自由体诗也不应属于中国诗歌范畴,为什么呢?一方面,西方语言没有办法,只能写自由体诗;另一方面,西方语言没有字只有词,无法象汉字那样用单字(很多单字就是词)构造出逻辑通畅,语音优美、含义生动的新型组合。因此,西方的诗只能是显性的把一个意思表达出来。学习模仿西方的中国自由体诗,丢掉了汉字全部优秀东西,写出的诗也自然无法超越西方诗歌范畴,当然无法进入中国诗歌的光辉殿堂。例如,看下面一首英文诗:

A drizzling rain falls like tears on the Mourning Day;

The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

Where can a wineshop be found to drown his sad hours?

A cowherd points to a cot 'mid apricot flowers.

按照英文所表达的意思,我们把它翻译成中文,尽可能做到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

细雨象哀悼日的泪水落潸然,

路上哀悼者的心无比伤感。

哪里有酒可伴哀伤时刻?

牧人指向那杏花中间。


西方语言没有单字词,无法通过新型组合来更生动形象的表达内心世界,只能把一件事显性的描述完整。 上面的英文诗,其中文翻译,读起来,对我们来说,没什么太大感受,就是说了哀悼日的一件事,平庸无奇。没有人会把上面的英文诗翻译成杜牧的七绝-《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传统诗词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多个维度,而英文的诗歌只能把一个维度显现的表现出来。

但事实上,上面的英文诗就是当代著名英文翻译家许渊冲翻译杜牧的《清明》而成。看一看,比较一下:这个英文翻译已是当代公认的最高水平了,但杜牧当时描绘所展示的意境和带给读者的联想和感受,翻译出来了吗?想一想,当然没有。究其原因,是因为杜牧的诗并非自由体诗歌的显现描绘而是中国传统诗歌。中国传统诗歌通过凝字炼词,创造全新意境的词或短语,展现、流露、暗示、联想多种相互交融的情景,就像那酝酿很多很多年浓郁醇香的酒,包含着太多的物理化学反应,回味无穷,难以言表,更不要说翻译了;中国文字独到之处可独树一帜,这是因为汉语中字和词的独特构造:字词可以有效合理的再组合,创造出全新意境的词或短语,丰富了人对内心精神世界的表达。完全可以做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这种艺术之美给人带来心灵上的滋润,象一曲优美的旋律在人的灵魂深处长久的回响。而中国自由体诗歌,复制了西方诗歌的特点,就是一瓢白开水,直接了当显性的描绘一件事,没有回味,实话实说,不具备诗歌特色,应归为分行散文类。因此,中国自由体诗以后不要再称自己为诗了。

那么,人们要问:是不是中国的诗歌一定要按诗词歌谱而填?那也不是,中国也有一种较为自由的长短句体,但要符合诗歌的基本要求:平仄有致,字凝词炼,语顺押韵。差不多八、九年前,我自己写过一篇长短句,当时只身一人在国内工作,夫人远在海外,恰逢中秋,遂作一首长短句:中秋家书。作为例子,分享在此。

中秋家书


何需问缘由,

自古便是,

旧月照新秋。

莫叹光阴逝,水东流,几多愁。

佳节共相贺,

天涯亦神舟。

恁英雄,月伴独登楼。

碧空阔,相思难淹留。

翘首怅凝望,

何处是归舟。

凡世皆苦短,

相慰思悠悠。

且待他日再聚首,

无谓志未酬。

尽享天伦乐,

闲云伴鹤游,

了无忧,

人生复何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歌赋源远流长,我辈之人理应尽心竭力,努力继承;不可舍宝玉而取顽石,亦不可避重就轻专寻捷径,更不可辱先贤欺己身庸俗恶搞。当今的中国自由体诗不应归属为诗歌类,可以称其为分行散文,归为散文体是名至实归。而诗歌中,不应再提倡写自由体诗了。所谓的自由体诗,是中国孱弱时代的产物,到了今天可以休矣!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