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京剧还有哪些道具让你感觉特别富有艺术特色「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菜品」

时间:2022-12-22 09:17:16 来源:听戏APP

大家好,京剧还有哪些道具让你感觉特别富有艺术特色「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菜品」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京剧特技

京剧表演中的高难度技巧。因技术性强,故须经过专门训练才能掌握,多用于某类特定剧目或特定情境,作为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活动,交流人物之间的特定思想感情,烘托戏剧气氛,加强艺术效果的特定艺术手段。

有的借助于服饰装扮,如耍帽翅、耍翎子、耍水袖、耍大带、耍髯口、耍甩发等;有的利用砌末(道具),如扇子功、手帕功、椅子功、耍素珠、耍旗、耍盘子等;有的夸张表情、动作,如变脸、喷火、吃火、耍牙等。武打中的“大出手”以及宝剑入鞘、入锤叠立等,亦属于特技范围。

水袖功

水袖是手势的延长和放大的。有很多思想感情,如果单纯用手势来表达,不够充分或不够鲜明强烈。因此演员利用水袖作出丰富的动作,夸张地表达人物的复杂感情和变化多端的心理活动。这种技艺叫作水袖功。

运用水袖的具体姿势多达数百种,如投袖(抖袖)、掷袖、抛袖、挥袖、抓袖、撩袖、挑袖、背袖、翻袖、扬袖、折袖、叠袖、搭袖、打袖、抓袖、绕袖、甩袖等多种名目。水袖技巧的基本要领,在于肩、臂、肘腕、指等各个部位的协调配合,演员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熟练地掌握水袖的性能和动作要领,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程砚秋曾将水袖的基本动作归纳成勾、挑、撑、冲、拨、扬、掸、甩、打、抖十种,这些基本动作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组合,可以表现出多种感情。

帽翅功

演员运用纱帽翅的不同方向、力度的旋转和颤动,以表现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心理活动,称帽翅功,亦名“翅子功”或“展功”,又名“耍纱帽翅”。

帽翅旋转和摆动的方向,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或绕圆圈。表演时可以双翅齐动,也可以单翅摆动,单翅摆动的难度较大。耍帽翅功多用于人物情绪激动、焦虑、沉思、内心矛盾尖锐、慌乱或狂喜等情境。《铡美案》中驸马陈世美的金银二色,上缀红绒球,两耳垂丝穗的驸马翅。然而更多的则是黑色圆形的乌纱帽,两边插的帽翅有方、园、尖三种,分别称为方纱、圆纱、尖纱。

翎子功

翎子功即舞动翎子的技巧、俗称“耍翎子”。各个行当都用,小生用得最多,故有“翎子生”一行。耍翎子的技巧有单掏翎、双掏翎、单衔翎、双衔翎、及绕翎、抖翎、摆翎等多种,配合各种各样优美的身段,可以表达喜悦、得意、气急、惊恐、忧虑等各种感情和神态。

按旧例,草莽英雄如《九龙山》的杨再兴、《盗御马》的窦尔墩,旧时的外邦君主将帅如《挑滑车》的金兀术、《苏武牧羊》中的单于王等都戴翎子,同时加戴狐尾。神怪妖魔如《青石山》中的周仓、《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等也多插翎子和加戴狐尾。

跷功

“跷”又叫“跷板”。木制仿小脚形,分为“硬跷”和“软跷”。硬跷用于武旦、刀马旦。软跷用于花旦、泼辣旦等。跷功称“踩跷”,即模仿封建时代缠足妇女行走的姿态的动作。表演时,演员双脚掌各缚“跷板”一块,外套绣花鞋,着大彩裤遮住真脚,而将“小脚”露出。

跷功属于高难技术,训练时非常艰苦,演员须能踩跷走碎步、跑圆场、打把子、甚至跌扑、打出手。由于跷功是对妇女缠足陋习的模仿,现在已经被废除。但作为形体训练的手段,跷功的废留仍待探讨。

髯口功

京剧表演中常借舞弄髯口的动作来展示人物的心情,俗称耍髯口。耍髯口的技巧有搂、撩、抄、撕、甩、绕、抖、吹等多种。其中有些是单项动作,有些可以组合起来使用必须与舞蹈身段相配合,才能表达人物特定的思想感情。

帽翅功

京剧中的扇子,并不是扇凉工具,而是特殊的舞蹈工具。演员常借助于手中的扇子做出各种动作,用以表现剧中人物的感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应用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各个行当均有此功,但以小生、花旦、闺门旦等使用较多。舞台上使用的扇子有:大折扇、小折扇、团扇、竹扇、鹅毛扇、芭蕉扇等,各有不同的使用技巧。基本动作大体有:挥、转、托、夹、合、遮、抛、扑等。

手绢功

源于二人转,多用于“三小戏”。手绢是舞蹈道具,有四角和八角两种。旧时旦角所用的多为四角手绢,耍法有里外翻花、里外挽花、抖花等,手绢一般不出手,近年多发展唱成手绢出手,技艺高超,有叼绢、托绢、转绢、踢绢、抛绢、弹绢等多种名目。手绢能耍出多种美妙的舞姿,形体动作美丽活泼,烘托戏剧气氛,又可作为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手段。

椅子功

演员利用道具椅子进行表演,称为椅子功。耍弄椅子有很多繁难技艺,多用来表现人物暴躁性格和激动情绪。如《通天犀》中的青面虎,《钟馗嫁妹》中的钟馗。

打出手

又称“踢出手”,俗称“过家伙”、简称“出手”。常和武打“档子”相互穿插连接,但又是自成格局的武打套数。以一个角色为中心,称上把,另有几个抛扔武器者称为下把,相互配合,作抛、掷、踢、接武器的特技表演

变脸

用于表现剧中人物情绪的突然变化,或惊恐、或绝望,或愤怒等。变脸最先用于神怪角色,明代已有这种化妆,但那是演员进入后台改扮,后世逐渐发展为各种当场变脸的手法,称为表演特技。变脸特技以川剧最为出名,京剧变脸是由川剧移植而来。(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