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展览:徐雪村和他的《溪山访友图》长卷
大家好,郧西民歌集「豫西调」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郧西三弦第四代传人查茂华(右)与郧西三弦第五代传人张久政(左)。
悠扬的曲调,朗朗上口的唱词,或农闲之时,或谁家操办红白喜事,几个人坐在一起,几把弦、一副板儿,自弹自唱,或你弹他唱,或一唱众帮。叙掌故、道历史、话俏皮、逗诙谐,家长里短,生动活泼,一派原生态的模样表现出浓厚的乡土生活气息,这便是最纯正的郧西三弦。作为省级非遗项目,郧西三弦已经流传了近两百年,它不仅没有在岁月的流失中消沉,反而相继走上市、省、国家级文艺舞台,成为一种当下流行的地方曲艺,受到专家和观众们喜爱。
融三省精华所创
200年前诞生于马安
在郧西,喜欢听郧西三弦的人不少,会唱郧西三弦的人同样很多。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曲艺小种,在秦巴山里经历了近200年的传承创新,成为郧西人自己独有的文化特产,散发着芳香,闪耀着光彩。
时间回溯到清道光年间(1821至1850年),相传郧西马安镇的艺人刘家江,当时为了糊口,经常穿梭于湖北、河南、陕西等地卖艺。为了迎合当地人的欣赏习惯,他刻意收集、研究各地的民间曲调,依据多年经验进行融合,逐渐形成了以郧西地方小曲为主,交融陕西民间清曲、河南大调曲子的特点,经过民间艺人代代口传身教,传承至今的一种民间弹唱艺术。
郧西三弦是否诞生于郧西?刘家江真的是郧西马安镇人吗?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在1980年郧阳地区文化局编纂的《郧西三弦曲牌、唱段选》中,明确说明郧西三弦的创始人是郧西马安人刘家江。此人以说唱为职业,吹、拉、弹、唱样样都行,经常来往于鄂、陕、豫各县,以演唱营生。为了使演唱受欢迎,他在流动演唱中,十分注意熟悉和研究各地的民间音乐,以丰富声腔艺术。通过刘家江等人的长期实践,湖北省内流行的小曲同陕南一带流行的河南大调曲子等熔为一炉,并与本地的语言音调结合产生新腔,从而形成了具有鄂西北乡土特色的地方曲种——郧西三弦。
在马安镇,相较于其他姓氏而言,刘姓并不算大姓,经当时调查组多日研究,最终才在马安镇惠家河村村民刘木坤家中发现刘氏家谱,里面的信息与刘家江的本人信息相符。
据刘木坤介绍,刘家江自幼家贫,漂泊四方,卖艺为生,四海为家,这也与刘家后人的回忆相符。
据《中国曲艺志》及相关文献记载,1850年左右,刘家江的郧西三弦曲调成型后,以马安惠家河为中心,通过四通八达的古道,迅速向四面八方传播。
通过资料和当地人口述,可以确定的是,在清道光年间,确实有刘家江这样的一位“江湖艺人”,而且他确实为郧西马安镇人。
郧西三弦第四代传人查茂华(右)与郧西三弦第五代传人张久政(左)。
非遗活态传承
彰显郧西魅力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郧西三弦录入《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湖北分卷》,并成功跻身全国83个曲种名录。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郧西三弦已经有了专业的表演剧团,曾经的“闹地玩儿”已经被现代化的剧场舞台表演所替代,表现形式焕然一新,以表演唱、伴舞唱、朗诵唱取代了过去以坐唱为主的单一形式,使这一民间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与风采。新编郧西三弦在传统郧西三弦的基础上,取其精髓兼收并蓄,对词、曲、表现方式进行了改编和创新,简洁明快,清丽典雅,给“郧西三弦”赋予了新的审美情趣。
从清道光年间至今,郧西三弦已经走过了近200年的春秋,传承人也在不断更新。据郧西县文旅局记录,从创始人刘家江至今,先后传到过甘瞎子、杨光汉、李少楼、陈文鼎、罗传弟等手上。随着一批批新鲜面孔的加入,郧西三弦如今已发展了第四代、第五代传承人。
在郧西,喜欢听郧西三弦的人一定知道其第四代传承人——查茂华。查茂华能唱、能弹、能编唱词唱腔,同时他还是新编郧西三弦的创编人,一些新的曲牌均为他所编创。
查茂华今年已经83岁,退出表演一线的他仍在坚持创作。据不完全统计,查茂华通过搜集整理、创作,共计写下20多个三弦折子,多次获奖。
2004年,在我市举办的“黄鹤美育节”大赛中,査茂华创作的《深山红烛》荣获一等奖;2006年,査茂华创作的《飞身崖传说》获湖北省“楚天群星”银奖,并在我市第三届民歌大赛中荣获金奖;2008年,我市“柳林春晓杯”音乐汇演大赛中,他创作的《一江清水进北京》荣获金奖。2009年,郧西三弦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同年,查茂华被授予湖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不仅在全省大放异彩,在查茂华等人的推动下,郧西三弦在全国也开始崭露头角。2011年,由查茂华师徒表演的郧西三弦《织女回乡》选段登上央视大舞台,在全国人民面前亮相。2013年1月,查茂华被湖北省文化厅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代表性传承人,后被授予十堰“民间艺术家”荣誉称号。
2019年,郧西三弦走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郧西三弦响彻全国
今年42岁的张久政是郧西三弦第五代传承人,自小就喜爱音乐的他,2010年正式参与到郧西三弦的表演中,并加入郧西七夕文化传承中心,成为一名专业的郧西三弦表演者。
“我们每年都会登上大大小小的舞台,年均差不多有200场表演,每场两人至18人不等,包含主唱、伴唱、舞蹈演员等。”张久政说,郧西三弦是郧西家喻户晓的民间小调,逢年过节总能听到耳熟能详的三弦乐曲,一些经典的曲目小孩子也都会唱。
随着查茂华、张久政等一代代人的传承,经过不断沉淀,如今的郧西三弦已经有了专业的表演剧团,曾经的“游方艺人”的曲调已被现代化的剧场舞台表演所替代。
郧西三弦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广,但对于非遗项目来说,“传承”仍是最难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张久政在不断培元固本的道路上,和查茂华一起推动三弦的传承工作。他们在郧西七夕节文化传承中心开设了三弦乐器班,招收小孩从小学习郧西三弦文化,以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三弦,爱上三弦。
今年七夕节,张久政表示,他和团队将再次为全国人民弹唱三弦。“在8月4日晚举办的2022年郧西天河七夕文化旅游节中,我们将联袂带来郧西三弦《织女回乡》,让郧西三弦再次响彻全国。”张久政说。
“天上七夕·人间郧西”。作为省级非遗项目郧西三弦的发源地,刘家江、甘瞎子等传承人虽已不在世,查茂华也年事已高,但他们的郧西三弦曲目早已走出寻常巷陌,飞越汉江长江,枝繁叶茂、姹紫嫣红。郧西这座鄂西北小城也将借着郧西三弦,凝聚天地之灵气,传承千古之繁荣。(十堰晚报秦楚网全媒体 记者 周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