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潮汕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潮汕英歌舞的传承与发展」

时间:2022-12-07 16:53:26 来源:大潮汕湾视点

大家好,潮汕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潮汕英歌舞的传承与发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傩舞英歌播长风,潮人血骨染众雄。

翻海倒江凌云志,广东邹鲁新汕头。

潮阳英歌舞表演

潮阳英歌是汕头市潮阳地区一种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的民间广场舞蹈,相传始于明代,取材于《水浒》中梁山泊好汉元宵节大闹大名府的故事。潮阳英歌是汉族民间广场舞蹈和傩文化形态的延续,在延续中有一定变化,至明代吸收北方大鼓子秧歌,逐渐演化为英歌舞,在潮阳地区广泛流传,特别是文光、棉北、城南一带广为流传。20O6年,潮阳英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有杨卫、洪飞英、林忠诚、陈宋琪等。

“一百零八好汉”

英歌,又称“鹰歌”“鹦哥”“唱英歌”或“秧歌”,是一种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的民间广场舞蹈,表演气势豪壮,气氛浓烈,流传于广东、福建等地,有歌颂英雄的含义。明末清初,潮州知府吴颖在《潮州风俗考》中载:“正月十五日,有善歌者自为侪伍,妆演古陈迹,迎神街巷,琼箫画鼓,象板银盆,连奏于灯月交辉之下,谓之游春。”英歌一般在逢年过节期间演出,舞者多为双数,少则12人,多至108人,每人手执一对彩色木棒,双脚成骑马蹲裆步,提腿向横跃动,配合锣鼓点和吆喝,挥动双棒交错翻转叩击,边走边舞。

潮阳英歌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一些不同的流派风格,按舞蹈节奏的板式划分,大致可分为慢板英歌、中板英歌和快板英歌三种。慢板英歌,节奏自由,动作稳健、朴实、庄严,慢中见势,势中显气;中板英歌,传统味重,快慢结合,舞姿多样,雄壮有力;快板英歌,威武雄壮,场面恢宏,气势磅礴,运槌迅猛,舞姿矫健,阵容壮观。

提腿舞棒

潮阳英歌分布面广,辐射力强,几乎每个镇(街道)都有英歌队,有些镇甚至同时拥有几支不同风格或不同年龄结构的英歌队伍。其中后溪英歌队是潮阳英歌舞中快板英歌舞突出的队伍之一,其演出场面恢弘雄壮,广受好评。1996年,潮阳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潮阳英歌舞在平北文化广场表演


链接:平北村

平北村位于汕头市潮阳区棉北街道北部,属后溪片区,距棉北街道办事处约1千米,唐朝元和年间(806—820)由人口迁入而形成,因地处城区北郊而取名“平北村”。位于该村的后溪渡口建于唐朝元和年间,是古官渡重要的交通港岸,外可达汕头、潮州、广州、香港、厦门、南洋等地,内连前溪港可抵潮阳内地多处。平北村名胜古迹众多,历代名臣和文人留下了众多的吟咏题刻。




图文来源:《广东乡村非遗》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