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2016年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六批非物质传承名单」

时间:2022-12-29 15:57:28 来源: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

大家好,2016年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六批非物质传承名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1月2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新增9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7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其中,青岛共有八大类别19个项目上榜。至此,我市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增至74项。

其中,洼里盘鼓、辛氏锲金画、麦秆剪贴(麦草画手工技艺)、青岛高家糖球制作技艺、古法花生油压榨技艺、编织技艺(渔网编织技艺)、民间礼俗(崂山鲅鱼礼俗)等7项,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唢呐艺术(胶州吹打乐)、秧歌(宝山地秧歌)、木偶戏(莱西木偶戏)、螳螂拳(太极梅花螳螂拳)、螳螂拳(七星螳螂拳)、酒传统酿造技艺(寺后老烧锅酒传统酿制技艺)、酒传统酿造技艺(琅琊酿酒工艺)、传统古琴制作技艺(九嶷派斫琴法)、锔艺(陈氏锔艺)、锔艺(王门锔)、茶传统制作技艺(崂山绿茶制作技艺)、海产品制作技艺(海鲜腌制技艺)等12项,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2021年,我市四级非遗名录项目建设不断健全

新公布了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市级名录项目数达207项;

新增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项,

总数达16项。

非遗名录的不断充实,

为下一步我市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打下了良好基础。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本次新增的19个上榜省级名录的非遗项目

1.洼里盘鼓

传统音乐

洼里盘鼓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主要发源传承于城阳区洼里社区。以鼓乐辅以舞蹈动作为实践方式,鼓手依谱行进间演奏,主要乐器是鼓、大镲和令旗,鼓镲手随令旗盘旋行进。洼里盘鼓鼓谱为套曲结构。演奏为齐奏形式,鼓为大扁鼓,镲为大镲,声势豪迈,具有振奋精神凝聚人心的气势。

项目保护单位洼里社区采取的保护措施有:对老一代传承人的表演进行录像,并给予生活补贴和传授技艺扶助金;组成联合传承表演团队,成立流亭小学洼里盘鼓少年队。

2.辛氏锲金画

传统美术

辛泽荣锲金画艺术技法起源于清代,为家族世代传承。锲金艺术技法是人工用刀具在金属板上进行雕刻的一种技艺,具有独特雕刻技巧和手法,被称为“闪光的白描”艺术形式。

项目保护单位青岛慧宝艺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采取的主要保护措施有:每年都要投入资金做传承保护工作;建立和扩展了固定的培训基地;设有慧宝艺术馆,艺术馆主要展示中国锲金画及制作过程;把公益培训的重点放在“非遗进校园”,使青少年了解了该项技艺。

3.麦秆剪贴

传统美术

麦秆剪贴(麦草画手工技艺)具有两千年的历史,是以小麦秸秆为原料,经过选、浸、漂、熏、刮、推、刻、烫、绘、剪、裁、印、贴等多工序制作而成的工艺绘画。

项目保护单位青岛秦汉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的主要保护措施有:成立项目的保护传承领导小组;加大资金投入和研发规模,对中小学生开放免费参观和研学;加强宣传和培训。

4.高家糖球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青岛高家糖球制作技艺起源于清光绪后期。传承百年的青岛高家糖球制作技艺主要由选料(选优质大金星山楂、优质白砂糖及芝麻等辅料)、清洗山楂、穿山楂串、熬糖、山楂串裹糖、粘裹芝麻等传统工艺组成。其制作的糖球在海云庵糖球会上受到欢迎,逐渐创出了高家糖球的名声。

项目保护单位青岛市市北区高家兄弟食品厂采取的主要保护措施有:加强传承队伍建设;每年拿出8-10万元用于相关传承传播活动;定期进行高家糖球制作技艺和传承历史的教育培训;复建了传统手工制作糖球展示区。

5.古法花生油压榨技艺

传统技艺

古法花生油压榨技艺起源于青岛市崂山区,距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依据胀楔压缩的物理原理对粉饼进行挤压出油的技艺,包括选籽、烘晾、炒籽、破碎、轧胚、蒸胚、炒胚、制饼、装膛、插楔、撞榨、分段取油、过滤储存十三个环节。

项目保护单位采取的主要保护措施有:建成多个项目传承基地,其中包括古法榨油作坊、崂山古法榨油博物馆;对古法花生油压榨技艺进行挖掘,收集了部分遗落在民间的崂山古法榨油的老木榨、老石碾、石锤等器具;发掘历史,并拍摄《寻找崂山古法榨油》纪录片一部。

