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传承文化,追寻美好「匠心传承美篇」

时间:2022-12-12 11:17:28 来源:贵州画报

大家好,传承文化,追寻美好「匠心传承美篇」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传承

Impart and Inherit

曾经贯穿贵州人日常生活的银饰、刺绣、蓝染、造纸、萧笛、泥哨,每一样都是以时间和专注力积累而来。在万事求快的当下,这些需要慢工出细活的手工艺品,似乎有些“不合群”,但它们气定神闲的气质,却让我们心生向往。

手工艺品并非完美无瑕,但是却因手作,而成就了世间唯此一例的美感。这些古老而美好的手艺不仅让我们放慢脚步,还留给心无限的温暖。传统是手工艺品,经由一代代匠人的口传心授,获得穿越历史的生命力……

银饰 | 银铃叮叮,摇曳生辉

Silver ornaments

贵州银饰是一种薪火相传的艺术,也是别出心裁的民族崇拜符号。

苗族银饰

苗族银饰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苗族银饰具有精美与粗犷相结合的审美特点。在苗族人民心中,银饰是用来避邪秽、驱鬼魂、保平安、存光明的吉祥物,象征吉祥如意。银饰同时也是富与美的展现。苗家银饰制作工艺考究,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手艺·苗族传统银饰锻造技艺 — 雷山 杨光宾(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白文浩 摄

雷山县苗族银饰是银匠村艺人手工制成,美观大方。有粗犷、奔放型和精细美观型之分,其中银冠即为精细美观型中的代表性作品。在国内的各支系苗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乃至美国苗胞都佩戴雷山的银角、银冠。形体最大的要算银角,犹如一对伸展的大水牛角但它是只大飞鸟,两翼伸展宽度近1米,高度达80厘米,角面饰有精细錾刻的双鸟、双龙图案,象征农耕民族的力量与财富。

手艺·苗族传统银饰锻造技艺 — 雷山 杨光宾(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白文浩 摄

苗族银饰不仅注重造型的多样变化,而且着意于装饰纹样的做工精美。其工艺技术堪称全国一绝。用头发细一样的银丝可制作各种银制品,如银冠、银花、银帽、银锁等。

父亲在指导孩子做银饰

雷山县的银饰制作工艺精湛,纹样种类非常丰富,是苗族银匠艺人聪明智慧的天才作品,是一份极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民族学、人类学、美学和宗教学的研究价值。

刺绣 | 一针一线,指尖芳华

Embroidery

绣娘用针穿过丝帛,眼中满是认真和温柔 廖迅 摄

贵州民族刺绣热烈奔放,蕴意着神秘悠远的印象与祝福,苗族刺绣更以其丰富夸张的想象力把神话传说、历史进程紧密地联在一起,保留了人们对远古图腾记忆与追寻。

廖迅 摄

苗族刺绣具有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刺绣的图案上。几乎每一个刺绣图案纹样都有一个来历或传说,都深含民族的文化,都是民族情感的表达,是苗族历史与生活的展示。刺绣是苗族妇女们一起干的活计,三五成群,手下针线飞舞,从天明到天暗,手下便有刺绣样式现出样子,她们用平绣、绉绣、缠绣、挑绣等刺绣方法,用多种颜色通过写实或写意的方式,呈现人物、花草、飞鸟、虫蝶、动物等带有寓意的图案。这正是刺绣这门手作艺术熠熠生辉的精髓,也是它的迷人之处。

苗族刺绣 廖迅 摄

多种图腾是苗绣的特点,贵州人用各式图腾表达心中的愿景希翼。刺绣不止是图案那么简单,更是一代又一代苗家人的心语结晶。

苗族刺绣 廖迅 摄

萧笛 | 古调今声,竹韵绕梁

flute

箫笛在明清两朝均为皇室贡品,到了近现代才逐渐成为大众喜爱的传统乐器,繁复的制作工序和独特的雕刻技艺,赋予了箫笛优美的音色和古朴雅致的外形,让它和茅台酒、大方漆器并称为“贵州三宝”。

