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记内蒙古画家彭义华
大家好,一代名楼 灿烂辉煌下一句「滨江多代同楼」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道光《兴安县志》“城郭图”里有魁星楼
杨迪忠 文/供图
前世
兴安魁星楼始建于明嘉靖初 为学宫之华表
魁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在传说中主宰文章兴衰。魁也为第一的意思,“魁星点斗,独占鳌头”就是旧时对高中科举状元的美称。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魁星文化早见于汉代,起源无考,盛于宋代,明清沿袭,至今仍有崇拜。中国魁星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许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楼。
兴安县魁星楼其建造和修复在乾隆和道光年间《兴安县志》书中多有记录,几次重修,有记文、祝文、租田、楼址等,详细记载了魁星楼的兴盛圮废。兴安魁星楼最早建于嘉靖初年(约1522年)。据乾隆五年(1740年)知县黄海修纂之《兴安县志》记载:“攀桂桥在县东门外,水自双女井溪流至漓江东畔,筑堰引流,横过北街。明嘉靖初,桥上建魁星楼,为学宫华表。”
乾隆《兴安县志》“邑治形胜”里有魁星楼图
至乾隆五年,兴安魁星楼已经历200多年风雨,毁坏多时了。因此,黄海要进行重建,他在其《重建魁星楼记》里这样说道:“攀桂桥之上有魁星楼焉,倾圮年久,邑无以祀大魁之星也,非一日矣。”黄海刚来兴安任职知县之时,就想重建魁星楼了,但是,因为财力不足,没有进行。后来,黄海要修县志,绅士里民慷慨资助,“辞之不能,受之不敢”,于是就拿这些捐资来重建魁星楼。当时,原本是打算在旧址营筑的。但是,需要拆除两旁房屋铺面一半以上,“甚者柱础当门,出入不便”。黄海是个亲民爱民的父母官,考虑到修建魁星楼“欲利在士,而先不利于民”,因此,他没有坚持在旧址修建。他相度地势,选择搬迁到古学宫之前,即县东门外白云桥边重建。这个选址,既符合舆地学之布局,“于左侧为文峰,且楼当孔道,为入城第一关键,如金锁焉;楼俯清溪,为出水中流砥柱,如罗星焉”。又于士于民“两利”,“为邑之士利者,更以为邑之民利矣”。当时,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说:“楼向在攀桂,则南渠七虹桥为其七星,迁之而楼阁既移,七星渐远。”黄海知县不为所动,最后说服了不同意见者。“古时学宫建立,文昌与魁星并崇,文昌有阁,则魁星不可无楼,以一楼补学校之阙典,亦以一楼成邑治之规模。”于是,魁星楼得以重建,规模超前,光彩照人。
魁星楼残碑全部图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乞巧节”,也是魁星华诞,兴安人民在魁星楼举行祭祀活动,大摆酒席,热闹非凡。黄海知县还亲撰《魁星楼祝文》,曰:“惟神!笔花吐丽,高踞魁垣,邃渊神鲤,翰海洪鲲,挥毫一点,立超龙门。初秋七夕,献寿奉罇,巍楼百尺,舞拜声喧。神其默相,文运日蕃,赵王鼎甲,出我临源。”
魁星楼建成之后,兴安“自此民生益厚,比户读书,文运日致,昌隆以鸣,国家之盛,将凤鸣在竹,鳌立于峰,乡称取士,与峰号状元者霎时应运而起”,促进了全邑教育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三十余年后,到乾隆四十三年,风雨飘摇,魁星楼已经陈旧,缺乏壮观之势。于是,兴安县教谕曾琪在为狭小的文昌祠外门增修高大之时,重葺魁星楼,并作《修魁星楼记》。重修过的魁星楼比过去更加巍然挺拔,“焕然规模,气象崇宏”。曾教谕携诸生登楼凭眺,但见:“东有状元峰,文星超拔与魁星彩笔高腾相辉映;西有点灯山,藜光灿烂远射楼中;北俯湘水,回环九曲,舳舻衔尾,楚粤交通,想见古人凿渠修陡之功,而利赖无穷;南望城郭,烟火千家,万里桥头,酒楼近水,肩摩行旅多怡然醉饱之风,居然三湘以南一都邑也。”自此民奠其居,士兴其运,科甲昌盛,旋歌四起,一派繁荣之象。
至嘉庆十二年,魁星楼又“风摇雨敝,栋宇摧崩,砖瓦倾圮,非所以妥神而壮风景也”。于是,知县董储看见心痛,捐出俸禄,命吏员蒋先耀,街民邹兆麒、兆学、郭惟元、陈达秀,力肩修葺。同时,得到众多绅士资助。不数月,魁星楼焕然一新。董知县作《修魁星楼记》,其中有云:“至于斯楼之盛,则状元峰远峙于前,点灯山照耀于后,左临城郭,右挹湘源,双洪映带,临源胜景,斯楼占之,行见秀气所钟,地灵人杰,从兹文风丕振,科第联翩,将与山水俱丽也,讵不盛哉。”