6.渔网编织技艺

传统技艺

渔网编织技艺起源于清代,手工编织渔网技艺在红岛地区流传甚广,从事渔业捕捞活动的亲属大多都掌握这一技艺,渔网从选料加工到渔网成型十多道工序全部由手工完成,近海用有底网、抄网、幢网、旋网、插网等。当前,机器织网替代了手工织网,但是,补网还用要用传统的手工织渔网的方式。

项目保护单位青岛韩家民俗文化有限公司采取的主要保护措施有:修建了韩家民俗村,建设恢复制作渔网的作业场景;青岛市渔盐文化博物馆已搜集整理了各种渔网,并陈列展出;设立韩家村塾,教授村塾的孩子们学习割绳、织网等传统技艺。

7.崂山鲅鱼礼俗

传统民俗

崂山鲅鱼礼俗,也称为“鲅鱼礼”,是明晚期产生于崂山沙子口一带渔村的特色民俗。近代以来传遍整个崂山沿海区域,并逐渐扩大其辐射范围。在崂山沙子口村镇,每年春季鲅鱼上岸,女婿要给老丈人(岳父)送两条新鲜大鲅鱼以示孝敬,故而当地民谚:“鲅鱼跳、丈人笑”。

项目保护单位青岛市崂山区水产商会采取的主要保护措施有:承办沙子口鲅鱼节,举办以“鲅鱼之礼”为主题的活动;举办民间鲅鱼烹饪大赛,丰富鲅鱼礼俗内容。

8.胶州吹打乐

传统音乐

胶州吹打乐起源于大型祭祀活动,有800年以上的历史。胶州吹打乐以吹、打演奏为主,有独立演出和附属于其它演出两大形式。独立演出主要是红白喜事、节庆庆典等活动,附属演出形式为胶州秧歌、地方杂耍、戏曲等艺术形式进行伴奏和烘托气氛。

项目保护单位胶州市文化馆采取的主要保护措施有:每年聘请吹打乐传承人全年常态化开展公益培训;以传承人为主成立胶州吹打乐创作团队以及专业表演团队。

9.宝山地秧歌

传统舞蹈

宝山地秧歌,俗称“耍耍儿”“三道弯”等,起源于明末清初,形成于清中期,发源于宝山乡(今青岛市黄岛区宝山镇)黄山后村,主要流传于古代胶州南乡及灵山卫扒山村一带,是当地影响较大的民间舞蹈。

项目保护单位青岛市黄岛区宝山地秧歌传承中心采取的主要保护措施有:设立500平方米的非遗传承室,用于排练和培训;推动“名家带徒”的地秧歌传承模式;拨款购买音响设备、道具、服装,并给予演出补助。

10.莱西木偶戏

传统戏剧

莱西木偶戏起源于清代同治年间。莱西木偶戏也叫“头子戏”,属于杖头木偶,通常由七八人协作表演,两三人伴奏,一两人演唱,三四人操纵木偶。舞台一般四乘六米见方,支起1.7米高的帷幕,演员在帷幕里面表演,观众在帷幕外面观看,行当、角色均有严格要求。唱腔以吕剧、京剧、胶东大鼓、柳腔为主,伴奏的乐器有京胡、二胡、鼓、锣、钹子等。

项目保护单位青岛大汉偶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采取的主要保护措施有:用文字(专著、论文、档案材料)、录音、录像、照片、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莱西木偶戏的剧本、唱腔、演出过程等,进行了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举办公益培训,组建莱西木偶艺术团,每年参与国际国内各类演出。

11.太极梅花螳螂拳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螳螂拳(太极梅花螳螂拳)起源于清代,发源于山东省烟台市庙后村,主要流传于山东省及东北地区。“螳螂拳谱”的六字纲要中写道:“刚柔、虚实、阴阳”,内涵与太极不谋而合,故称“太极”,其手法精密,路线弧形旋转,手无单行而连发,招法一环扣一环,环环相绕,恰似梅花朵朵瓣瓣相连,故称“梅花”。

项目保护单位青岛郝斌太极梅花螳螂拳推广中心采取的主要保护措施有:多次参加国内外的武术比赛和武术交流;培训学艺者3000多人,多名学艺者在各类比赛中获奖,为大学生中的武术爱好者进行公益授课。

12.七星螳螂拳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七星螳螂拳是我国古有的一种拳术,由明末清初王郎所创,主要流传于胶东地区。其特点刚柔相济、长短互用、勾搂缠封、变化无穷。讲究长打短、快打慢。其练法步到拳到,攻则以七长而进、守则以八短为本贯穿紧凑,一气呵成。

