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勾栏瓦舍是宋时期民间音乐艺术的演出场所「宋代市民音乐的发展」

时间:2022-12-30 16:21:27 来源:局小乖简史

大家好,勾栏瓦舍是宋时期民间音乐艺术的演出场所「宋代市民音乐的发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瓦子勾栏是宋元时期市民音乐活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娱乐场所,也是宋代社会音乐风貌的缩影,瓦子勾栏中的音乐表演极具商业性,其彰显着宋代音乐文化的新风貌。宋元时期的发展正处于一个从外延到内涵不断深化的阶段,国家政治建设发生极大的转折,市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文化方面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市民音乐得以蓬勃发展,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植根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对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一、瓦子勾栏乐人群体分析

瓦子勾栏乐人是指在瓦子或勾栏中从事音乐活动的乐人,根据乐人是否编入乐籍,可划分成官属乐人与非官属乐人。所有的官属乐人因同属于乐籍制度管理可视作一个群体。其次,非官属乐人是指没有编入乐籍的乐人,其以民间乐人为主,所有的非官属乐人也视为一个群体。

1、官属乐人

官属乐人指各级地方官府中的在籍官属乐人,官属乐人不仅服务于宫廷、地方官府机构,还面向城市中的茶楼酒肆、瓦子勾栏,因此官属乐人的音乐活动面向社会传播,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主导作用。宋代教坊是宫廷音乐机构,主要从事燕乐的创作与表演,教坊乐人的活动踪迹上至宫廷下至民间的瓦子勾栏、茶楼酒肆等商业性娱乐场所,其将宫廷音乐的表演风格带到民间,这促进了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的交流与融合。

2、非官属乐人

官属乐人属于贱民阶层,而非官属乐人不属于乐籍制度管理,其是平民身份。非官属乐人在演艺上具有自主性、自由性的特点。乐人的职业身份多种多样,有专门在勾栏中表演的职业乐人,还有低级官吏、文人、商人、医生、僧侣等群体。从非官属乐人表演的内容来看,其以"说话"伎艺为主,其音乐性、艺术性显然不如职业性乐人强。另外,非官属乐人的身份具有多样性,其从艺的动机也不同,商人从乐反映了市民的地位的不断提高,职业的自主选择权利得到加强,对从艺人员的偏见逐渐淡化。

二、宋元时期市民音乐的重要特征

1、具有专门的演出场所

在宋元时期出现了许多专门搞音乐活动的艺术场所,而这些场所大多是由以往的经济贸易中心发展演变而来,比如常见的瓦子。在瓦子当中还有勾栏,顾名思义,就是用栏杆或者其他工具来将音乐活动的表演场地与其他功能区分割开来,这在当时极为流行。瓦子勾栏是两宋市民音乐的主要的娱乐商业场所,是一个具有服务性质的、大众休闲和消费性质的综合性音乐活动商业性场所。

据历史记载,北宋时期的都城当中就拥有相当规模的瓦子场所,且地理位置分布均匀,满足了市民阶层的需求。到了南宋时期,瓦子场所的数量剧增,是北宋时期的三倍左右,市民音乐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2、常见的组织形式——戏班

宋元时期瓦子勾栏的兴盛促进了戏剧的繁荣,戏剧演员的组织形式以戏班最常见。戏班是指戏剧演员们的集团,名称起源于宋代。戏班按照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可分为由亲缘关系组成的戏班和非亲缘关系组成的戏班。其中的亲缘关系是指以家庭成员或亲族为团体的戏班,又可称之家班。瓦子勾栏的演出主要由民间乐人组成的职业戏班经营。

如《汉钟离度脱蓝采和杂剧》第一折:"俺在这梁园城一交却又早二十年。"

蓝采和戏班在梁园棚内勾栏中作场长达二十年,不仅如此,蓝采和所在的勾栏只由自己的戏班乐人演出,并无其他乐人演出,另外,勾栏的宣传活动与日常管理皆由其戏班独立完成,可见蓝采和戏班是勾栏的经营者兼表演者。

3、表现形式多样

宋代市民音乐的表现形式多样,为了满足不同阶级不同市民群众的生活需要,不仅是单纯地局限于皇宫大院的宫廷乐舞,但也不完全意味着它的表现形式就直接由高雅变成了通俗,宋代的市民音乐主要流行在市民中间,所以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民族歌曲和舞蹈、古书说唱和戏剧表演、器乐演奏及武术杂技等多种表演形式。

