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古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时间:2022-12-02 19:57:15 来源:老谢语文堂

大家好,古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修辞手法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修辞格的表达效果。此类题型所涉及的修辞手法中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双关、叠字是考查重点。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做具体分析,不能泛泛而谈。

1.比喻

比喻就是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其作用是为了突出事物特征,使所要表达的事物更加生动鲜明。如:“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五首(其二)》] 词句巧妙地以“月”作比,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

[即时体验]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蝶恋花·离情

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①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注]①山枕,因枕形如凹,形似山形,故称山枕。

该词上片中的“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历来被称为“易安奇句” ,请谈谈这两句“奇”在何处。

答:



解析:“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比喻新奇,“柳眼”是说杨柳初生的嫩叶像人刚刚张开的睡眼,“梅腮”则创造性地刻画出早梅花发时的生动意象。梅在落叶果树中是花发最早的一种,它的花先叶开放,又往往两朵齐出,或呈淡红,或呈粉白,用少女的双腮比拟它,可谓一字传神。“已觉春心动”,既像是说大自然透出了春的信息,又似景物触动了缕缕春愁。以柳叶如眼、梅色如腮,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万物复苏的春光,烘托出萌动的“春心”,使离情更加浓重。

参考答案:比喻新奇(或“触景生情”“融情于景”),以柳叶如眼、梅色如腮,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万物复苏的春光,烘托出萌动的“春心”,使离情更加浓重。

2.比拟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拟物则是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其作用是为了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诗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先偷眼”写白鹤爱梅情切,还未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偷看;“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断魂。这两句诗把鹤、蝶对梅的喜爱之情表现到极点。

[即时体验]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①觅酒

吴文英②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 ①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②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

这首词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的词句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在这首词中,“翠眉”指“山气”,属于比喻;“菊花清瘦”是拟人的写法;以重阳的美景来写诗人心境的愁苦,是以乐景衬哀情。

参考答案:①比喻。如“山远翠眉长”,远望寒山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将青翠的山气比作“翠眉”,展现了重阳登高所见的美景。②拟人。“菊花清瘦杜秋娘”一句,写菊花清瘦,赋予菊花人的特征。“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伎。此言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伎一样楚楚动人,将词人内在的羁旅之愁形象化、外在化。③衬托。以乐景衬哀情(借景抒情)。面对“山远翠眉长”的重阳美景,词人没有觉得愉悦,反而感到“高处凄凉”,使他不忍细睹,美景更衬词人的愁闷之苦。


远望寒山,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身在高处也只觉得凄凄凉凉。傲霜迎风的秋菊,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女。洗净绿玉杯,打来井水放进杯中,插上我为您专门摘来的菊花,拿来您这儿,让它散发出阵阵清香吧。

我虽用黑色的帽子遮盖住白头发。但是秋风狂劲,仍旧不时地要从头上的“乌帽”中,吹飘出白发来。这一年中的重阳佳节,就在老朋友家的西厢房中醉酒度过吧。夕阳西下,满目的秋色和偶尔传来的大雁哀鸣声,让我心中涌起了千愁万绪。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

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答: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卷帘尽放春愁去”表达技巧的“妙处”,并要求“结合词句赏析”。“春愁”作为一种情绪,无声无色无形,是抽象的存在;但卷帘间,“春愁”像鸟儿一样都被放飞出去,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化无形“春愁”为有形,具体形象地写出了词人面对春光时的感受。按“点明手法+手法的具体使用+手法作用效果”的思路组织答案,语言要精练、准确。

参考答案:此句使用了拟物的手法,说卷帘间,“春愁”像鸟儿一样被放飞出去。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具体可感。




午后从梦中醒来,卷起帘子将满室春愁散去。白天时间漫长,无人做伴,甚是无聊,只能独自对着树上黄鹂言语。

空中柳絮飘飞,隐隐传来

香,寻觅不到的春天原来在这里啊!乘着小舟去寻访旧友。两人正在梨花树下酝酿构思,一阵细雨打落梨花,落满砚台。

3.夸张

夸张即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的作用。如:“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词句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

