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艺术鉴藏:书画名家沙俊杰作品欣赏
大家好,明代画竹子名家「竹子画家」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清 罗聘 竹石图 立轴 纸本 墨笔 纵121.8厘米 横58.8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字遁夫,号两峰、花之寺僧、衣云和尚,安徽歙县人,侨居江苏扬州。金农弟子。擅画人物、佛像、花果、梅竹、山水,笔情古逸,思致渊雅,自成风格。为扬州八怪之一。传世作品有《群仙拱祝图》《竹石图》《葫芦图》和《剑阁图》等。此画中以浓淡二墨写竹竿枝叶,水墨撇脱,随意挥洒,以浓淡枯润的变化,尽现竹之风致意态,有云雾迷潆之感。画意空灵湿润。小溪之畔,怪石嶙峋,以干笔湿墨勾染点皴,色泽凝重,富有体积感。此画反映了作者驾御笔墨的高超水平,是不可多得的一幅写竹佳作。
清 罗清 兰竹石图 立轴 绢本水墨 纵132厘米 横66.5厘米 广州美术馆藏
罗清(182l—1899),字雪谷,广东番禺人。擅指画,晚年时双眼失明,仍能指头画兰竹。作指画常于指甲内藏棉絮少许以蓄水墨,无异于毛笔作画。其作品笔墨变化,浓淡交融,别有意趣。此图以指画作奇石屹立,气概轩昂,竹依石生,劲直挺拔。唯克勤郡王补画的兰花,东西开放,不相协调,略感不足。指头画一般多以简见胜,而此画却密叶如云,浓淡相宜;向背欹斜,各显其姿,发挥尽致。运墨挥动自如,无板滞流滑之弊,右边有其友钟岱题识。
清 沈宗骞 竹林听泉图 立轴 纸本 设色 纵90.6厘米 横35.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沈宗骞,生卒年不详,清代画家。字熙远、号芥舟,又号研湾老圃,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工书,善画山水、人物。笔法精妙,人物生动传神。活动于乾隆至嘉庆时期。近处溪畔泉边,竹林茂密葱郁。竹丛中茅屋掩映,竹梢间烟霭缥缈。峰峦突起,高瀑曲折奔流直下,使宁静山居带来悦耳之声。屋内有人临窗侧首,似在听泉。画风受“四王”一脉影响,山石用披麻皴,密集苔点,苍茫秀润。笔墨滋润,气韵清新。
清 孙楷 竹图 扇面 纸本墨笔 设色 纵17.5厘米 横52.3厘米 徐悲鸿纪念馆藏
孙楷,生平不详,清代中后期画家。此扇面以淡墨写竹竿、山石,浓墨撇叶,虽寥寥几笔,清韵之风却已满纸。画面布局隽永沉稳又不失空灵幽深之意。只可惜此扇面有部分缺损。
清 原济 竹石菊图 立轴 纸本墨笔 纵114.3厘米 横46.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写奇石、秀菊、细竹,手法奇绝。奇石以粗线折带笔法钩斫,少用皴点,却以变化的线条勾画纹理,形成独特的效果。菊、竹以浓淡墨色的变化,随意写出,酣畅流利,运笔灵活,极富纵横宕逸的意韵。
清 原济(石涛) 笋竹图 立轴 纸本 墨笔 纵51.9厘米 横32.4厘米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此画写二枝竹笋破土而出,而一旁的新篁已开始枝叶丛生。原济作画擅用墨法,此画之中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将地被的潮湿起伏、竹笋的新鲜蓬勃以及新篁的翠叶、细枝刻画得十分传神,写意手法高妙。
清 赵之琛 双钩竹石图 立轴 纸本设色 纵128.2厘米 横61.5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赵之琛(1781—1860)字次闲,号献父,钱塘(今杭州)人,工书,擅画山水、花卉,喜写佛像。山水师法元代倪瓒和黄公望,用笔萧疏、幽澹。花卉用笔潇洒,着色淡雅。传世作品有《梅花幽篁图》《松芝图》《双钩竹石图》等。此图写坡上修篁三竿,皆以双钩绘出,竹叶淡染汁绿。湖石玲珑瘦立,笔法峭劲。敷色清雅,布置奇险。是晚年用意之作。自识:“心培三兄属写于补罗迦室,时为癸卯十月之朔。次闲。”
