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百科:杜军书画
大家好,明珐琅彩的特点「黄金珐琅工艺的特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欢迎戳右上方加关注!每天上午准时与您分享三篇优质文章~本文共计1314字,阅读仅需3分钟~
明代传世的铜胎珐琅制品有掐丝珐琅和錾胎珐琅两种,署有官方纪年款识的掐丝珐琅器见有宣德、景泰、嘉靖、万历四朝,故宫现藏这四朝具款掐丝珐琅器共130余件。从这些具款的珐琅器不难看出,珐琅器的生产得到了皇家的重视,而且制作已形成规模。
明初 景泰蓝蕃莲纹僧帽壶高22.5、口径12、足径8厘米 西藏博物馆藏
明代早期的器物上仍可见到元代掐丝珐琅的特点,作品风格简单朴素,器型炉、瓶为多,胎体仍较厚重。掐丝和纹饰保留有元代特点,釉色、装饰花纹及构图风格多有相同,勾莲纹仍保留花朵饱满、花瓣肥厚等特点,但又富有变化,缠枝花卉的叶子收小,也有折枝花卉纹等。最具代表性的是西藏自治区博物馆藏的掐丝珐琅蕃莲纹僧帽壶,此壶是永乐皇帝赏赐给西藏政教领袖而流传下来的,体现了永乐时期掐丝珐琅的精湛技艺。
明宣德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龙耳炉
錾胎珐琅器实物,目前所见我国制造最早的是故宫收藏的“宣德年造”篆书款錾胎勾莲纹小圆盒。是迄今发现最早有纪年的宫内御用监造錾胎珐琅实物。
1981年杨伯达在《故宫博物院院刊》上发表了“景泰款掐丝珐琅的真相”一文,他从掐丝工艺、釉料呈色以及金工特点等方面入手,破解了景泰款掐丝珐琅之谜。指出了有些器物各部位花纹图案早晚连缀,呼应失调,其成型工艺、掐丝、装饰、釉色、款识等方面均有后期拼接的痕迹和破绽,有悖时代风格统一的科学的艺术规律,从而确定具有景泰年款的掐丝珐琅器几乎均为后期拼配改造、仿制和伪造。
档案中清人仿造和改造的事例较多,但掐丝工艺、釉料呈色以及金工等均属清代特点,容易辨认。也有的学者认为,具有景泰年款的珐琅器“一部分属于明朝景泰年间在御用监严格控制下改制的,除参与者外鲜为人知,由此才有了‘景泰御前珐琅之美誉’”。
明景泰款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龙耳瓶
景泰以后的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四朝,由于珐琅生产状况的文献和具款实物双重缺失,而使之无从知晓,成为了一个空白期。虽然嘉靖时期工艺美术出现了新的繁荣,同比其它工艺相比,掐丝珐琅制品的烧造却没有形成气候。
明晚期 掐丝珐琅勾莲纹凫式匙
从遗存较多具有万历年款的掐丝珐琅器可以推测出,万历朝内廷珐琅的烧造远胜于嘉靖朝,从器物造型、珐琅釉色、装饰图案、落款形式等诸多方面可见都具有独到之处,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器物胎体多厚重(压手),成型规矩,形制较以前丰富;珐琅釉不再具有半透明的光泽,以宝石蓝、豆绿、白色等偏冷色调的釉色为地的作品增多,色彩鲜丽,对比强烈,松石绿是万历时期常见的新釉色;掐丝稍显潦草,不甚规矩;装饰图案多有变化,前期的缠枝莲、龙凤等内容的装饰纹样虽有延续,但明显减少;折枝的小花小叶图案明显增多,狮子戏球、海马、瑞兽和寓意吉祥长寿的图案成为突出特点。
明万历款 掐丝珐琅八宝纹长方熏炉和款识
万历掐丝珐琅器最具特点的是其落款形式,大多在器物底部中心处用彩釉如意云头纹组成长方形边框,内掐丝勾云施深蓝或绿等色釉作地,均以掐丝填红釉或阴刻双线“万历年造”“大明万历年造”四字、六字年款,款识多以“造”易“制”,是为万历掐丝珐琅的标准款式。
明万历 掐丝珐琅万寿如意三足炉、底和款识
但现今可见的一种现象,是多件万历器物的原款上嵌有长方形镀金片,大小正好盖住原有的万历款,镀金片上刻有“大明景泰年制”“大明景泰年造”款。由于镀金片年久脱落,才使得原有的万历年款得以重见天日,并以此了解后世制作假景泰年款这一真相。更有甚者,藏品中还有被挖掉了原有的万历年造真款,保留如意云头边框,后嵌上镀金铜片,錾刻上“大明景泰年制”款。
明晚期 掐丝珐琅鹭莲鱼藻纹缸
还有一部分无款识的掐丝珐琅器被确定为明代晚期的作品,其依据是以嘉靖、万历制品作为参照标准,应属同类风格者被作为同期或明代晚期。这部分作品多以密集的掐丝勾云纹填补空白处,花茎多用双线掐丝,叶子呈小蝌蚪形,均具同期漆器等装饰手法。珐琅釉色有红、蓝、宝蓝、白、黄、赭、紫、绿等,艳丽醒目,对比强烈。有些装饰纹样和器型等具有民间气息,证实明代晚期既有内廷也有民间制作的珐琅器。
原文作者:陈丽华
原文来源:《收藏家》2018年7月刊《金属胎珐琅器鉴赏》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收藏家》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