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冯远征谈表演「冯远征怎么了」

时间:2023-01-02 13:25:15 来源:央广网

大家好,冯远征谈表演「冯远征怎么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今年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70周年,北京人艺先后推出了《雷雨》《哗变》等经典剧目线上推送以及导赏、剧本朗读等院庆活动。网友纷纷留言:“感谢人艺让我们共享经典戏剧之美”“从一部部作品中感受到‘人民的剧院、艺术的殿堂’的恒久魅力”。活动在线上掀起热潮,累计播放量达1.4亿人次。

1952年夏天,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70年来,北京人艺上演了古今中外不同风格的300多部作品,打造了一部部经典,滋养了一代代观众。与此同时,形成了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奠定了其在中国话剧领域的独特地位。70年后的今天,坚持“人民性”“民族性”“时代性”的北京人艺,依旧“为人民而歌,与时代同行”。

“戏比天大”“人民艺术”,北京人艺在你我心中是怎样的存在?近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冯远征接受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朝花夕拾》节目的专访,讲述他与北京人艺的故事。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冯远征(图片来源:北京人艺)

在人艺舞台上演戏,怎样都值得

说起自己与北京人艺的缘分,冯远征回忆,第一次了解话剧是在电视里,看的是北京人艺创作的《王昭君》;再后来,是讲述“待业青年”群体的《绝对信号》,当时让也在待业的他看得泪流满面;而真正使他萌生想到北京人艺演戏这个想法的话剧,是《小巷深深》。再后来,看得多了便迷上了,迷上了舞台艺术表演,到人艺演戏的愿望更加强烈了。冯远征说,“如果这辈子能在这个舞台上演戏,怎样都值了”。

1985年,冯远征参加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招生考试,并顺利通过。因为喜欢舞台艺术,喜欢人艺的话剧,所以选择了北京人艺。冯远征说,“现在想想,当时的决定很英明”。

说到进入人艺当演员,冯远征很兴奋,他说,“我是话剧演员,我属于人艺,是人艺接纳了我”。冯远征认为自己非常幸运,“这是不可想象的”。在他心里,北京人艺是一个殿堂级的剧院,是他心中的最高目标,“我觉得我一辈子为它工作也好,贡献也好,都是值得的”。

冯远征(右一)在话剧《茶馆》中(图片来源:北京人艺)

是人艺教会了我“人”和“艺”

谈起自己参演的第一部戏,演的第一个角色,冯远征记得很清楚。20世纪80年代,刚到北京人艺不久,他就被导演夏淳从学员班选中出演话剧《北京人》里的“曾文清”。这是他在人艺舞台上饰演的第一个角色,当时又激动又忐忑。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排练时,一个撩门帘子的动作,他就重复了一上午。他很困惑,于是找导演请教原因。导演告诉他,这需要体验生活,尝试在生活中穿着剧中人物的服饰体验生活。于是冯远征按照要求,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一身“曾文清”的装扮,做所有事情。时间一长,冯远征就感觉这件大褂已经长在了自己身上,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是把头发梳得锃亮,每天穿着圆口布鞋去排练。后来,他发现夏淳导演再也不说自己的问题了。从这件事上,冯远征认识到演员与角色的关系。他感慨道,“在导演身上我学会了真正创作人物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背词,而是如何去接触人物,完成角色的塑造。这种潜移默化间一点一滴地雕琢,大概就是北京人艺的工匠精神。”

冯远征参演《北京人》剧照(图片来源:北京人艺)

当被问及觉得自己何时“修炼”成为一名合格的话剧演员时,冯远征说,“我没有概念,就是一步步走,让自己踏实。对于话剧来说,它需要长时间去打磨。”在打磨中,冯远征笑称自己从演员变成了“老”演员。他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演员的人生感悟不一样了,当塑造的人物活在他身上的时候,表演就越来越少了,到舞台上便成了一种高级的表达。他说,“在人艺,先继承,再突破。”

冯远征主演《司马迁》剧照(图片来源:北京人艺)

有关演戏与做人,冯远征说,“在人艺,我们更提倡‘一棵菜’精神。一棵菜,有菜心、菜帮、菜根、菜叶……在人艺的舞台上,无论主角、配角、龙套,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冯远征说,人艺的“一棵菜”精神也奠定了人艺剧目的水准,它使每一个角色,每一个龙套,在舞台上都有光彩。

这棵“菜”不仅包括了演员、导演、编剧、还包括了舞美等各个行业。“戏比天大”是人艺的原则和底线,而“一棵菜”精神则是指角色不分大小、行业不分贵贱。因为完成一部话剧演出,所有的人都要紧紧抱在一起,这样才能形成结实、新鲜的“菜”。冯远征看来,“不要光看一线的演员,其实每一位人艺的工作人员,他们都在为演出贡献力量,都是为演出保驾护航的一份子”。

为青年演员心中种下“人艺人”的种子

面对老中青演员迭代更新的问题,2019年12月,在北京人艺“表演学员培训班”停办30多年后,冯远征提出再次开班,希望用自己的方法培养一批青年演员。

通过到艺术学院表演专业毕业的演员中挑选学员,并进行“压缩式”培训,把两年的课程压缩到一年,让他们迅速接受、慢慢消化。经过一年的“传帮带”,学员们进步很快。冯远征说,“蓝天野、吕中、濮存昕、宋丹丹、吴刚、岳秀清、龚丽君等表演艺术家给他们上课,这种经验很难得”。

谈到北京人艺对学员的甄别制度,冯远征说,没有具体标准,但“他们的表演是否能够融入人艺的舞台非常重要”。与角色相契合的演员“可遇不可求”,且“人艺的舞台上很多彩,每个人物都需要在舞台上放光”,所以学员并不一定要好看,但长相要有特点,在表演上要更“人艺化”。另外,冯远征还希望学员们要演“人”。他说,“人艺有句老话,‘不会演戏的演戏,会演戏的演人’。到人艺必须要有这种观念的转变,必须完成说人话、演真人的过程”。

冯远征在《日出》排练现场指导青年演员(图片来源:北京人艺)

即将退休的冯远征,对北京人艺充满了感情。他说眼看着孩子们成长起来了,北京人艺往后20年的演员梯队快要搭好了,预想的计划完成了,人艺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职业精神将由他们接续下去。

经典的诞生需要真正走到生活中去

70年幕起幕落间,北京人艺始终向着“要办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又有民族特色和自己风格的话剧院”这一目标不断前行,近十年来,更是坚持以创作优秀作品为中心,守正创新,传承发展。

冯远征认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是具有开创精神的剧院,它开创了中国戏剧民族化的道路,用中国人能够理解的语言演绎话剧。在保留经典剧目的同时,北京人艺还创作了一批贴近时代的作品,运用现代化设备、采用新编排形式、加入新生代演员,“这也是人艺一以贯之的创新精神,它一直在往前走,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冯远征说,“如果不创新,我们就会落后于时代”。

《日出》剧照(图片来源:北京人艺)

走过70年,为何一代代的观众依然爱看北京人艺的话剧?冯远征给出的答案是“以人民为本、以观众为本”。以他执导的新版《日出》为例,冯远征说,“要让观众觉得这些人物离我们很近,有现实生活中的影子,能够产生共鸣和共情。我要让他们感受到似乎生活中能够找到这样一个戏剧情节,或这样一个人物,可能就活在你的身边。”

监制:郭静 白中华

记者:程穗儿 孙鲁晋

编辑:殷宇堃 程穗儿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