清 郑燮 荆棘丛兰图 长卷 纸本 墨笔 纵31.5厘米 横508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图卷以兰、竹为题,间以山石。画法豪纵,以草书中竖长撇之笔绘写兰丛,高低侧欹,各不相同,花姿花色也各有千秋。竹丛空灵润秀,神韵俱全。画卷末是一丛生长于荆棘之中的兰花,开花远盛于平常兰丛,正中作者自题之中所说“无小人不能成君子,故棘中之兰更硕茂矣”的词意,反映了画家卓立不群、坚贞高洁的品格。
五代 后蜀 黄居寀 竹石锦鸠图 卷 绢本设色 纵23.6厘米 横45.7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写秋天栎树凋零,几只鸠雀或停栖在枝头,或在山石、水旁觅食啄饮。画面淡雅空潆。山石略加勾点,以皴笔擦出。竹丛栎叶皆以勾填法绘出。几只鸠鸟姿态各异,刻画细致,质感丰厚,此画显示了黄氏风格。
五代后蜀 黄筌 雪竹文禽图 绢本 设色 纵23.6厘米 横45.7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黄筌,生年不详,卒于公元965年,五代后蜀画叔,成都(今属四川)人。历仕前蜀、后蜀,官至检校兼御史大夫;入宋任太子左赞善大夫。集各家之善赡,遂成一家法。作品多描绘宫廷中的异卉珍禽,丰满,画花浓丽工致,勾勒精细,几乎不见笔迹,币成,谓之“写生”。后人把他与江南徐熙并称“黄徐代、宋初花鸟画的两大流派。此图的笔法十分工细,先作淡墨而后用色彩渲晕,并分许多层次,完全符合画史所记黄筌的艺术形式。黄筌所画,不妄下笔,花竹师滕昌祜,山水师李异,鹤师薛稷,然其所学,笔意豪瞻,脱去格律,过诸公为多。所以筌画兼有众体之妙,凡山花野草,幽禽异兽,溪岸江岛,钓艇古槎,莫不精绝。
五代南唐 徐熙 雪竹图 立轴 绢本 纵151.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徐熙,生卒年不详,五代南唐画家。金陵(今江苏南京)人,一作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擅画江湖间汀花、野竹、水鸟、鱼虫、蔬果。与后蜀黄筌的花鸟画为五代两大流派。独创“落墨”法,一变黄筌细笔钩勒,填彩晕染之法。传世真迹甚少,《雪竹图》传为其所作。此图描写江南雪后严寒中的枯木竹石。构图新颖,层次丰富。作者用烘晕皴擦等法,描绘竹石覆雪的景象。石后三竿粗竹挺拔苍劲。其旁有弯曲和折断了的竹竿,又有一些细嫩丛杂的小竹参差其间,更觉情趣盎然、生机勃勃。竹节用墨皴擦,结构清楚。竹叶用细笔勾描,正反向背,各逞其势。地面秀石不勾轮廓,只用晕染方法衬出,以示其雪。此图无款识。画中大石右侧的竹竿上,有篆书体倒写“此竹价重黄金百两”八字。此画以线条墨色为主,工整精微而写实,为五代的佳作。
元 顾安 风雨竹图 卷 纸本墨笔 纵25.1厘米 横183.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画家暮年墨竹名作。以浓淡墨笔画大叶竹两竿,枝干斜覆,竹叶下垂,表现了风雨中竹子的枝叶挂满雨水、纵横披离、摇曳多姿的自然形态。用笔潇洒苍润,墨气浓重,严谨自然,劲挺有骨,悉尽笔墨之能事,清润之气扑人眉睫。
元 顾安 拳石新篁图 立轴 纸本 墨笔 纵76厘米 横40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写新篁数竿,瘦削挺拔,立于石旁,竹叶参差错落,以浓淡显出不同层次,线条锋锐有力,笔墨细腻,生意盎然。
元 顾安 幽篁秀石图 立轴 绢本 墨笔 纵184厘米 横10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顾安(1289—约1365)元代画家。字定之,号迂讷居士,平江(今江苏苏州)人,家昆山(今属江苏),祖籍淮东。父松江府判官,以荫授兰溪(今属浙江)、龙岩(今属福建)等地巡检。后任泉州同安县尉。擅画墨竹,常作风竹新篁,行笔谨严,遒劲挺秀,用墨润泽焕烂,画湖石带勾带染,得皱透之姿,在李衍、柯九思外,自有一股萧疏清逸之气,成为一格。亦王行、楷书。传世作品有《幽篁秀石图》《竹石图》《墨竹图》等。图中湖石危立,玲珑剔透;石后丛篁林立,竹竿瘦劲,竹叶上仰,绰约多姿;更有稚笋数双,穿插丛竹间,一派春意盎然之景色。湖石带勾带染,造型隽美,富有立体感和装饰味。笔法道劲,浓淡相宜,为顾氏墨竹画之代表作。自识“东淮顾安定之”。
