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百科:杜军书画
大家好,历代碑刻书法艺术作品「古代碑刻图片」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碑刻,在词义上可以理解为——刻在碑上的文字或图画。一般理解为用书法体刻在碑石上的书法。
碑帖
碑帖,亦指有文字的碑石。
《隶释·汉石经<论语>残碑》 宋洪适释:“观遗经字画之妙,非 蔡中郎 辈不能为,以 黄初 后来碑刻比之,相去不啻霄壤,岂 魏 人笔力可到!”《宋史·吕文仲传》:“ 太平兴国 中,上每御便殿观古碑刻,辄召 文仲 与 舒雅 、 杜镐 、 吴淑 读之。” 清 顾炎武 《北岳辨》:“ 宋 初,庙为 契丹 所焚, 淳化 二年重建,而 唐 之碑刻未尝毁。” 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上·金石文字》:“ 孙渊如 观察尝言:‘吾如官御史,拟请旨著地方官吏保护天下碑刻。’
历朝碑刻
先秦碑刻
平山县三汲公社发现的大篆(瀚文)碑刻,建立的时间约是春秋战国时期白狄人建立古中山国时期,是中国最早的碑刻之一。《史记· 秦始皇本纪》言:秦始皇在东巡时立下六块碑刻,今仅存《泰山石刻》、《琅琊石刻》,《泰山石刻》刻于前219年,毁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
北魏碑刻
北朝碑刻以北魏和东魏为最精,北魏书法方劲古拙,以《张猛龙碑》、《敬使君碑》、《曹恪碑》为代表作,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魏碑无不佳者”。
隋唐碑刻
正定隆兴寺内保存的《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刻于隋开皇六年(586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楷书碑刻。
元代碑刻
赵孟頫代表作品有《仇邝墓碑铭》、《胆巴碑》、《妙严寺记》等,危素代表作品有《御制皇陵碑》、《义门王氏先茔碑》、《蒲城王氏祠堂碑铭》等。
当代碑刻
当代碑刻最有代表性的是翰园碑林。翰园碑林占地百余亩,镶碑三千七百多块碑刻。代表人物是青年碑刻艺术家苗水彦。在开封翰园碑林、湖北元极碑林、兰州碑林、汕头兰花碑廊、汕头古莹诗苑、北京抗日战争纪念石鼓园等都有他的作品。
轩辕庙
黄帝庙碑序
天下暴乱,圣人用干戈而靖之;天下静宁,圣人用道德而化之。昔者蚩尤肆残毒,孰能去焉?涿鹿有氛,孰能平焉?黄帝所以振神威而大定也。云官纪符瑞,孰能享焉?土德成运数,孰能兴焉?黄帝所以神明德而致太平也。披史册,览五帝之旧迹;阅经籍,稽百王之大典。以治世之法为师范,以严祀之礼立教化。大宋阐统之十有三祀,开宝纪号之五载,彝伦攸叙,万国咸宁。西逾邛之乡,东极神枢之地,北穷绝塞,南极丹崖,靡不沐皇风而被德教。万里之池滞无虞,四方之风雨咸若。文武并用,农战交修。师旅无六月之征,仓庾备九年之蓄。途歌里唱,远颂近谣矣。惟我皇帝陛下,握乾符,受天命,为亿兆之主,居九重之尊。静则端拱凝旒,来八方之琛赆;动则灵旗萃斗,荡六合之妖孽。圜丘展礼,天地享其至诚;万物效灵,人神协其佳瑞。
所谓登三皇而尊五帝也。一日御便殿,顾谓辅臣曰:“前代帝王有功德昭著,泽及生民者,宜加崇奉,岂可庙貌坠而享祀寂寞乎?当命有司,便加兴葺!”辅臣承命,拜称万岁。即日颁旨:洋洋德音,无翼而飞腾域中矣。今坊州黄帝庙,即其一也。本郡守土臣,以厥功告毕,列状求文。诏以掌纶之臣,俾文之以琬琰,用纪其修建之迹。臣谨摭旧史而扬之曰:昔者炎帝道衰,诸侯未制;惟力是恃,伊民何依?黄帝于是神聪明之德,振威武之气。雕虎一啸,猛暴不觉震惊;神龙未起,陆梁先知畏惧。始以兵法治其乱,次以帝道柔其心。