魁星楼残碑有“董储撰”等字样
董知县《修魁星楼记》碑今犹存灵渠景区四贤祠内,成为兴安魁星楼修建历史中唯一幸存的文物。
为了管理好魁星楼,在清代,县政府还划拨给魁星楼田产,由专人管理和收取租金,以确保运行开支。魁星楼田主要在漠川和金坑,合计可收租银四两三钱二分九厘。每年举办七月初七日庆贺魁星华诞酒席,学宫前房租并魁星楼值年当事还可收取租银四钱。
兴安魁星楼最后毁于何时,史志均无记录。1956年11月27日,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在龙胜县和平乡(今龙脊镇)龙脊村搜集到一份珍贵的《征收灯油粮银合同书》,是民国六年(1917年)十月初五日由兴安县魁星楼值年征收员与龙脊茅城甲长订立的协议,这可以证明当时魁星楼还存在。
今生
重建之魁星楼 成为兴安县历史文化新地标
2020年7月6日上午,兴安县历史文化新地标——县城湘江左岸魁星楼历史人文园林景观正式开放,它串联起白云亭、攀桂桥、濂溪坊、双女井溪,成为湘江沿岸层次丰富、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人文景观建筑群,为文化兴安再添新亮点,为兴安休闲旅游又增新去处。魁星楼,无疑成为县内外游客最喜欢去的打卡地之一。
新修建之兴安魁星楼
早在2017年,中共兴安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交相辉映的广西文化名县目标,以城市棚户区改造为切入点,启动魁星楼白云驿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以传承兴安历史文化,弘扬兴安人文精神,振兴兴安乡梓教育,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内涵,培养兴安文化自信,打造新的文化地标,决定恢复重建明嘉靖初年建于城东的魁星楼、白云驿、白云亭及攀桂桥。该项目自2018年9月开工建设,2019年10月完成主体建设,后又历经几个月的精心装修和文化布展,魁星楼等终于建成开放。
魁星楼等历史文化景观位于兴安县城湘江左岸,湘江大桥西南侧,灵湘路东北端,双女井溪汇入湘江的入水口区域,地势平坦,凭眺十里湘漓,烟波浩渺,尽收眼底。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8000平方米,主要建设魁星楼、白云驿、白云亭、濂溪坊、攀桂桥及附属配套园林、夜景灯光工程等。其中魁星楼高30余米,建筑面积2405平方米,共3层,为明代早中期建筑风貌,翘檐碧瓦,回廊花格,高大气派,是兴安县城规划格局历时性时空轴线上最重要的仿古建筑。
魁星楼周围,还有白云驿紧邻,它也是明、清时期木结构建筑风貌,分为驿站和驿馆两个区域,建筑面积1267平方米,为江南园林风格。有白云亭位于北端入口景观广场,为观江景之亭阁式建筑,建筑面积38平方米。北侧有攀桂桥,跨越双女井溪,桥长10米,是连通白云亭园林广场与魁星楼的重要景观步行桥和主要人行通道。
为传承历史文脉,展示兴安悠久历史和文教艺术成果,展示魁星楼的现代设计理念与建设过程,丰富魁星楼的文化内涵与看点,其陈列布展内容经过广泛收集整理与精心设计,分为五个部分。其中,基座层展示兴安魁星楼历史及魁星文化、魁星楼设计理念与建设过程;一楼为大型国画《十里湘漓图》,展示兴安2000年历史演进,江河依旧,山乡巨变;一二楼间夹层为兴安历代至今教育展,展现兴安尊师重教、文化兴盛的历史;二楼为《魁星楼赋》,颂扬文化兴安、山水兴安、大美兴安,描绘“孰谓地灵钟秀异,美哉风物见兴安”的美丽画卷与“行尽灵渠路,兴安别有天”的情怀;二三楼夹层为兴安文学艺术展,展示2000年来兴安人吟兴安、全国各地的迁客骚人吟兴安的诗韵;三楼为《天下文章》,展示历代仁人志士颂扬兴安,抒发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激励兴安儿女立足华南之巅、胸怀壮阔,追随湘漓善水,壮怀激烈,敢作天下文章。
兴安魁星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得以重建重生,将会光芒四射,谱写更加灿烂辉煌的时代华章。
兴安魁星楼的前世今生,可以说见证了兴安科举兴盛和文化教育发展的重要历程,也是兴安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历史见证和缩影。
兴安魁星楼,乃兴安一座名楼也,它与兴安历史文化共沉浮!
信息来源: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