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麗和和花耀高级珠宝系列:大地之耀
大家好,诗歌炼句题型「炼字型诗歌鉴赏方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知识清单]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联想、想象、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抓关键字句,一是品析语言风格。
[典题导学]
[题型1]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
炼字,多指诗词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一般指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有时指诗词中的数量词、叠词、虚词等。
1.动词
动词,如果用得精准,便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效果,诗歌中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往往是命题考查的重点。
[答题示例1]
[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诗意赏析〗
大历元年,杜鸿渐入蜀平乱,并举荐岑参为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列入幕府。本诗即写于诗人入蜀途中。
前四句,天色朦胧,诗人驱车赶路,登上五盘岭,见青山葱茏,天高地远,风清气爽,境象开阔,心中为之一荡。远处江水汹涌澎湃,波涛起伏,撞击着巉岩峭壁,一个“斗”字形象地写出了两岸崖石耸峙,犹如两兽相斗的形态。“攒”字形容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太阳尚隐于群峰中。
中间六句写景。日之初出,光晕染着天空,晴明高远,彩翠分明,风烟俱净,阴郁色调的树木还沉浸在夜雾的森冷之中。松林疏朗,露出了那条孤独盘旋的栈道,草木繁茂、花团锦簇之处隐藏着急流险滩。栈道经夜雨洗濯,光润打滑,田间杂草已干。
最后两句抒情。此行乃因知己杜鸿渐的推荐提拔,既报了杜的知遇之恩,又能实现平乱安国的高志,蜀道虽有如上青天之难,诗人却如履平地。诗人登上峰顶后,心旷神怡,面对奇险又富有情趣的所观之景,更不觉蜀道艰险。
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1.审题。题目要求很明确,即赏析两个字:“斗”“攒”。
2.整体把握诗歌内容。诗人入蜀作杜鸿渐的幕僚,感知遇之恩,兼寄济国心愿,诗人心绪也较为明快开朗。这首诗前两句交代了时间和所处位置。中间八句详细描写了五盘岭的景色,由远到近,描绘出一幅山野图。最后两句交代此次出行的原因,并抒发感慨。
3.将“斗”“攒”两字与诗歌内容联系起来分析,分析这两字对描写景物起到了什么作用。
4.分点作答,说好处,谈效果。
参考答案:①“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2.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现人或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诗人的感情。将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要注意其语义双关现象及活用的情况。
[答题示例2]
[2015·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劳停驿[注]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诗意赏析〗
本诗表达了欧阳修对民生凋敝、百姓困苦之境的忧虑。
诗的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第三联极为后人称道,非常集中、简练、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在劳停驿所见的民生困苦的情形。“烟”“野”既道出了贫瘠范围的广阔,又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荒”“瘦”二字的妙用,更把百姓生活的贫苦形象地凸显了出来,是炼字的典范。尾联以抒发“行客”(诗人)的愁思作结,深警动人。
题: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1.审题。题干的要求非常简明,即“分析”“‘荒’‘瘦’二字的妙处”。
2.认真再读“荒”“瘦”二字所在的句子,看到的是孤落几户人家,炊烟几缕,荒凉冷落;田地瘠薄,瘦如刀削。民生凋敝、百姓困苦,不言自明。
3.诗人细致的观察、描摹,正体现了他对山民的怜悯与关切。
4.组织语言,精练作答。
参考答案: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3.数量词
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答题示例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诗意赏析〗
此诗是柳宗元送别堂弟柳宗一而作,伤别并自伤,既表现了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
首联写送别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诗人在极度艰苦恶劣的环境中生活,需要亲情友情支撑他那即将崩溃的精神世界,然而被贬谪以来,亲人相继离世,此时宗一又要北去,诗人更觉形单影只,愁苦无依。颔联集中表现了诗人长期郁结于心的愤懑与愁苦,“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这些词语里,包藏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颈联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洞庭春尽水如天”,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预示宗一有一个美好的前程。尾联则说,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在梦中经常梦见“郢”(今湖北江陵西北)一带的烟树。“烟”字状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恍惚之态,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题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诗意赏析〗
此诗是柳宗元送别堂弟柳宗一而作,伤别并自伤,既表现了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
首联写送别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诗人在极度艰苦恶劣的环境中生活,需要亲情友情支撑他那即将崩溃的精神世界,然而被贬谪以来,亲人相继离世,此时宗一又要北去,诗人更觉形单影只,愁苦无依。颔联集中表现了诗人长期郁结于心的愤懑与愁苦,“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这些词语里,包藏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颈联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洞庭春尽水如天”,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预示宗一有一个美好的前程。尾联则说,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在梦中经常梦见“郢”(今湖北江陵西北)一带的烟树。“烟”字状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恍惚之态,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赏析本诗颔联中数量词运用的妙处。
1.审题。题干要求单一明确:赏析颔联中数量词运用的妙处。
2.颔联中数量词有四个:一身、六千里、万死、十二年。一身:孤独、困厄。六千里:路途遥远。万死:生存艰难,屡遭不幸。十二年:困苦时间长。在漫长的时间、广袤的空间中,一己的孤单与痛苦之甚之深,便极醒目地凸显出来。
3.联系背景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体会数量词在本诗中蕴含的深刻含义。
4.对每一个数量词运用的妙处按一定顺序分别作答。
参考答案:“一身”概括了诗人孤苦伶仃的凄惨现状;“万死”使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六千里”从空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谪的距离之遥;“十二年”从时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谪的时间之长。读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
4.叠词
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其次在于加强感情的表达效果。除此之外,叠词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收到生动、形象的效果,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答题示例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东阳道中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①。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②。
【注】①〔香篝渐觉水沉销〕借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来写行路时间之长,从而暗示行程的遥远。〔香篝〕薰笼。〔水沉〕一种香料,即沉香。②〔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
〖诗意赏析〗
该词是辛弃疾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于淳熙五年(1178)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交代词人已经离开临安向东阳进发。接下来的两句,词人描写了周遭的景象。身边的山脉层层叠叠地排列,路旁的花儿虽只是一些山间野花,但盛放得分外娇艳。充满生机的大自然使词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行人历历在目,这里的“人”指穿着戎装的战士们,因为衣着威风,气势雄伟,所以容易辨别出来。士兵们伴随着骏马的嘶鸣声前进着,前面的队伍已经越过小红桥。这三句写的是队列前进的情景。“愁边剩有相思句”写词人为寻觅佳句而生“愁”。“摇断吟鞭碧玉梢”,写得有声有色,把词人扬鞭吟唱、疾速前进的得意神情,逼真地再现出来了。
题:简要分析“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三句的表达技巧。
1.审题。题干要求分析“表达技巧”,对象是“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根据语感,可知题干中还隐藏着没有明言的条件,即分析“人历历,马萧萧”中的叠词使用效果。
2.从内容看,“人历历,马萧萧”写成队的人马行走,声形兼具,生动形象;从形式上看,极富韵律感,富有音乐美。
3.“旌旗”是借代修辞手法的使用。
4.抓住了这些要点,即可组织语言作答。
参考答案:使用了叠词、借代的修辞手法。“历历”“萧萧”使用叠词手法,生动描写出了人马行进的状态,增添了语言的韵味;“旌旗”使用借代手法,形象写出了队伍过桥的情景,为后文抒发自己的高兴和喜悦心情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