寰海尘飞,一朝尽息。修德振旅,劝务农穑。登沅湘而逐薰鬻,无远不临;举风后而用力牧,惟贤是试。少昊颛顼,嗣其瑞云之德而宇宙清;唐尧虞舜,法其垂衣之道而域中化。天生斯民,树之司牧。为司牧者,能以黄帝修身理国之道,以御今之世,而生民不登仁寿之域者,未之有也。天有历数,钟我皇朝。考求参订,征祀事于前文;芷藻,荐时羞于庶殿。羽卫似巡于东海,神兵如战于阪泉。尚凭德于威灵,永垂休于黎献!虔遵睿旨谨序。(二)宋《圣旨碑》,宋仁宗赵祯嘉六年(1061)正月二十八日刻。录文如下:
圣旨碑
知坊州王扬庭奏:伏睹先天记具载,圣祖天尊,大帝再降,为轩辕黄帝。按图经有桥陵,黄帝葬衣冠处。及唐大历中,置庙于州北桥山下,开宝中移(下阙)取索到本州界。小松柏约一千余根,共估价钱十贯足(下阙)上栽植。欲乞特降,指挥施行。栽了日,许坡近便中等已下不栽。敕旨。
右奉圣旨,宜令坊州依所奏施行。如栽种数目(下阙)户内差叁户巡守。札付坊州。准此。
嘉六年正月二十八日
本州已依项圣旨,指挥差人,栽种到松柏树大小一千四百一十三根,差寇守文、王文政、杨□等三户巡查。仍免差役,并免粮税。圣祖庙道士任维素常切举照管,及具状申报。朝奉郎守尚书都官郎中知坊州军州管内农事军赐(下阙)(三)元《圣旨碑》,元泰定帝也孙铁木耳泰定二年(1325)刻。录文如下:
圣旨碑
皇帝圣旨,制陕西等处行中书省,据道人罗德信状告:西安路中部县住持道人,伏为状告,本县东古迹保生宫轩辕黄帝殿宇一处,并北山桥陵一所,迄今异代,每年春秋官降钱数(下阙)等不畏公法之人,执把弹弓、吹筒,辄入本宫,采打飞禽,掏取雀鸟,将飞檐走兽损坏;又有愚徒之辈,泼皮歹人,赍夯斧具,将桥陵内所长柏树林木斫伐等事,乞禁治,得此检会到,钦奉圣旨。节该和尚先生、也里可温答夫蛮人等(下阙)祝延(下阙)圣寿。但属宫观寺院里底田地、水土、竹苇、碾磨、碑林,解典库,浴堂店□□□拣什么□休差要者,铺马祗只应休着者,地税、商税休与者□□□咱每明,降下圣旨,无得推称。着诸邑授下气力要呵休与者,别了的人每不怕那什么钦差,除钦遵外,今据见告省府,给榜文常训,张挂禁约,无得似前骚扰。
如有违犯之人,许诸人捉拿到官,痛行断罪。施行须议□给者。右榜省谕,各令通知。
泰定二年六月八日
书法碑刻艺术
碑刻,泛指刻石文字或图案。最早的碑刻文字,首推秦朝的“石鼓文”。多数的碑刻有毛笔写件兰本或书丹上石。但有些摩崖石刻及石窟,往往不经书写而直接用刀在石面上雕凿。无底本的碑刻不容易揣摸书写的笔法,即使根据真迹上石镌刻,也常存在笔意走样。因此学书法应尽可能从真迹或影印本入手。当然,一些精刻精拓的碑刻拓本,走样处较少,比较正确地表现原迹的风韵意态,被誉为“只下真迹一等”,亦可资取法。----《古代碑帖鉴赏》费声骞。
碑刻,将书写好的墨迹复写于平整的石板(或石壁)或木板上,然后镌刻而成。后人经椎拓,以拓本形式供欣赏和观摩、临池,称碑帖。碑刻一般包括:碑、建筑刻石、摩崖刻石、墓志等。碑由底座、碑身、碑额组成,底座有时雕成赑屃( 乌龟 )形象,碑额则浮雕成双龙盘绕,碑身镌刻碑文,有时碑文背面,即碑阴处或两侧均刻有文字。著名的碑汉代有《张迁碑》、《礼器碑》、《乙瑛碑》,东晋有《爨宝子碑》,北魏有《郑文公碑》,唐有《九成宫醴泉铭》、《颜勤礼碑》等。
建筑刻石主要是在石质的建筑物上镌刻含有纪念性或题记性的文字 ,如汉代的石阙 、石祠,北朝的石窟等均有刻石文字,著名的有汉代的《少室石阙》、《芗他君祠堂刻石》,西晋的《枳阳府君神道阙》,北魏的《龙门二十品》等。摩崖刻石,一般刻在较平整的石壁或山崖上,著名的有汉代的《西狭颂》、《石门颂》,北魏的《石门铭》,北齐的《 泰山金刚经 》,南朝的 《瘗鹤铭》等。有的摩崖刻石亦被列为碑,如北魏《郑文公碑》。墓志专门用于丧葬,内容为墓主人行状,作为书法艺术来讲,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志最为丰 富,主要有《王浚妻华芳墓志》、《刘怀民墓志》、《刁遵墓志》、《张黑女墓志》等。
书法碑刻
大宗郭隆室人李氏墓志铭
大宗郭隆室人李氏墓志铭
《中山王壶铭》
《皇帝南巡碑》
《皇帝东巡碑》
《皇帝东巡碑》
《皇帝东巡碑》(局部)
《李道赞五百人造像记》
新发现的东巡碑残石拓片
皇帝东巡之碑拓本 破禅室藏
皇帝东巡之碑拓本
