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国书画历史 传承中华艺术瑰宝的独特魅力
大家好,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船精神「血脉 续」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赓续红色血脉
追忆红船精神
评系列短视频
《北京红色档案》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这里是北京》栏目与北京市档案馆合作,推出12集《北京红色档案》系列短视频,通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馆藏档案,讲述着一段段直抵人心的红色故事,一个个继往开来的历史瞬间,汇聚成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砥砺奋进的伟大历程。
一份档案就是一份记忆,一份档案就是历史的传承。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望百年风云,在京畿大地的热土上孕育诞生的红色精神,都深刻地烙印在档案中。《北京红色档案》通过档案这一独特的历史承载方式,选取12份珍贵的独家文字或图片档案,12位档案专家的深度解读,展示深藏在纸张文字之间的历史细节。同时抓住档案的历史再现性、原始记录性的特点,将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所处的环境氛围、复杂心境、性格信仰与价值追求一同展现在“看不见却可感知的”文字细节里。作品打开档案的立体空间,挖掘档案背后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向新时代的受众释放出档案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力量,生动打造建党百年的影像记忆。
从民族觉醒到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再到迈向民族伟大复兴,数个重要历史时期见证了建党百年的奋进之路。随着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宣传的持续深入,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讲述党史故事的视听作品不断涌现。《北京红色档案》系列短视频精心编排,以故事为点,人物为线,珍贵实物档案为索引,改变以往大型历史题材纪录片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在讲述技巧与语言运用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创新艺术化表达,创造出正向情绪价值,让红船精神绽放时代光芒。一方面作品善用与当事人相关的案卷、名片、信件中的客观引述,避免主观视角,力求在字里行间挖掘建党初始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信念,将人物的“英雄符号”转化为有血有肉的真实形象,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另一方面则强化“悬念感”,步步厘清故事脉络激发观众兴趣,将档案故事讲得精彩。在追求客观平实的语言风格的基础上,档案员与解说词均转换为更精炼易懂的语言,减少过度“书面化”的用语,从书本的语言变成电视的语言,从专家习惯说的话变成百姓听得懂的话,使得革命先烈的英雄气节具有了直击人心的魅力。
档案将过往的岁月定格,成为百年之后纪实影像里重要的组成部分。《北京红色档案》既有对红色革命历史的缅怀,也有对红色基因的传承,还有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影像构建。作品充分利用馆藏红色资源,通过档案影像的放映、历史见证人的口述、艺术复现的影视拍摄、三维动画的虚拟呈现等技术手段,将宏大主题化作生动而具体的故事,解说词与影视资料画面相辅相成,再现真实历史实况,使观众全情投入于档案世界,置身于当事人所处的历史时空,实现与珍贵档案的“零距离透视”。每集均采用“档案 台灯道具”的组合,构建出“档案产生时”的历史空间,既是一次对历史相对具象的仿真性尝试,同时也是虚拟化空间的意象表达。《北京红色档案》用多种艺术呈现手段助力档案发挥正本清源、激浊扬清的价值,实现严肃历史在当下时代的创新性表达。
在片头、片名、音效以及配乐等细节的制作上,《北京红色档案》用充满活力的艺术呈现方式让档案不再停留于复述历史的层面,将契合故事内容的,具有特定年代和地域特征的各种声音元素嵌入其中,强化作品的“风格化”,让“档案”活了起来,以适应融媒体时代下年轻受众的收视心理。历史的影像记忆,可以是严肃且具有创意的,而关于建党初始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的历史,《北京红色档案》实现了最大可能地广泛而深入的触达。
作品还原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用真情引发共鸣,借新的影像表达塑造共产党员顽强拼搏、舍生忘死的英雄群像,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氛围感,以更具张力的视听语言串联起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光辉历程,体现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折射出档案承载的时代价值。在一次次的致敬与礼赞中,《北京红色档案》激励广大民众不忘初心、砥砺向前,为观众了解党史、学习党史提供了一个窗口,是一部优质的党史学习教育影像“教材”。
来源: 首都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