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河湖文化书画摄影优秀作品展开展
大家好,唐寅四大才子「唐寅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画展导览
唐寅(1470-1524)庚寅年生,肖虎,故名寅。初字伯虎,更子畏,号六如居士,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少时天资聪颖,十六岁入学,童试第一,补苏州府生员。受文林、王鏊、杨循吉等吴中翰林前辈提携,又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倡导古文辞,并称「吴中四才子」。弘治十一年(1498)应试应天府(今南京),中乡试解元第一。翌年参加会试,遭受舞弊牵连,遭罢黜下狱,谪为吏役,耻不就。经历科场起落,看透功名利禄,远游闽、浙、赣、湘,后以笔墨谋生。正德九年(1514)应江西宁王朱辰豪厚聘前往南昌,察其所为不法,佯狂被放归。人生数逢重大挫折,贫病交加,晚年寡出。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病逝,得年五十四。
唐寅工诗善画,年少与祝允明、文徵明、张灵为友,留下许多诗画唱和之作。画学沉周、周臣,对南宋院体著意颇多,又广泛吸收元代、明初文人画传统。祝允明《唐子畏墓志并铭》谓之曰:「其奇趣时发,或寄于画,下笔辄追唐宋名匠。」作品题材多元,山水、仕女人物、花卉竹石。笔墨秀润清雅,刻划细腻生动,构图匠心独运。书法取法元代赵孟頫,并上溯唐代李邕、颜真卿,以行书树立个人面貌,然为画名所掩,传世不多。
此次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明四大家特展之:唐寅,遴选院藏唐寅与其师友作品共七十(组)件,依主题规划为「诗画山水」、「仕女人物」、「花卉竹石」、「书法艺术」等四个单元,呈现其多样化的风格特色,以彰显唐寅的书画艺术源流与成就。
诗画山水
唐寅山水画发展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摹仿期,早期细笔山水深受沉周、文徵明的影响,参以元人笔墨,具有文人画韵,如〈对竹图〉、〈双松飞瀑图〉。第二阶段为转化期,此时他师事周臣,尽得其法,又泛学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等南宋院体画风,博取诸家之长,行笔秀润洒脱,设色典雅秀润,作品有粗、细两种风格,以〈山水卷〉、〈江南农事图〉、〈花溪渔隐图〉、〈守耕图〉、〈函关雪霁〉、〈画金阊别意〉为代表。第三阶段是成熟期,构图雄伟巧妙,斧劈、披麻线条潇洒灵活,用墨乾湿浓淡明暗变化具有立体感,以〈画山路松声〉、〈溪山渔隐〉最具代表性。五十岁以后,多绘江南水乡景色,取景简约,画面开朗清旷,〈採莲图〉、〈秋山〉、〈震泽烟树〉皆属此期佳作。
明 唐寅《画山路松声》 194.5 x 102.8cm
峰峦峻峭重叠,山谷间瀑泉曲折隐现,沿著岩壁流泻而下。苍松偃仰盘曲,上有枯藤盘绕。桥上策杖高士仰首倾听松泉声,展现寄兴于山水的高雅情致。山石轮廓以中锋画出,斧劈皴拉长转折线条,运笔灵活流畅。巨章式山水构图,承袭南宋李唐画风,为其成熟期的代表作。
款识云:「治下唐寅画呈李父母大人先生」,指的是吴县知县李经。其在吴县任职三年期间,对邑中文士非常爱重,正德十二年(1517)陞户部主事。唐寅所居桃花坞属吴县辖治,此图应为李经赴京前赠作。
明 唐寅《函关雪霁》 69.9 x 37.3cm
画崇山峻岭,积雪岩关,运货驴骡牛车队伍,冒寒艰辛跋涉于山路。天空与水面均以淡墨烘染,衬托出雪景清旷萧疏之气。近景枯柳杂树挺立,岩面皴笔不多,以示雪意。此画笔法变化多端,潇洒劲利,而其牛车、屋宇、栈桥,皆刻划细腻。
诗题于右上角,前两句形容画作主题内容,后两句形容春雪初溶,行旅之难处。正德二年(1507)唐寅于苏州府城内北边筑桃花庵,内有「学圃堂、梦墨亭」,此轴画上即钤有「学圃堂」閒章。
