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董源的江南水墨山水画派
大家好,李安电影中的雨场景 具体起到了哪些作用 「如何描写雨天的场景」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理智与情感》原为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长篇小说。由才女艾玛·汤普森改编为电影剧本,同时她也是该电影女主角之一埃莉诺的扮演者。
该电影由李安执导并于1995年在美国上映,在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上夺得了最佳改编剧本奖,在第53届金球奖颁奖典礼上《理智与情感》被好莱坞外籍记者协会授予了最佳剧情片奖和最佳剧本奖。
另外,在第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理》片又脱颖而出,夺得最佳影片金熊奖。在这部电影中有三处雨场景,且都与片中感性的女主人公玛丽安紧密相连,但它们并不简单是玛丽安情绪的外化或是说一种塑造感性人格的媒介,它们对整个电影的叙事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理性与感性的交织该片主要讲述了两位女主人公——理性的埃莉诺与感性的玛丽安的爱情故事,最终她们都得到了真爱并踏入了婚姻的殿堂。
电影一开始诺兰庄园的主人即将去世,弥留之际年迈的主人遵循了19世纪英国父权制下的传统规约,将财产完全交给了自己的儿子约翰。
而妻子和三个女儿只能得每个月500英磅的生活费用,但老主人要求约翰发誓照顾他的继母和三个同父异母的妹妹。然而在约翰妻子芬妮的一力劝说之下,约翰决定违背诺言并且把四个女人赶出庄园。
雨场景的情感表达在电影中雨与玛丽安的一段爱情密切相关,玛丽安与威洛比的这段感情从雨中开始也在雨中结束。同样的大雨可以夹带着截然不同的情感,霏霏的细雨又可以营造出另一种氛围。
因雨生情
快要下雨了玛丽安坚持带玛格丽特出去散步,之后真的下雨了玛丽安还是兴致不减,甚至想追逐正在被乌云吞噬的蓝色的天空。
接着玛丽安摔倒在潮湿的草地上,并且扭伤了脚踝无法行走,她让玛格丽特去找人求救,此时在雨中出现一个男人骑马的身影,威洛比下马来到玛丽安身边,小心翼翼检查完玛丽安的脚后在雨中将她抱回小屋。
从该情境中可以看出玛丽安这个人物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敢于冒险和追求心之所向。同时在此处雨场景中威洛比得以登场,这为两人之间发生的事为后续两人迅速陷入热恋做了铺垫。
雨催相思
在威洛比突然离去那天,傍晚时分下起了小雨。镜头由室外切入室内,玛丽安凝视窗外雨景,其他人则因雨被困在屋内打牌看书。一副无聊的牌结束后,露西起身找埃莉诺聊天,告诉了埃莉诺她早已与爱德华私定终身。
埃莉诺震惊之余,詹宁斯夫人突然提出要带两姐妹和露西去伦敦,玛丽安突然来了兴致,屋子里一片欢声笑语。
在这场戏中玛丽安凝视窗外雨景,不难想象她可能在回忆之前与威洛比在雨中相遇的情景,毋庸置疑她正在想念威洛比。与此同时露西对于埃莉诺吐露的秘密也使埃莉诺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折磨,但理智的埃莉诺并不像玛丽安把负面情绪直接写在脸上,她隐忍了这一切并且在被邀请去伦敦时还为她母亲着想。
在该情境中,演员虽然没有直接在雨中表演,但是因为下雨促成了大家共聚一堂,屋内发生的事使得詹宁斯夫人决定带三个姑娘去伦敦(此时片中三位男性重要角色都在伦敦),衔接上了之后的精彩剧情。
同时,在该雨场景中,两姐妹在感情上都受到了折磨,但是两人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两姐妹的理智与感性的本质特征。
此处的雨场景使用了小雨,室外细雨霏霏为这场戏的开头营造出忧伤的气氛,由室外切入室的第一个镜头的起幅首先看到了凝视窗外的玛丽安,通过镜头观众不难感受到玛丽安的惆怅,此处的雨场景有一定的人物情绪外化作用。
雨衬情伤
第三处雨场景发生在姐妹两搭夏洛特的顺风车回家,经过夏洛特家休息的时候,从夏洛特门前的小山上就可以看到威洛比家。
从马车上下来后玛丽安想出去走走,埃莉诺提示快要下雨了,玛丽安依然想出去走走,此情此景与第一处雨场景产生呼应。
玛丽安走到小山上,此时雨也开始落下,玛丽安望着威洛比的房子,一边哭一边念着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之后她应该是悲痛欲绝又淋了太多雨晕倒了,布兰登上校找到她并把她抱了回来。
此处的雨场景呼应了第一处雨场景,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首尾呼应,玛丽安念的十四行诗也是她与威洛比第一次见面时,玛丽安提到的她在莎翁诗集里最喜欢的一首诗,当时两人一起背诵了。
该情境标志了玛丽安与威洛比恋情的彻底结束,同时布兰登上校在雨中救回了玛丽安也暗示了之后两人的恋情的开始。她(玛丽安)受任性脾气所累,如同她在暴风骤雨中遇险,得了重病。
象征其过分用情,反受伤害,而被布朗顿上校救回来,表示对她过分沉溺于感情的挽救。这段情节从原作演化而来,但是被赋予了劝惩的意义。