项目保护单位平度市明村镇人民政府采取的主要保护措施有:积极参加公益传习展出活动;对残损拳谱秘笈和误传、误记的拳谱进行勘对、校正;进行保护性的巡访登记。

13.寺后老烧锅酒传统酿制技艺

传统技艺

蒸馏酒传统酿造工艺(寺后老烧锅酒传统酿制技艺)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厂址坐落于夏庄街道寺后社区,该地区盛产优质高粱、玉米和小米,并毗邻崂山水库和白沙河优质水源。该技艺主要由制麯、粉碎原料、甑锅蒸煮、入池发酵、蒸馏接酒、老熟勾兑等17道工序环节组成。

项目保护单位采取的主要保护措施有加强传承队伍建设,在公司自然传承框架下进一步加强了传承群体的组建,保证传承资金投入;定期对传承人和员工进行寺后老烧锅酒酿制技艺和传承史的教育培训,复建了民国烧锅作坊展示传统技艺等。

14.琅琊酿酒工艺

传统技艺

酒传统酿造工艺(琅琊酿酒工艺)起源于春秋战国,民国以前分散于泊里、王戈庄、红石崖、柏乡等乡镇私人烧锅,其酿酒工艺包括酒曲的制作鉴评、近海老窖的维护、海洋生态菌种的培育、入库储存老熟,沿用“老五甑”古法,历经33道工序、176个工艺环节。

项目保护单位采取的主要保护措施有:逐渐增加专项投入,加大对琅琊酿酒技术的保护力度;建立了琅琊酿酒工艺历史文化博物馆,充分挖掘、整理琅琊酿酒技艺;成立了专门的技术队伍进行酿酒工艺的保护和研究。

15.九嶷派斫琴法

传统技艺

传统古琴制作技艺(九嶷派斫琴法)起源于民国。九嶷派斫琴法有一整套独特的工序编排,斫制时讲究适材而斫,工序严谨,形为音辅,有着非常鲜明的特色。斫制的古琴取音清健、刚健而雄浑,体现了九嶷派古琴艺术刚柔兼济的特点。

项目保护单位青岛市古琴协会采取的主要保护措施有:目前已与青岛市平安路第二小学开设“九嶷派斫琴技艺传承班”,与青岛市实验高级中学建设古琴馆,作为传承和教学基地。

16.锔艺(陈氏锔艺)

传统技艺

锔艺(陈氏锔艺)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通过200多年来的不断发展、钻研与创新,使其更具有其独特的修缮工艺,从传统的金缮手法改进为金缮加内嵌锔钉手法、外锔钉手法和古瓷器的无痕修复、内嵌钉无痕修复、包盖包到墙底一气呵成等独门技艺。

项目保护单位采取的主要保护措施有:设立工作室与博物馆,专门保护、传承、传播陈氏锔艺项目;进社区、进学校,进行公益培训;出版相关书籍、录制相关视频。

17.锔艺(王门锔)

传统技艺

锔艺(王门锔)起源于乾隆年间。“周氏锔艺”师承王振海,其祖上曾是皇家御用锔匠,传承的是家族24样72种136道宫廷细活绝技。对传承人技术、艺术性要求高,操作须一次到位,除了以锔钉锔合裂纹,还利用锔瓷技艺可在不同器型的载体上镶嵌修饰。

项目保护单位市南区舒雅居锔艺坊采取的主要保护措施有:建立“周氏锔艺-锔瓷艺术馆”并纳入青岛市社会课堂,面向全市中小学生讲解宣传锔艺知识;主动面向学校、社区、乡村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办公益传习班与讲座等。

18.崂山绿茶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绿茶制作技艺(崂山绿茶制作技艺)起源于清光绪年间,主要流传在崂山一带。崂山茶作为中国纬度最高海岸山地茶(北纬36°),因北方昼夜温差大,茶树昼间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茶叶营养物质丰富,再经过晒青、掠青、摇青、杀青到烘、焙、揉、捻多道传统工序,具有“香高、味醇、耐冲泡”的特色。

项目保护单位采取的主要保护措施有:主持起草了《崂山绿茶》国家标准;建立茶博物馆,并对外开放;崂山茶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准产品保护和证明商标保护,实现了崂山茶的地域性保护。

19. 海鲜腌制技艺

传统技艺

海鲜腌制技艺起源于清代中期,主要流传于胶东地区。海鲜腌制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卤鲜,“一卤鲜”是胶东民间口语,即用盐稍微“卤”一下鲜鱼使之不变质并保持一定鲜度的海鲜腌制技艺。

项目保护单位青岛市一鲁鲜食品有限公司采取的主要保护措施有成立了以公司法人代表为组长的“海鲜腌制技艺”传承保护小组;保存传统工具,设立专门的传承活动场所、作品制品展厅及制作工艺展示区;对老一代传承人进行走访,帮助他们解决在技艺传承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END—

丨声明: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及时联系小编,我们会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