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艺术家的灵感来源于「创作灵感的来源」

时间:2022-12-30 16:53:16 来源:印客美学

大家好,艺术家的灵感来源于「创作灵感的来源」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没有一种心灵的火焰

没有一种疯狂式的灵感

就不能成为大诗人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


人类的灵感从哪来?


202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ück)。


这是继16年鲍勃·迪伦以诗人身份得奖后,诺奖再度颁给诗人。


其获奖理由是:“因为她充满诗意的声音、朴素的美,使个体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奖项颁布的消息一传开,小印立刻就看到了铺天盖地的讨论,除了每年都要被拉出来叹惋一遍的坊间热门人选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声音表达着对这位大洋彼岸女诗人的好奇——


她是谁?有什么作品?为什么能得诺奖?


的确,露易丝·格丽克在中国还是一个让人感到陌生的名字,除了专攻外国文学的研究者和诗歌爱好者,可能不会有太多人涉猎到她的作品。



格丽克目前已出版了12本诗集。2001年,格丽克被授予象征诗人终身成就奖的波林根诗歌奖;2003年,获得国会图书馆授予的桂冠诗人称号。


小印是有私心的,啊,诺奖终于又给到诗人了!!!


高度凝练的表达方式让这种艺术形式掌握了一种不朽的生机,诗人与灵感丰盈几乎能划上等号。



诗人,似乎总能得到灵感的偏爱。


而且这种羡慕,在每个独自面对发光的电脑的深夜里,达到了高潮……


每个秃头的深夜,都是对许多人生议题哲学议题的致敬。一到没思路没灵感的时候,小印就会陷入沉思:


人类的灵感是从哪里来的?


一颗苹果是能砸出两种惊喜:一种是万有引力定律;一种是果糖摄入规律。


前者所迸发出的思维火花,才是灵感;后者,则仅仅只是果腹感。



灵感,也叫灵感思维,指的是艺术、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


一个人会在对某件事冥思苦想的时候突然获得灵感,就像在某个瞬间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脉。



其实,古代美学家对于灵感早有研究,甚至可以一直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柏拉图是古希腊早期“灵感说”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灵感是由神所赐予的。灵感的主要表现是“迷狂”,一种诗性的“迷狂状态”,这是老天在赏饭吃。


康德也提到了灵感,提出“天才说”。


二者都认为,艺术生来就有,不可教,不可学,是独一无二的。



而在中国古代,是没有“灵感”一词的,相对应的说法有“感兴”、“天机”、“妙悟”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对大脑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


科学家发现,人类思考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使用直觉思维时,大脑的颞叶区(与概念处理有关)和额叶区(与认知控制有关)的活动明显增强;而使用分析思维时,在脑后部的大脑皮层视区的活动明显增强。



传说灵感就是在两种思维转化过程中出现的神秘感觉。


听上去是有些复杂,但其实并不神秘。


灵感虽然是突发的,不可预测的,但产生于大脑高度集中注意的优势兴奋之后。换句话说,虽然发生得偶然,却与长期思考的经验有关。



所以人在没有灵感的时候,又该如何获取呢?


除了不断积累素材、积累经验、锻炼思维能力外,实在是苦大仇深地绞尽脑汁后仍毫无收获,那不如,放过自己。


不妨尝试放空自己,或者尝试新鲜元素、新的刺激。


比如,睡个好觉。


像英国诗人柯勒律治的名篇《忽必烈汗》,就是在梦中偶得的。


他在一个农庄小住时,身体不太舒服小憩了一会儿,入睡前正好在看一篇游记,谈到元世祖忽必烈修建宫殿的事,结果在梦中,诗句就一句句冒了出来。醒来后他记得出奇清晰,立刻拿笔记录下来。


谁料,写到一半却被一位不速之客打断了。至今,《忽必烈汗》都是不完整的,但这样的不完整却并不影响余下诗篇的华彩。



比如,女人。


众所周知,毕加索的一生没缺过女人。


很多人说,女人是他的灵感源泉。


勤恳的毕加索,一生都在不断地探索,变换画风,也……换女人。



当然,不能完全说女人和画风转变存在必然联系,但影响肯定是有的。


费尔南德是毕加索的第一个正式情人,从这个时期开始,毕加索的画作,一改忧郁的蓝色调,转而变成了浪漫的粉红色调,进入“玫瑰红时期”。


后来的艾娃、奥尔加、玛丽、朵拉等出现的时间,都能与毕大爷各种时期的风格对应开来。


估计是毕加索的艺术气质过于吸引人,喜欢他的妹子都很专情。



还比如,酒。


在英剧《神奇博士》里,就有这样的一幕:


梵高死缠烂打,要用自己的一幅画换酒喝。



惨,竟失败了。


苦艾酒,梵高的“绿色缪斯”,是他短暂、落魄、不得志的一生中的执念之一。


从他来到巴黎的那天起,苦艾酒如影随形地陪伴他创作,陪伴他走完最后一程。



酒和灵感的关系

艺术家与酒的羁绊,在历史长河中总有迹可循。


对那些热爱酒精的艺术家而言,醉时清醒,醒后反而糊涂。


在酒精的刺激作用下,人的精神亢奋,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畅所欲言,更容易进入情绪化和审美化的精神境界。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李白斗酒诗百篇,张旭三杯草圣传,杜甫“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酒能引发情感的奔涌和想象的舒张,而这恰恰是艺术活动的前提,能为灵感的产生创造环境。


而艺术与酒能发生关联的深刻原因,在于酒的文化精神与艺术精神的相契合。


饮酒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主题。


提香绘制了这幅《酒神巴库斯和阿里阿德涅》(1597-1604)



画面格外的青春明丽,富有动感,令观者心情愉悦。


当意大利风格主义弥漫画坛时,独树一帜的卡拉瓦乔创新巴洛克风格,这幅《酒神》是其代表作之一。



这迷离的眼神,在邀你对饮。


西方哲学家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寓意来阐释艺术。


日神阿波罗是太阳与光明之神,它的光辉能给世间万物绘上美的表象。


而酒神狄奥尼索斯则象征情欲的放纵,在酒神祭仪上,人们打破一切禁忌,放纵自己的原始本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梦和醉是对这两种不同性质的艺术最好的概括。


酒神的本质就是“醉”,是情绪的放纵。


酒神状态使得情绪被激发、被释放,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癫狂状态。


恰恰就在此刻,灵感的火花在迸发。


17世纪的荷兰艺术家们,都是擅长绘制日常生活的大师。尤其是酒,能给他们带来无限的创造力。


《酒馆》


家里做啤酒生意的艺术家扬·斯蒂恩,他的名字在荷兰家喻户晓,就特别擅长绘制这种喧闹的醉酒场景。


而在另一位艺术家哈尔斯的肖像画作中,经常就有喝大了的荷兰人出境。


《快乐的酒徒》


在荷兰风俗画家维米尔的画作里,酒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拿酒杯的女孩》




5个小众宝藏ins号,不愿错过的审美灵感指南

令你叹为观“纸”的手工艺术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