镜头由特写切到全景再切回特写,表现了雨场景是玛丽安此刻人物内心情绪的外化。此处的大雨与第一处雨场景相比都是大雨但人物情绪完全相反,与第二处雨场景中的细雨虽然都是情绪的外化但表达了哀思与悲痛两种不同的情绪。
雨场景的表现手法影片中的雨场景色调都较为低沉,通常为了表现雨的丝质感,拍摄雨场景时往往避开天空,选择较暗的背景,运用逆光或侧逆光照明,使雨丝能表现得更清楚。然而《理智与情感》中没有刻意用光去强调雨丝,但在雨声的处理上十分细腻。
电影场景要求体现剧本的规定情境,并有利于刻画人物和进行拍摄。美术师要对影片的整体空间环境作统一构思,使文字形象逐渐形成具体可视形象。
再将诸场景分类组合成若干单元场景,并分别作出分场造型处理与细节设计,包括场景的布局结构与规模尺寸,色彩基调与气氛效果,内涵情趣与动作节奏,风格与样式等。
影片的故事背景为19世纪英国,大部分场景表现了那个时代乡间上流社会的生活状态,其中三处雨场景也都在乡间。小部分场景发生在伦敦且多为室内拍摄。影片中对于建筑、服饰、妆容、用具、陈设、时尚、人物的举止和谈吐方式、语言遣词、音乐等诸多细节还原的相对到位,较为完整的呈现出了19世纪尚未被工业文明侵染的英国美丽田园生活风貌。
在这套完整的电影美术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只要加一台造雨机雨场景即可完成。《理智与情感》的拍摄于1995年4月中旬开始在德文郡的多个地点进行,首先是在萨尔特伦宅第拍摄片中诺兰庄园的镜头,温丝莱特和琼斯在这里拍摄了第一组镜头。
由于萨尔特伦宅第属国家信托所有,因此谢玛斯必须在开拍前签署协议,该组织成员也留在片场对拍摄过程仔细加以监督。剧组之后还返回拍摄了多个镜头直到4月29日结束。第二个拍摄地点是弗里特大宅(FleteHouse)。
5月份,剧组在贝瑞波默罗伊(BerryPomeroy)一间精美的乡间教堂拍摄片尾的婚礼镜头。5月10日到12日期间拍摄完成了玛丽安初遇威洛比的镜头,由于需要在下雨天到山上拍摄,因此给物流运输上带来了困难。
李安把这段镜头拍了约50次,众演员都在造雨机器下湿透了,这导致温丝莱特最终因过度换气而晕倒。拍摄中途还遇到了其它麻烦,例如温丝莱特就因腿上感染静脉炎而不得不跛行,还有一次从楼梯上摔下而扭伤了手腕。
由大致的拍摄过程可知影片中的场景多为实景拍摄。影片中的雨场景也是通过选取实景进行拍摄。在选取外景时,美术师仍然要根据剧本与导演意图提出选择外景的原则与方案。
在室内景中还要对实景进行一些加工,对其中的建筑结构、陈设道具、色彩、气氛等做一定改造,使其有利于导演的场面调度同时达到银幕上的造型效果要求,使影片具备真实性和时代感。
强烈的视觉反差
电影《理智与情感》中的雨场景与其他场景在视觉上有明显的区别。笔者从影片中分别选取了两个景别的镜头来进行比较说明。
雨场景在视觉上与其他场景截然不同。笔者认为这种强烈的视觉反差是一种强调,通过视觉直观的引起观众的注意,使观众去关注这两场大雨前后故事情节的发展趋势、女主角玛丽安人物情绪上的变化以及对于爱情和婚姻观念上的转变。
雨场景往往都伴随着雨声。片中第一处与第三处的雨场景是雷雨,在画面中出现闪电,雨声中也加入雷声,使得环境气氛更加的真实。第二处是细雨,推进剧情的同时表达了玛丽安的思念与哀愁。
在第一处雨场景中,从开始下雨,雨声就渐渐出现并且慢慢变大。在玛丽安摔倒时雨声已经达到最大,这使得剧情符合逻辑——大量雨水使得草地变滑从而导致玛丽安摔倒。通常为了表现雨的丝质感,拍摄雨场景时往往避开天空,选择较暗的背景,运用逆光或侧逆光照明,使雨丝能表现得更清楚。
然而《理智与情感》中没有刻意用光去强调雨丝,画面中往往只有部分区域能看到雨丝,但是观众仍然可以通过声音对雨的大小的有准确的感知。
之后在大雨中威洛比登场并抱起摔伤脚踝的玛丽安走回家,到家时镜头由室外切到室内,此时雨声也需随之由室外的雨声切换为室内的雨声,若是忽视这个细节,或是室内与室外的雨声差距不得当,都会使影片的真实性受到影响。
第二处雨场景由两个雨景空境拉开序幕,然后接玛丽安凝视窗外雨景的镜头转到室内,从而进入室内的叙事。在这里演员没有直接跟雨接触,观众在此处也会专注于人物的对话而忽视此时正在下雨。
笔者在几次拉片中也没有特别注意,直到将片中三个雨场景单独拎出反复观看的过程中,发现第二处雨场景中,虽然所有的调度与对话都在室内进行,但随着室内人物的走动、摄影机位置的改变,室外本来就不大的雨声也有着细微的变化,而且随着这场戏的结束,雨声也戛然而止。
这种对声音细节精准的把控令人肃然起敬。有别与前两处雨场景的是第三处雨场景加入了背景音乐。其中的音画关系为音画同步——玛丽安开始往小山上走时,音乐渐渐响起;当玛丽安走在山坡时,音乐节奏越来越强烈,当玛丽安到达山顶望着威洛比的房子同时背诵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时,音乐也高潮迭起。
随着玛丽安爬山的过程中,雨声也愈来愈大。此时她的心情沉重,在雨中一步一步坚定的往上走,不像第一处雨场景中因为快乐的追逐天空而摔倒。声音设计师首先赋予了画面应有的声音,充分展示了影片中声音世界的真实性和环境感,同时加入背景音乐,使影片达到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