元 顾安 竹石图 立轴 绢本 墨笔 纵170.7厘米 横99.7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几竿修竹挺立,地面新篁丛生,磐石苍翠点点。以淡墨写出竹竿,以浓墨撇写出竹叶。布局疏密有致、毫不紊乱,结构紧密严谨。几棵竹笋,顿挫扭旋,生机勃勃。浓淡相宜,层次井然,有李衍的风范。此图也是顾安作品中少见的晴竹,笔法细腻,清雅趣浓。
元 柯九思 横竿晴翠图 立轴 纸本水墨 纵51.7厘米 横32.5厘米 (日)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此图竹枝一竿,取势自上倾下,又旋而翻上,用笔苍劲,除主干用墨稍淡外,枝叶皆以浓墨为之,表现出坚韧顽强的精神力量,实是作者寄情笔墨的用心之作。其艺术表现手法乃效拟宋人文同,而较之老辣,富有书法笔意。
元 柯九思 清閟阁墨竹图 立轴 纸本 墨笔 纵132.8厘米 横58.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生、五云阁吏,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博学能文,曾官奎章阁鉴书博士。精鉴赏古物书画,墨竹师文同。亦擅画墨花、山水。传世画迹有《清閟阁墨竹图》《晚香高节》《双竹图》等。此图画竹两竿,依岩石挺拔而立,石旁缀以稚竹小草。竹叶以书法之撇笔法写之,墨色浓润,浓淡相间,沉着劲挺。画风从文同中变出,石用披麻长皴,圆劲浑厚,具有空间及体积感。画面清雅秀美,神足韵高,自有一股劲挺拔俗的清刚之气,在元代的画竹大家中自成一派。
元 王蒙 竹石图 立轴 纸本 墨笔 纵77.2厘米 横27厘米 苏州博物馆藏
王蒙,生年不详,卒于1385年,字叔明,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烦外孙。元末官理问,弃官后隐居临平(今浙江余杭)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明洪武初年出任泰安知州,因胡惟庸案受牵连,死于狱中。工诗文书画,尤擅画山水,师法董巨、赵孟烦而有发展变化,自具风格,为“元四家”之一,其山水画风对明清山水画创作具有很大的影响。传世作品有《林泉清集图》《春山读书图》《丹山瀛海图》《竹石图》等。图绘丛竹和坡石,竹子枝叶疏落,坡石皴笔短促而苍劲。疏竹布于左上方,坡石居下,中间的空白处以楷书诗题相连,起到了贯穿气息、参与构图的作用,体现出元代文人画所强调的诗书画相结合的形式。此图为王蒙传世作品中较早的一件。
元 王渊 竹石集禽图 立轴 纸本 墨笔 纵137.7厘米 横59.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王渊,生卒年不详,元代画家。字若水,号澹轩,一号虎林逸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幼习丹青,经赵孟烦指授画法,山水学郭熙,人物学唐人,尤精绘花鸟和水墨竹石,效黄筌父子钩勒法,水墨皴染,深浅有致,得写生之妙;也有设色富丽,但较少见。传世作品有《竹石集禽图》《山桃锦鸡图》《良常草堂》。此图又名《花竹禽雀图》。以墨笔表现杜鹃盛开、修竹挺立的园苑中,禽雀栖息、翱翔之情景。图中绘两只角鹰与一块危石,雄者栖于危石之上,目光炯炯,胸部毛色斑斓。雌鹰半藏于危石后,探出身子,仰头回眸。几株盛开的杜鹃和一丛竹枝向上生长,几只惊恐不安的腊嘴或腾跃翻飞,或作翘首欲飞之势。在笔墨处理上,根据物像不同的质感、颜色,以钩勒和水墨皴染等各种手法,表现了湖石的方硬、竹枝的挺拔、花朵的轻柔和色彩的浓淡变化,特别是禽鸟的神态、羽毛的层次、质感无不毕肖。