[即时体验]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关 山 月

鲍君徽

高高秋月明,北照辽阳城①。

塞迥光初满,风多晕更生。

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鼙②惊。

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

霜凝匣中剑,风惫原上旌。

早晚谒金阙,不闻刁斗声。

[注]①辽阳城:唐时边防要地,戍卒很多。②鼙:古代军中所击的小鼓。

“霜凝匣中剑,风惫原上旌”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边地怎样的戍边生活状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解析: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根据诗歌的内容分析其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诗人写“佩剑凝霜”用的是夸张的手法,写“旌旗疲惫”用的是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戍边生活的艰辛和困苦。

4.借代

借代就是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分为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特征代本身等。其作用是为了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使语言简练、含蓄。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句用“绿”和“红”分别代“叶”与“花”,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出作者的感伤情怀。

[即时体验]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这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答:






参考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渲染了寂静的气氛,流露出诗人的孤独无依。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并配以“冷”字,突出月夜寒意侵人; “晕”又预示天气变化,结构上引出下句,含蓄地道出内心的孤独凄凉。


秋斋独宿

山月皎洁一如眼前的蜡烛,秋风瑟瑟不时吹动房外的竹子。

栖息的鸟儿半夜惊寒当空叫,窗户下静卧闲思人独自安宿。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清冷的月光浸没在快要燃尽的蜡烛上,绵绵的秋雨敲打在竹林深处。

夜雨阵阵,鸟儿难耐,不时惨叫几声,枝头湿,身体寒,鸟儿打颤难安宿。

5.对偶

对偶即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其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下句写葬于青冢不得归故土,对仗工整,写出了昭君不幸的一生。



[即时体验]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折 杨 柳①

萧绎②

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

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

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

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

[注]①折杨柳:古乐府诗题,初多用于写士卒辞家出征,后内容不限于此。②萧绎:南朝梁代梁元帝。

“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答:





参考答案:山如莲花般明艳,水如月光般素洁。这两句诗使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以莲花喻山,以明月比水,尽显山之明丽,水之清素。描绘出一幅明丽清幽的山月美景,诗人以乐景写哀情,与下文写猿声清哀、游子思乡形成反差,倍增其哀伤之情。

6.双关

双关分谐音双关和弦外之音两种。双关是为了委婉含蓄地表达情感。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丝”与“思”同音,表达了相思之深。

[即时体验]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

朱淑真①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注]①朱淑真:宋代女诗人,相传婚姻不遂,抑郁而终。

第三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解析:题干有两问,一是指出修辞手法,二是分析情感的表达。第三句“铺床凉满梧桐月”中“凉”字用得绝巧,既承首句的“秋气清”,写床席的冰凉空寂、屋内的月光凄美,突出了眼前实在的“凉”,又写出了诗人三更难眠、烛花频剪、愁绪弥漫难遣的内心之“凉”。使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任何手法的使用,总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诗意。这里的双关,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空房寂寥,与意中人不得团圆的酸楚。既委婉含蓄,又感人至深。

参考答案:第三句的“凉”字语义双关,既指天凉,又指心境的凄凉,表达了诗人秋夜独守空房的孤寂与凄苦。


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剪了很多次烛花,马上就到三更天了。

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洒在冰凉的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依然是那么明亮。

7.叠字

叠字就是在诗词中重复使用同一个字,是为了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叠音词使词句更加生动形象,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即时体验]

8.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氏延绿轩

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①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①芜:丛生的草。

“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答:





参考答案:①“葱葱”指“郁郁葱葱”,形容树木苍翠茂盛,充满生机;“靡靡”写江边丛草的繁密。“葱葱”“靡靡”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茂盛之貌。②通过写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表达了诗人看到浓重春色后的欣喜之情。③妙用叠音词,富有音律美,增强了表达效果。


溪边的树木葱茏茂盛,树色深深,江边丛生的草在微风细雨的吹拂下摇曳起伏。

雨过之后打开帘,满野春色一齐涌进房中来。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