北魏太延三年(437)
182cm×80cm
正书。篆额“皇帝东巡之碑”六字。一九三二年前后发现于河北易县南管头村,载周肇祥编《艺林月刊》《艺林旬刊》。结体茂密浑厚,字形修长,横画斜出,已是明显的楷书特征。捺画隶意犹存,凭增雄强气概,施蛰存谓为“北魏第一名碑”。一九三七年后原石断裂佚失,目前发现的整幅拓片不超过十份。此为刚发现时周肇祥命工所拓,钤印“黄季度读碑记”“周养庵山游访得”“足庐珍藏书画金石印”。
东巡碑碑额拓片
东巡碑碑额拓片
北魏皇帝东巡碑,太延三年(437)立于易州五回岭下。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十日京师初雪,在王府井金宝街励骏酒店苏富比拍卖会竞拍得之(八千八百余元),更号“巡斋”,以志墨缘之幸。是夜灯下展读,寻绎诸书,凌晨三时方眠。辨出拓本所钤“黄季度读碑记”“周养庵山游访得”“足庐珍藏书画金石印”三印。
黄绍宪,字季度,南海人,富于收藏,黄牧甫曾为刻“南海黄绍宪所藏经籍书画金石文字宪子孙其万年永宝”诸印。康有为《自都归乡黄季度别驾以诗慰问奉次原韵》有“讲堂漫有青纱帐,春信偏知黄叶村”诗句以赞之。周肇祥,字嵩灵,号养庵,绍兴人,清末举人,一九二六年九月至一九二八年二月任故宫古物陈列所所长。著述有《东游日记》《山游访碑目》《宝觚楼金石目》等,多未刊行。平生所收碑刻拓片二千余种,今藏北京文物研究所。徐自强师尝以叶芷先生《周氏藏拓整理目録》见示,内无北魏皇帝东巡碑也。唯足庐不知何许人。施蛰存《北山集古録》一九七三年四月跋云:“此碑拓本,流传极少,余求之十余年,乃始得之。”于《水经注碑録》考证累累,为之心驰神往。俟来春游访,以慰平生。
东巡碑拓本局部
东巡碑拓本局部
皇帝东巡之碑释文:
唯太延元年十月甲辰,车驾东巡(下残)泽,历定、冀二州,祷祀峘山,北行而归。十有二月□□,径五回之崄途,览崇岸之竦峙,乃停驾路隅,援弓而射之。矢踰于岩山三百余步。
于是复命左右将士善射者射之。若武卫将军、昌黎公丘眷,前军将军、浮阳侯阿齐,中坚将军、蓝田侯代田,积射将军、曲阳侯罗豊,射声校尉、安武子韩元兴,次飞督、安憙子李盖等数百人,皆天下善射也,射之莫有过崖者。或至峰旁,或及岩侧。于是群臣内外始知上御射之远,□代絶无也。咸嗟叹圣艺之神明,虽古有穷蓬蒙之善,方之于今,□□□□□□□□遇。镇东将军、定州刺史、乐良公乞立石射所□□□□□□立铭,以广德美,垂之来世。三年丁丑功讫。会乐良公去官,后刺史、征东将军、张掖公宝周初临,续赞其事。遂刊书□命,乃作颂曰:思皇神武,应期挺生。含弘宽大,下济光明。无仁不苞,无□不□。肃肃四海,远至迩平。荡荡圣哉!民□能□。山□□□,天下咸宁!中山安熹贾聪书。
东巡碑部分单字赏析
北魏太武帝东巡碑
北魏太武帝东巡碑,碑额原题《皇帝东巡之碑》,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一载水注徐水条称此碑作《御射碑》,盖北魏定州地方官为纪念太武帝拓跋焘结束东巡、回归平城时于路演示神射而立,故碑名可两存之。
史籍最早提到北魏太武帝东巡碑,是郦道元的《水经注》。郦书之后,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六七易州满城县条,也曾提及此碑,称引的内容有溢出郦书者。此后东巡碑湮没无闻将近千年,直到1935年,由徐森玉(鸿宝)先生在河北易县觅得原碑,把20份拓本带回北平,次年傅增湘、周肇祥也前往摹拓,东巡碑才重新现身,为艺林所重。罗振玉、寿鹏飞、傅振伦等,都曾先后拒绝拓录文。但是拓本都仅拓碑阳文字,不及碑阴,而郦道元称“碑阴皆列树碑官名”,文字之繁多,当逾于碑阳。可能当时石碑已风化严重,碑阴文字漫漶难识,无法拓取。
