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艺术鉴藏:书画名家沙俊杰作品欣赏
大家好,书法家自撰对联「雪地里的书法家」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月12日,农历正月初一,我在老家村子里走街串巷,欣赏那一幅幅张贴在农家院门上的火红对联,感受浓浓的年味。
对联,又叫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变迁,抒发美好愿望。春节贴对联,这一习俗始于宋代,自明代起,由于明太祖朱元璋的大力倡导而盛行于世,延续至今。
我们村里的对联,来源有两个:一是从集市上购买的印刷体对联,二是请人手写的对联。
早些年头,乡亲们习惯到集市上花几毛钱买几张红色的对联纸,按照自家院门、屋门数量和大小裁剪,然后请人书写对联。
那时候,进了腊月门,大队干部就安排人打扫干净大队办公室,往煤炉里加足煤炭,掇弄得旺旺的,摆好桌凳,买来墨汁,把村里的“书法家”请到现场,书写对联。
社员们带着裁好的对联纸,前来排队等候。“书法家”一家家依次书写,写完先摆放在地上。晾干之后,各家收起来带回家去,不用交钱,都是免费的。大队干部根据书写对联的天数,给几位“书法家”记上义务工。那时候,除了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和男60岁以上、女55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他成年人每年都有为集体活动出数个义务工的义务。书法家为大伙儿书写对联,可以抵顶义务工。因为社员户数较多,前来请“书法家”写对联的人较多,通常需要连续书写五六天。
还有的家庭,与“书法家”关系较好,则另择时间把书法家请到自己家中,在暖暖的土炕上放置一张长条桌,请“书法家”坐在炕上,在桌子上书写对联。当然,这也是免费的,只需准备一包上等的茶叶,泡上一壶茶水伺候。
当年,在我们大队,有好几位“书法家”,他们都是民办教师。
陈老师是我的本家。他高中就读于潍坊一中。这所学校是山东省首批办好的18所重点中学之一,当时面向整个昌潍地区招生,考上的学生都是“学霸”级别的。陈老师会写行书、草书、隶书。其中,行书最为擅长,写得流畅大气。现为当地书法家协会会员,算是小有名气的书法家。
裴老师是我的小学老师,教语文。他早年曾在一所美术学校就读,美术功底深厚。那时候,大队和公社办大型展览,多次请他和陈老师出马,他负责设计创作图画,陈老师负责撰文写字,两人各展其长,配合默契。书法方面,裴老师擅长行书和美术字。
我上小学那时候,我们大队大街两旁墙壁上的大字标语,都是裴老师写的。我现场见过他写字的过程:首先用白灰把临街的墙壁涂成一片白色,然后手执一支硕大的排笔,一笔一划写上红色的美术字。对于一般人来说,在墙壁上写大字很难把握间架结构,笔划比例容易失调。可是裴老师写起来驾轻就熟,毫不费劲。
裴老师当了大约十年民办教师,之后辞去教职,在乡镇驻地开了一个门头,打出招牌,承揽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各类装饰设计业务。这类业务恰好能发挥他的特长,绘画加写字。前年春节,遇到裴老师,他说,他已经转做书法培训,培训对象主要是中小学生,兼顾成年人,字体以楷书为主。曾见他的一幅小楷作品,极具功力。周末和寒暑两个假期,培训班招生火爆,报名晚了难寻一座。在我们拉呱期间,有熟人打来电话给亲戚的孩子报书法班,因为已经满额,他婉言谢绝。
如今,裴老师是潍坊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还曾荣获全省老年书法大赛二等奖。这几年,他除了办书法培训班,还经常参加书法界的学术研讨会,在当地颇有名气。
周老师,是我初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他是邻村人,毛笔字写得也极好,是村里的一支笔。我考上大学那年寒假回家,大哥说,今年过春节不用自己准备对联了,前些日子遇到周老师,他说他给咱家写几幅。几天之后,周老师就托人捎来了对联,那一个个娟秀的行楷字的确令人喜欢,而且对联的内容都是他根据我家情况编写或者挑选的词句,显得十分贴切而又与众不同。
回忆起来,那个时候,村里的对联都是手写的。各家各户张贴的对联字体不同,有楷书、行楷、行书和隶书,风格亦迥异,交相辉映,争奇斗妍。
遗憾的是,如今这几位“书法家”均已年逾古稀,有的离开村子,长居县城、镇上,不再为乡亲们写对联了。而村里的年轻人能执笔书写毛笔字的寥寥无几,自然无人敢写对联公之于众。
我们村拥有300余户人家。前年春节期间,我在村子里各个胡同里转悠,只看到一户人家院门上张贴的对联是手写的。而今年正月初一,我走街串巷逛了半天,连一幅手写对联也没发现,都是从集市上购买的印刷体对联,许多对联字体一样,文字千篇一律,缺少动人美感,不再丰富多彩。
久违了,村里那些各具特色、争奇斗妍的手写对联。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陈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