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河南邓县南朝墓画像砖「邓州阁老坟出土文物」

时间:2022-12-11 09:41:29 来源:就叫这个名!

大家好,河南邓县南朝墓画像砖「邓州阁老坟出土文物」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斗酒而诗,帝王将相辉煌一时,那些或高居庙堂或处江湖之远的风流人物,随着日升月落,被永久埋藏在阴冷的泥土之下,慢慢化成了泛黄的历史,而跟随他们长埋地下古物,正静静等待着后来人将他们书写成章。

河南邓县的“水下仙境”浮出水面后,令每一位考古专家震惊不已,直言找到了文化艺术界的惊天财富,那这些让考古专家都瞠目结舌的惊天财富究竟是什么呢?

1.古物召唤

1957年12月,河南邓县(今邓州)学庄村的村民在兴修水利期间,意外发现水下另有洞天,村民当即上报了当地文物局,考古人员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经勘探确认水下藏着一座古墓,第二年,河南省文物局派遣考古专家开始进行考古挖掘,共发掘出了几十件陶器、钱币等各类器物以及九万多块不同类型的彩色画像砖。

专家们根据发现的铭文推测这是一座属于南北朝时期的宋国古墓,也就是后来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南朝刘宋墓,这些掩埋地下千年的彩绘画像砖一经问世,就引起了中外艺术界一片哗然,受长期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战争的南北朝竟然出现了这样里程碑似的艺术杰作,这些不平凡的画为这段风雨飘摇的历史赋予了更深的意义。

这些砖画哪怕历经了上千年的磨损,仍有绝大部分保留着原始的艳丽的色彩,一砖一画,一幅画便是一个故事,既有装饰性,又极具个性。

有专家表明,邓县出土的南朝画像砖,从题材上可以大致分三类,一为战场车骑,二为封建观念,三为神话迷信。从这题材看来,墓主人极有可能是一位将军或是达官权贵。

2.车骑甲士

此幅画中两个武士正牵着马疾走,骏马胸前挂着铜铃,马背上托着白色的物体,身上的缎饰随风飘扬,生动细腻,画面感十足,不由得感叹古人的精湛技艺。

砖画被移交博物馆后,有专家认为马背上的白色物体是运粮袋,于是便将此画像砖定名为“运粮”,但后来也有专家认为马背的上物体是什么东西需要进一步考证,故而此画另有“鞍马”、“牵马出行”等定名。

牛车出行的图案在南北朝时期还是比较常见的,因为牛车相较于马车更加平稳,所以当时牛车成为了显贵之人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

这块砖画中四名武士穿戴甲胄,手执盾牌兵器,描绘的很有可能是墓主人生前的护卫队,我猜测也许墓主人想让这些甲士到了天宫也一样保卫去他。

3..孝子文化

这块画像砖长度33.8cm,宽度19cm,厚度6cm,制作精致,色彩丰富浓郁,令人震撼,画面上的女人抱着孩子被林间夜风吹拂起裙摆,而一旁的男人用力挥铲竟挖出了一罐金子,想必说到这里大家也猜到了,这画中的男人便是二十四孝中埋儿奉母的郭巨。

二十四孝中记载:汉有郭巨,家中贫寒,有一个年方三岁的小儿子,郭巨之母经常减少自己的食物分给小孙子,郭巨见了心中难忍心酸,为了让年迈的母亲能吃饱饭,便与妻子商量狠心将儿子埋掉,儿子可以再生,可母亲却只有一个,妻子虽然伤心,但终是不敢违抗,答应了郭巨的请求,当晚郭巨便取了铁锹,掘了一个三尺有余的土坑,不曾到竟在土坑中挖出了一个装满黄金的罐子,夫妻二人惊叹不已,本想着不义之财不可取,准备送到官府,谁道拿起罐子时上面竟刻了一行字: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上天因感佩郭巨的孝心,特赐郭巨黄金一罐,郭巨埋儿的故事放到现代是愚孝,断不可取,但放在古代却是受人人敬佩的孝子文化。

“孝子”题材自汉代开始推崇,魏晋南北朝时大多出现在墓室壁画、画像砖上,后隋唐时期渐渐消声,到了宋、金时期又成为了墓葬装饰的流行题材,虽不知道墓主人到底是什么身份,但这块画像砖足以证明墓主人生前是推崇“孝子”文化的。

3.神话崇拜

《三辅黄图》卷三中有记载:“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

青龙地位尊贵,是四象之首,名叫孟章,源于上古星宿崇拜,是炎黄文明的图腾,代表东方和春季,被古人称为是仁德之神。

白虎名叫监兵,是兵家之事和绝对威严的象征,代表西方和秋季,被古人称为战争之神。

朱雀名叫陵光,与青龙一样源于上古星宿崇拜,代表南方和夏季,有人说朱雀就是传说中凤凰的化身,也有人说朱雀与凤凰是完全不同的形象,众说纷纭,传说之事也无从考证。

玄武名叫执明,由龟和蛇两种形象组成,代表着北方的冬季,被古人认为是雌雄交配生殖繁衍的标志。

四方神兽分别代表木金火水,起源于星象学,是二十八星宿的产物,因为古时候的人们对天文的研究并不发达,所以很多无法用常理解释的天文现象,就会被人们神化,而在墓葬中,四方神兽是为了保卫墓主人的灵魂,墓主人生前享荣华富贵,死后也要用神兽镇守墓穴以保他在天宫的安宁。

4.永久之谜

千秋万岁

天马

仙人乘龙

牵牛

飞天

莲花

这些画像砖色泽鲜艳如新,精美华丽,向我们展示了古人的精工技艺,不仅充分反映了南朝时期人们对生活的认知、对神明的敬畏,还进一步验证了古人侍死如生的丧葬理念,也由此可见墓主人生前显赫的地位和浮华的生活,只可惜古墓被尘封太久,加之有泯灭人性的盗墓贼从中破坏,导致墓中大量文物遗失,以至于墓主人的身份至今仍然是个未解之谜。

但也正因遗憾才让它们更加珍贵,沉睡于历史长河中的古物,终于在这一刻重见天日,再次被赋予了存在的意义。

如果古物有着灵魂,那它会先见欣喜若狂,后被视若珍宝,再受万万人瞩目,它会用它满身的残痕向每一位炎黄子孙真诚讲述属于它的时代,而它们的主人正带着真相长睡于黄沙厚土之下,滋养着这片拥有漫长文明的土地。

古人云: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希望继续建设着千年古国的我们,能有得窥真相之日。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