此碑属于北魏初期的作品,笔法方劲古拙,结构扁方,明显保留着一些隶书的笔画特色,与南朝的“二爨”有异曲同工之趣,此碑对于研究南北朝的书法史,以及汉字演变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现存史籍中最早提到这个遗址的是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一书。据书中原文记载"徐水三源奇发,齐泻一涧,东流北转,迳东山下,水西有御射碑。徐水又北流,西屈迳南岩下,水阴又有一碑。徐水又随山南转,迳东岩下,水际又有一碑。凡此三铭,皆翼对层峦,岩障深高,壁立霞峙。石文云:皇帝以太延元年十二月,车驾东巡,迳五回之险邃,览崇岸之竦峙,乃停驾路侧,援弓而射之,飞矢踰于岩山,刊石用赞元功。夹碑并有层台二所,即御射处也。"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也曾提及,内容有溢出郦书之处。也就是说,北魏太武帝在公元435年十二月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去定州巡视的途中,在今易县的古徐水河岸与随行的军将们举行了射箭比赛活动。第二年定州刺史乐浪公分别在三个举行比赛的不同地点筑台立碑纪念。也就是郦道元记载的"御射三碑"。
重建的东巡碑两处遗址
重建的东巡碑
此后,东巡碑(亦称:御射碑)及遗址位置便湮没无闻。直到1936年春,才由时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馆长的徐鸿宝先生在易县西南画猫村发现了其中一碑,并作了拓片传世。从此,御射碑才为世人所知。但是,史籍记载的其它两碑和立碑的位置则没有发现。时间又到了2009年,书法家李泉汇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与传世御射碑文字十分相似的碑刻残石。之后,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罗新的指导下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终于在2010年有了重大发现。最后,由诸多权威机构专家学者认定了两处东巡碑遗址的所在位置。
新发现的东巡第一碑碑座
这次新发现对研究北魏早期的政治、军事、交通、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于这次新发现的学术论文在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年第9期发表。论文的作者罗新教授在论文中指出,作为北魏时期为数不多的重要遗址应加以保护。在罗新教授的倡导下,保定市的企业家史秀民、刘忠献慷慨出资,并在诸多专家学者的参与指导下,从2019年开始对北魏太武帝东巡碑的两处遗址进行了重建,并于2020年10月底建成。每处遗址分别由台基、东巡碑遗址题名碑、东巡碑遗存碑座、复刻的东巡碑和纪念碑记组成。建成活动定于2020年11月8日上午10时在易县举行。
皇帝东巡之碑拓本 破禅室藏
参加活动的学术界代表有: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罗新、西北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罗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董珊、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副研究员熊长云。企业家代表有:保定五洲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史秀民、保定天硕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刘忠献。文化艺术界人士代表有:赵振民、吴立波、刘德彪、汪双喜、仇必鳌、蒋晓淼、尤永顺、高强、刘长伟、李泉汇。
东巡碑碑额拓片
东巡碑拓本局部
东巡碑拓本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