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东晋人物著名画家顾恺之和他的三幅传世名作「东晋画家顾恺之代表作」

时间:2022-12-11 12:13:32 来源:国藏文化产业

大家好,东晋人物著名画家顾恺之和他的三幅传世名作「东晋画家顾恺之代表作」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刚刚诞生,花鸟画才开始独立出来,人物画就已经到达了繁荣时期。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人物画家当属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并称“六朝三杰”。其中顾恺之不仅对传统绘画技法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中国绘画理论框架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顾恺之轶事

顾恺之,字长康,出身于江南的名门望族,他从小博览群书,写诗作赋样样皆能。可是,他与绘画的渊源,却是来自于素未谋面的母亲。他刚一出生,母亲就去世了。他时常问父亲,母亲长什么样子?父亲只好将母亲的样子描述给他听。因为思念母亲,顾恺之就拿着画笔开始画母亲,画好一张,就拿给父亲看。就这样画了一张又一张,终于有一天,父亲惊讶的说:“这就是你母亲。”

顾恺之擅长画人物画,他笔下的侍女,身材修长,面容姣好,这都源于对母亲的想象。有人问顾恺之曾经拜谁为老师,他的回答是:“我的母亲就是我心中一直活着的老师。”

当然,为了学习绘画的技法,顾恺之也曾拜过真正的老师——卫协。卫协所画的人物,白描细如蛛网,线条简洁有力,冠绝当代。顾恺之得到了老师的真传,将其发扬光大,他特别强调神韵,提出了“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思想。古文《世说新语》中说他画人,有时数年都不点眼睛,人们问他是何原因,他说一点眼睛人便活了。

顾恺之画法

这些关于顾恺之的传说和轶事,大多来自于古书的记载,当然也有夸张的成分。但从顾恺之遗留的画作和画论可以看出,他对人物画有独到的把握。他眼光睿智,审察作品题材时,能捕捉到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要点;他强调传神,对于人物的描绘,他提出“以形写神”的要求,注意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他认为作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创作是从 “迁想妙得”中产生的。

顾恺之的画论,核心部分是传神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置陈布势等,它们对后来的中国古典美学以及中国画理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记录了顾恺之的《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三篇,使之保存下来。这是关于评论绘画、总结技法与记录构想的文字,深刻地反映了画家进行创作的思维特征,是绘画史上一份重要的遗产。

顾恺之的绘画真迹今已无存。其绘画散见于唐宋人的记载中,有《谢安像》、《桓温像》、《烈女仙》、《维摩诘像》、《雪霁望五老峰图》、《荡舟图》、《笋图》、《庐山会图》、《水府图》、《水雁图》、《中朝名士图》等。至今流传有绪的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和《斫琴图》。这些作品有隋唐或宋人的摹本,但也十分珍贵,称为第二珍本,为研究我国早期士人画的重要资料。

顾恺之 斫琴图

《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是顾恺之根据张华的《女史箴》画的一卷插图性画卷。原图丢失,现今保存的是唐朝摹本,这幅画原本藏在清内府,公元1900年庚子之役,八国联军入北京后,被英军抢夺。现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全卷长348.2厘米,高24.8厘米,绢本设色。

“女史”是女官名,后来成为对知识妇女的尊称;“箴”是规劝、劝戒的意思。张华所作《女史箴》还有个背后的故事。

张华是西晋大臣,当时所在的皇帝是西晋惠帝司马衷。著名典故“何不食肉糜”就是出自这位皇帝。

因为皇帝不务正业,大权被皇后贾氏独揽。贾氏善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张华实在是看不过去了,又不敢直说,于是收集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了《女史箴》来劝诫和警示皇后。

《女史箴》文共有12段,顾恺之原图《女史箴图》也有12段,但现存的唐摹本仅存9段。是丢失了,还是没有临摹下来,就不得而知了。

《女史箴图》 局部

《洛神赋图》

此画是以魏国杰出诗人曹植的《洛神赋》为蓝本创作的。《洛神赋》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曹植与洛水女神之间的爱情故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富有诗意地表达了原作的意境。画卷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让曹植和洛神重复出现。画卷长27.1厘米,横572.8厘米,绢本设色。

画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更展现出一种空间美。

画卷反复出现曹植和宓妃(洛神),描绘他们之间的情感动态,形象地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洛神凌波微步的美丽身姿,表露她“若往若还”的矛盾心态。画上的奇异神兽具有强烈的神话气氛和浪漫主义色彩。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两卷,人物形象基本上类似,只在构图上有景物繁简的不同。景物较简的为宋代摹本,保留着魏晋六朝的画风,最接近原作。


《洛神赋图 》局部

《烈女仁智图》

《列女仁智图》根据汉刘向所著的《古列女传》人物故事而创作,内容是描述历代贤德而有智谋远见的妇女。此图原有内容十五节,共四十九人,现在仅剩十节共二十八人。画中每部人物形成一个有一定关系的独立故事群体。人物旁边注有姓名和故事梗概。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宋代摹本,长25.8厘米,横470.3厘米,绢本设色。

本卷用较粗的“铁线描”,线条刚劲凝重,人物面部、衣褶等处运用了晕染法。衣纹用笔比《洛神赋图》稍粗。无背景,但画有屏、柱、器皿等物。顾恺之在人物画创作上提出的“以形写神”、“悟对通神”等要求,图中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物的性格神态上,有生动形象的体现。


《烈女仁智图》 局部

作为一代宗匠,顾恺之的绘画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极大。南朝陆探微师承其画法,其后如张僧繇、孙尚子、田僧亮、杨子华、杨契丹、郑法士、董伯仁、展子虔,以及唐代的大画家阎立本、吴道子、周昉等人,无不以顾恺之的画迹为摹本。他不仅对传统绘画技法的成熟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中国绘画理论框架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拾艺堂」为国藏文化产业(深圳)有限公司的艺术品流通平台,传播中华书画艺术;搭建书画艺术家与收藏爱好者之间的桥梁;定制艺术名家原创真迹;分享书画收藏与鉴赏知识;组织书画展览与拍卖;艺术精品的线上、线下流通。“只做真迹,只做精品”!和艺术一起生活!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