元 吴镇 墨竹谱 册页 纸本 墨笔 纵53厘米 横68.5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墨竹谱》共计二十四开,是吴镇画竹的代表作。每幅之中竹的姿态、欹正仰俯、阴阳向背皆有所不同,笔法简洁苍劲。在此选其中两幅,其一写新篁始出,旁衬粗竹劲干和润秀竹笋,笔墨浓淡有致,富有情致;其二为雪竹,不以墨彩渲染烘托,而直接以淡墨草写雪意,枝叶在雪中的掩映露藏、弯曲而又暗含张力的形态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元 佚名 竹枝图 卷 纸本墨笔 纵33.4厘米 横76.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新竹一枝,疏朗多姿,斜伸贯穿整个画面,生动可爱。竹叶以秃笔浓墨画成,笔墨瘦劲苍健。淡墨写枝,笔力劲辣,偃仰有致。此画一改倪瓒画中贯有的疏冷、零落、静寂的风格,而具有欣欣向荣、清韵扑面的感觉。
元 张渥 竹西草堂图 卷 纸本 墨笔 纵27.4厘米 横81.2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张渥,生年不详,卒于1356年,元代画家。字叔厚,号贞期生、江海客,祖籍淮南,后为杭(今浙江杭州)人。博学多艺,累考科举不中,遂致力于诗画,善绘人物,学李公麟白描,也有人说他学南宋梁楷。笔法细劲,形象生动。传世作品有《九歌图》、《雪夜访戴图》等。图绘竹林葱郁,远山盘亘,江水如镜。依山傍水处有一草堂,苍松雅树环绕,环境清幽。一人独坐堂内,两臂依榻上,目视前方。画幅左上角有草堂主人杨踽题诗一首,拖尾有杨维桢撰写“竹西草堂记”及元张雨、邵衷、马琬、赵潇、钱维善、陶宗仪诸名家诗题,并有明杨循吉、黄云、项元汴,清高士奇题诗或题记。
元 张逊 双钩竹及松石图 长卷 纸本 墨笔 纵43.4厘米 横66.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逊,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元至正年间。字仲敏,号溪云,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工诗擅画,擅画竹,尤精钩勒竹,妙绝当世。山水学巨然。此图画陂陀间秀竹数丛,摇曳多姿,老松一株,横斜虬曲,与湖石相映成趣。竹子的枝、叶均用双钩法,严谨工整,笔致劲健,如“铁勾锁”。古松、陂陀用圆笔勾皴,以水墨略染,外柔内刚,具有董巨的遗风。张逊是元代画竹名家,但传世作品罕见。此帧为张氏双钩竹孤本,实为可贵。前后隔水有谢希曾跋,后纸有察仅、倪瓒、张坤等十四家题跋。
元 张彦辅 棘竹幽禽图 纸本 墨 纵63.8厘米 横50.7厘米 (美)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藏
张彦辅,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元代后期。号六一,蒙古族,道士。擅画山水、竹石,能用米氏法或商集贤法作山水,惜无山水作品传于世。此图绘秀石旁两株修竹交柯而立,棘条屈曲上扬,两只禽鸟栖于棘条上。构图疏朗,秀石用笔直皴,以水墨略染,修竹、棘条笔墨清劲,双禽略加勾染,意在工写之间,格调疏劲清幽。
元 赵雍 青影红心图 立轴 绢本设色 纵74.6厘米 横46.4厘米
赵雍(1289—1361),字仲穆,浙江湖州人。赵孟烦次子。官至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书画继承家学,山水、花鸟、鞍马、人物、界画无所不能,尤以山水、鞍马画最为出色。亦能诗文,并精鉴赏。传世作品有《青影红心图》《骏马图》《溪山渔隐图》等。此幅以淡彩汁绿写兰竹,为元人兰竹画中所罕见。图中危石耸立,以中锋淡墨勾画轮廓,略加皴擦,石间生出一枝修竹,枝条如弯弓曲弧,竹叶纷披多姿。坡地丛生蕙兰,茎叶青翠穿插交错,一荑盛开五六朵白花,蕊心浅红点缀,清幽含芳。画家将书法笔意融入画里,反映出文人画的艺术趣味。竹干行笔如写篆书,竹叶如八字,而兰茎则蕴含行草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