除此之外,还产生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即"杂剧",所谓的杂剧,根据字面意思可以理解成多种艺术形式的大杂烩,融合了戏曲、歌舞、杂技等多种艺术内容,曾一度很受到人民群众的热捧和追逐。杂剧兴起于唐朝,到北宋时期变成了一种更为繁盛普遍的艺术形式,史称宋杂剧。宋代的戏曲为我国后来的戏曲艺术做好了基础,元代便形成了我国戏曲艺术的第一次高潮。

4、内容具有创新性

宋杂剧就是在百戏、歌舞戏等艺术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杂剧既囊括了这些艺术形式的优点,又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特点,进而能够在诸多的音乐形式中脱颖而出,获得人们的喜爱。宋杂剧的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具有情节和舞台冲突,因而能够做到引人入胜,吸引更多的观众。

宋代曲子词在这一阶段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是一种需要唱词与音乐相互配合的音乐形式,这种音乐形式的出现能够给人们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这种词调歌曲的艺术形式在宋朝的发展很繁荣,这不仅与宋词有着紧密地联系,与市民需求也有极大地联系。宋词的创作与繁荣成就了宋代词调音乐的流行与繁荣,词调歌曲源于隋唐时期,流传至宋时被称为"宋词""小调",加上音乐则成为了所谓的词调歌曲,一度成为宋代流行的歌曲形式,为以后的词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汉乐府、元杂剧、清明小曲等。

三、市民音乐兴盛的原因

1、城市经济的发展

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是市民音乐繁盛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市民音乐有着较大的影响。宋代工商业空前发展,出现了不少规模盛大的城市,如在唐代十万户以上的城市有十余座,到了宋代则达到四十多座,如汴京、成都、兴元(陕西南部)、广州、泉州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的发展,繁盛的城市给音乐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人口的集中更是为音乐的流动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对音乐的现实性、艺术性、群众性、社会性等起推动作用。由此以城市为中心的市民音乐大盛。

城市艺术活动场所的出现,推动了音乐的发展。随着商业的需要城市中产生了大型娱乐场所集中的地方瓦市也称为瓦子,瓦子里许多用栏杆围起来的民间艺术演出场子称为勾栏或游棚。在北宋汴梁的瓦子中有勾栏五十余座,较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瓦市不仅为市民手工业者、商贩、军士、农民等提供娱乐场所,还肩负着在元宵、元旦时和一些寺庙举办宗教节目,举办着较为广泛的民间艺术活动。

2、思想文化的交流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有兼容精神的朝代,这种兼容精神表现在宋代雅俗互融的关系上。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队伍的壮大,上层社会慢慢以宽容的态度接受世俗流行的下层文化,形成了一种由雅而俗、俗中求雅的发展道路。

宋代市民音乐的兴盛也与音乐文学的结合紧密结合,如宋代戏曲、说唱等音乐形式中使用了大量文人创作的作品,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郑光祖等人创作了一系列像《窦娥冤》、《拜月亭》、《西厢记》等优秀作品。音乐作品和文学的结合提高了音乐内在的艺术魅力,更加具传播价值。由此可见,市民音乐的兴盛离不开思想文化基础作为铺垫。

3、音乐发展的客观规律

随着宋代封建制度的衰微,资本主义制度开始萌芽,新兴阶级的不断出现,使得统治者更加急于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体现在音乐上即雅乐伴随着封建制度的衰微,形式越来越僵化,而与之相对的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市民音乐开始逐渐成为主导。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统治者的地位开始瓦解,曾被他们当作政治教化工具的音乐也还是渐渐失去了中心位置。

在宋代,宫廷雅乐更多的是作为教化和挽救封建制度的工具,并不是从大众本身所需要的艺术性、音乐性、娱乐性出发的。因此,宋代市民音乐的兴起与发展、宫廷雅乐的逐渐衰微,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四、结语

宋元市民音乐文化的繁荣,是中国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就音乐性质而言,中国音乐发展的主流由宫廷转向民间,由贵族化转为平民化,民间音乐步入商品经济的领域;就音乐形式而言,中国音乐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由歌舞大曲转为戏曲音乐,标志着剧曲音乐时代的到来。同时,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无论是音乐还是其他的艺术,只有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广大人民生活的诉求,才会在文化发展的长河里永不停息,才会始终保持着欣欣向荣的生命力,才会深深地镌刻在历史和人民的心目中!

参考文献:

1、吴晟《瓦舍文化与宋元戏剧》

2、刘小雨《浅析宋代市民音乐兴盛的几方面因素》

3、戴雨薇《宋元时期瓦子勾栏乐人群体研究》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