明 唐寅《江南农事图》 74.4 x 28.1cm
夫水田插秧,渔夫撒网捕鱼,舟船泊岸或荡桨持篙、肩挑行囊,点景人物熙攘往来,描写江南繁荣景象。
此轴景物繁複,溪流蜿蜒上升贯穿画面,两岸配置林木屋舍和稻田,背景是远山,清楚交代空间深度。其笔若游丝,细腻生动。弘治十八年(1505),唐寅三十六岁,曾作〈南游图〉(美国佛利尔美术馆藏)赠送琴师杨季静,笔墨与本作有不少相通之处,故推测此轴可能也绘成于此期。
明 唐寅《溪山鱼隐》 29.4 x 351cm
此卷绘松树、丹枫黄叶,瀑布流泉掩映,茅舍水榭错落于溪岸石间。人物或促膝对酌,曳杖閒步,或凭栏观钓,或吹笛濯足。皴山以披麻融入带水斧劈长皴,山石以石青加墨渍染,受阳面露白,表现凹凸明暗,富有立体感。绘叶採夹叶法,加染花青、硃砂、藤黄,设色明豔。整卷笔精墨妙,意境更好。
画卷自题「太平时节英雄懒」,抒发满腔抱负,但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拖尾题跋者陆治、程大伦、顾德育、居节多为文徵明门生,另有王宠嘉靖二年春(1523)书跋。
仕女人物
据传世画作,唐寅人物画的演变,经历早、中、晚三个时期。三十岁前的笔下人物,多属衬托山水的点景人物,与沉周风格相近似。三十至四十一岁之间,结识杜堇(约活动于1465-1505),并受业于周臣(约1450-1535),深受启发,人物成为画面表现主题,形神俱善,〈陶穀赠词图〉为此精进期的杰作。四十二岁以后,兼採诸家之长,形成自己的面貌,为其人物画的成熟期,不论白描写意、重彩工笔皆臻颠峰。人物线条或细劲流丽,或作方折顿挫,情态与神韵无不精妙,〈画班姬团扇〉、〈放唐人仕女〉、〈西洲话旧图〉与〈高士图〉皆为此期的经典名作。
唐寅奇颖天授,人物画风格多变,取材广泛,多以历史故事、高士、仕女为主题。内容描绘文士雅逸閒适的生活情调,也对青楼名妓轶事多所著墨,更援引文学典故,藉由失欢怨妇隐喻遭明主见弃的文人,以美人情思自况抒情。
明 唐寅《陶穀赠词图》 168.8 x 102.1cm
画幅描写北宋初年,陶穀(903-970)出使南唐的历史故实。陶穀使弱国,态度傲慢,南唐遂令名妓秦蒻兰以色诱之,两人尽一夕之欢,穀填词〈风光好〉相赠留念。作者以芭蕉、奇石与屏风,围囿二人的天地。画中脚翘撩拨琵琶的女子,正是秦蒻兰。男女二人间,烛影摇红,与题识中的「一宿因缘逆旅中」互相呼应。
此作精谨秀丽,画人物、树石芭蕉与杜菫(约活动于1465-1505)风格相类,完成时间当晚于唐、杜一四九九年北京初识之时;依笔墨风格,此幅为唐寅三、四十岁间的作品。
明 唐寅《放唐人仕女》 149.3 x 65.9cm
据《云溪友议》所载,唐人张祜、崔涯以文采名闻扬州,所作诗词深得众人讚赏。名妓李端端曾向崔涯求诗,获赠诗句「扬州近日浑成差,一朵能行白牡丹」。画中男子坐于卧榻上,凝视屏风前手持白牡丹的女子,即在描绘李端端与崔涯相晤的情景。
此帧人物造型秀美,举止安详,衣纹线条,有著明显的变化。写湖石景物,笔势纵放,与题识的运笔行气互为呼应。通幅清隽淡雅,已成自家面貌,应是唐寅四十二岁后的作品。
明 唐寅《画班姬团扇》 150.4 x 63.6cm
棕榈树下,女子手执纨扇而立,惟庭前蜀葵道出秋凉寒意,不禁令人生起天凉何需纨扇扬风的疑惑。本幅画者实有所託,取材自汉代班婕妤(约西元前48-6年)〈怨歌行〉,文末言道:「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唐寅似藉班婕妤遭成帝冷落的典故,自喻失意之情。
人物衣褶运笔灵活,技法已臻成熟,为其传世的经典人物画作。题诗款署「徵明」,相传文徵明习用「文壁」署书画,四十二岁后始用「徵明」,文、唐同年,故此幅可视为唐寅四十二岁后的画作。
明 唐寅《西洲话旧图》 110.7 x 52.3cm
画中树石矮屋,穿插掩映,前景右侧,枯树斜擎而上,中景巨石旁的茅屋中,两人对坐,当是作者与访客「西洲」,惜身分不可考。