非物质文化遗产玉屏箫笛 傅泊霖 摄

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是全国著名的箫笛之乡。玉屏箫笛,音韵清越,工艺精巧,是民族乐器中的精品,是玉屏侗、汉、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发展融合的结晶。箫笛需经过取材、制坯、雕刻、成品四个精工细作环节,其中成品包含烘烤上镪水、水磨洗涤、填色、揩去颜色、上漆四道工序,在四道工序中以打磨工艺为主。原始打磨用骨节草,擦去箫笛表面尘垢,再用玉钏子打磨光亮,1958年后,改用水砂擦笛,寿珠子打磨,此艺沿袭至今。

玉屏箫笛 廖迅 摄

造纸 | 古法传承,美丽绽放

papermaking

石桥古法造纸,这门古老的手艺产生于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据专家考证,石桥白皮纸制作工艺具有唐代造纸艺术风格,石桥苗族先民借鉴汉民族的造纸技术,利用当地丰富构皮、杉根制作白皮纸。

石桥古法造纸

苗族历史上曾长期居住在楚地,楮树当地叫构皮麻,至今仍是石桥造纸的主要原料。“构皮麻”通过水沤、浆灰、煮料、河沤、地灰蒸、漂洗、选料、碓料、袋洗、打槽、抄纸、压纸、晒纸、揭纸、包装等十多道工序,生产出白皮纸。

晾纸

石桥纸制品有白皮纸和彩色纸,其中彩色之可分为云龙纸、皱褶纸、凹凸纸、压平纸、花草纸、麻丝纸等六大系列。由于石桥白皮纸靠原始手工操作,工艺细腻,纸质优良,具有柔韧性、光泽度好,吸水性强等特点,深受国内外顾客青睐。产品远销西欧和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2006年,石桥“皮纸制作技艺”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蜡染 | 蓝底白画,岁月情深

Batik

苗族蜡染工具

苗族蜡染制作

贵州是我国著名的“蜡染之乡”,声名远播海内外。贵州的蜡染主要流行于苗族、布依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为劳动人民所创造,也为他们所使用和欣赏。

蜡染制作品 肖芳 摄

苗族蜡染最具代表的是蝴蝶纹和锦鸡纹 廖迅 摄

贵州蜡染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手工副业,由于贵州地域和民族多样性的特点,使贵州民间传统印染工艺形成较强的区域性,即不同的民族或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工艺特征。有的具有较为原始的工艺形态,如用动物血液、杨梅汁等直接填红,或用稻草灰混合锅烟煮染等;而有的工艺却比较精湛,如黄平、安顺等地区的苗族彩色蜡染,黔南、黔西南地区布依族的扎染等,其色调之调和,图案之精美、令人惊羡不已。贵州蜡染艺术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是中国极富特色的民族艺术之花。

蜡染制作品 廖迅 摄

泥哨 | 世间百态,乡音回响

Clay sculpture

黄平苗族泥哨制作 吴江平 摄

黄平泥哨民间工艺品,产自且兰古国——旧州。是以当地优质黄泥做基本原料,通过纯手工艺搓捏成型、木屑锻烧、上色涂油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其题材广泛,有飞鸟走兽、蝶虫蛙鱼、家禽六畜等。色彩一般以黑底点红绿为主,兼杂黄、白、蓝等色。近似当地苗族妇女的紫色衣裙和刺绣花块,最负盛名的泥哨题材为中国民间传统的十二生肖图案。泥哨造型注重动物头部特征,强调神似形略,形成夸张变形的艺术风格。每个泥哨下部均留有一个吹气孔和一个回气孔,能吹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黄平苗族泥哨成品 吴江平 摄

黄平泥哨形式多样、色彩丰富,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与极高的收藏价值,亦是馈赠亲友之佳品。

图/《贵州画报》图片库

编辑/王文竹

编校/廖迅

编审/吴迁 夏进

发布/许婷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