画中枯树、细枝及稯叶,出现颤笔,然布景剪裁,仍觉精警动人。画上行书题跋,用笔爽利劲拔的风神,为唐寅成熟期的书风。依其中识语「醉舞狂歌五十年」,成画时间的下限,可订在唐寅五十岁时,即一五一九年。题诗中的「不损胸前一片天」,唐寅率真不羁的性情一表无遗。
花卉竹石
文人花鸟画经历宋元时期的发展,在明代中期的苏州画坛,随著题材的开拓与笔墨形式的转变,体现不同的审美情趣。唐寅以擅长写意花卉、竹石著称,风格远法宋、元,近师沉周,其墨韵明淨,笔法洒脱,又与沉周的雄浑简练、文徵明的精巧温润有别。
唐寅传世的花卉、竹石作品不多,画面多以没骨写意描绘折枝花竹,呈现如特写镜头下的近距离形态,经营自然之势,饶有韵味。不论清雅润厚如〈杏花〉,以花卉的季节性隐喻时事,或气韵酣畅如〈墨竹〉、〈野芳介石〉,以比兴寄託手法,言志抒情,将胸中鬱结之气,转化为图像,旨趣尽在点画之外。
明 唐寅《墨竹》 16 x 41.4cm
作者画竹叶,行笔挥洒,笔势跌宕,遒劲有力。又以深浅层次变化丰富的墨色,营造出远近前后的空间关系以及叶片正侧背向。风雨中竹叶飞舞的动态一表无遗。
画竹,以水分调节墨色,形成多层次的浓淡乾湿,在吸水性慢的「金笺」写竹,水分渗透感倍觉湿润,正如竹叶承雨,本幅湿气氤氲,笔墨淋漓,气韵酣畅,即是一例。本幅选自〈明人画扇册〉第七开。
明唐寅《杏花》114.8x 32.3cm
本幅以写意法绘春杏一株,由左侧右上出枝,先鈎勒主干,再行皴擦,枝节多用浓墨写成,画瓣复加密蕊,雅淡润厚,无俗艳之气。学者考证题识内容与书风,推测此帧成画时间约在一五一九年前后。
本幅题识:「新霞蒸树晓光浓,岁岁年年二月中。香雪一庭春梦短,天涯人远意匆匆。」农曆二月会试举行之际,正值杏花绽开,故唐寅以杏花隐喻科举舞弊案,慨叹南京解元的荣耀如春梦般短暂,人生起落在须臾之间。语气无情绪起伏,当是馀年的平淡回想。
书法艺术
唐寅书法博取众善,书风多元,不同时期皆有代表之作。早期字体瘦硬方整,有欧体面貌,如院藏明邹衡〈绿香泉图〉卷后的唐寅诗跋;而〈对竹图〉卷后的题诗在用笔和结体上则与文徵明相近。此时的书学背景与他和当时吴中友人如祝允明、文徵明、张灵的交游往来应不无关系。
日后唐寅行书类作品增多,受李邕、颜真卿、赵孟頫影响颇钜;内容多为自撰诗文,也是他树立个人风格面貌、最具代表性的书体。晚年书法点画精准,线条遒劲有力,结字左倾,在运笔使转上,轻、重、缓、急律动分明。(传)宋王诜〈江山叠翠图〉卷后的唐寅诗跋,章法布局与人典雅秀丽、清新自然之感,为此时代表名蹟之一。
明 唐寅《书姑苏寒山寺化锺疏》 56.7 x 173.7cm
姑苏寒山寺现址今江苏省苏州市,因唐朝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一诗声名远播。此卷乃唐寅、范允临(1558—1641)、毛堪(生卒年不详)、陈鎏(1506—1575)、赵宧光(1559—1625)五名文人书家为重修寒山寺募款所作之募缘稿,唐寅负责〈化锺疏〉一段。本幅字体笔画转折交代明确,线条浑厚有力,间架右倾处或受赵孟頫影响。全篇墨韵虚实互参,庄重肃穆,气势恢宏。此卷无疑是明代中叶寒山寺募款重修最珍贵的第一手史料,亦为唐寅传世法书中不可多得的一件名蹟佳作。
明 唐寅《跋宋王诜江山叠翠图》 26.5 x 155cm
此卷拖尾的唐寅诗跋被装裱于(传)宋王诜〈江山叠翠图〉之后,从诗文内容来看,两件作品之间似无关系,可以独立看待。本幅内容写自作诗七言绝句七首,字字用笔精到,线条粗细变化有致,笔力雄强浑厚。结体研美,间架左倾。章法行距疏朗,气象恢弘。从款识知此作写于嘉靖元年(1522),唐寅时年五十三岁。诗文意境清新典雅,书法笔精墨妙,可谓唐寅书法中,诗、书相互衬托最为纯熟精美之作。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截至2014年9月29日
展览地点: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欢迎关注雅昌艺术网官方微信,为您带来每日精彩!微信号:A8048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