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唐山非遗文化「非遗文化有哪些」

时间:2023-01-02 15:01:30 来源: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大家好,唐山非遗文化「非遗文化有哪些」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头条带你乐享河北##河北文旅看图识景##微游河北##我是大美河北推荐官#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项非遗,都有它存在的独特意义

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感受千古文化遗韵

共享民族瑰宝


国家级

泥塑(玉田泥塑)

玉田县因古人种玉的传说而得名,它位于河北省东部,地处燕山余脉南麓,正当京、津、唐之间。玉田泥塑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玉田泥塑以历史人物、神话故事、田园动物等为题材,用泥土捏塑形象,经彩绘后成为泥埙,供少儿把玩。其造型一般为椭形体,单纯简练,半塑半画,以画为主,内镶苇笛,外部用白色作底,敷以红、黄、绿、黑各色,色彩强烈,但整体上感觉十分协调。泥塑制作过程井井有条,包括取土和泥、捏泥胎、制泥模、合模装笛、修整晾晒、铺白粉底、调胶、敷彩八道工序。玉田泥塑作品形象生动,寓意吉祥,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乐亭大鼓

乐亭大鼓是北方较有代表性的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广泛流传于冀东、京、津及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演出时由一人自击鼓板站立说唱,另有人分持三弦等乐器伴奏。乐亭大鼓相传1850年前后由温荣创立于河北乐亭县,曾与评戏、唐山皮影并称“冀东民间艺术的三朵花”。

乐亭大鼓世代相承的传统曲(书)目达三百多个,长、中、短篇均有《东汉》《隋唐》《三侠五义》《呼延庆打擂》《金陵府》《小上坟》《蓝桥会》《古城会》《玉堂春》《长生殿》等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乐亭大鼓的唱词多有灵动儒雅之气,文学价值较高。其唱腔音乐为板腔体,曲调丰富多变。除有完整的慢板、流水板、快板、散板外,并有上字调和凡字调两种不同调性的往复转换,板式变化十分灵活。


唐山皮影戏

唐山皮影又称滦州影、乐亭影、驴皮影,是中国皮影戏中影响最大的种类之一。滦州影戏初创于明代末期,盛行于清末民国初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皮影戏虽然种类繁多,但区别主要在声腔和剧目方面,至于影人制作和表演技术则大同小异。影人一般是先将牛皮或驴皮、羊皮刮去毛血,加工成半透明状后再刻制上彩,其雕绘工艺讲究刀工精致,造型逼真。影人一般分头、身、四肢等几部分,均为侧影,头部附有盔帽,身部、四肢皆着服饰,涂油彩后用火砖烘烤压平即成。演出时将影人的头插于身部,身与四肢相接,同时在身部和两手安上三根竹扦,即可操作演出。除了人物造型外,还要刻制一些砌末道具、桌椅和景物造型,以便配合表演。


评剧

评剧原名蹦蹦戏、落子戏,又名平腔梆子戏,简称平戏,它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及东北等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1910年前后,以成兆才为首的蹦蹦戏艺人以河北省东部滦州一带的对口“莲花落”为基础,吸收东北二人转的音乐和剧目,后来又吸收京剧、皮影、大鼓等的音乐和表演艺术,并在演出中采用全套河北梆子乐器伴奏,形成评剧的基本样式,这一新兴的戏曲声腔剧种后来又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早期评剧只有男、女角色之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有了生、旦、丑三个行当,后来又受京剧和梆子的影响,形成青衣、花旦、老旦、小生、老生、小丑等行当。其表演吸收梆子和京剧的身段动作及唱腔,但仍保持着自由活泼的民间小戏特征,富于生活气息。


秧歌(乐亭地秧歌)

乐亭“地秧歌”是乐亭县流传范围广、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民间传统舞蹈。乐亭地秧歌又分为“大场秧歌”和“打场秧歌”。清光绪以前,主要是以跑队形的大场秧歌为主,到宣统年间,打场秧歌逐渐增多。

乐亭地秧歌的动作丰富多彩,舞蹈时主要以扇子和手绢为道具。多年来,秧歌艺人们创造了十分丰富、美不胜收的舞扇和舞绢的动作,以及“俏步”“弹步”“闪腰”“绕肩”“扭头”“颠点头”等有突出个性的步法和舞姿。舞蹈与音乐的默契配合是乐亭秧歌的突出特色。常用的伴奏乐器一般为唢呐大鼓、铙钹等。


省级

洒河桥花灯

洒河桥花灯会是由古老的河灯演变而来。洒河桥花灯集绘画、造型、配色、漂染于一身,以优美的姿态,独特的演技套路,深受观众喜爱。‍

整个花灯制作过程非常复杂,必须将制作各种花的纸、颜料及各种材料预备齐全,然后由艺人们根据需要糊上各色的纸,组装到花盆上,制作出牡丹、菊花、梨花、桃花、苹果花、荷花、月季花、栗花等花卉品种。

花灯舞的表演分“过街”和“打场子”两种,“过街”时表演者排成四路纵队,手持花灯,以行进速度边走边扭:“打场子”是在店铺、住户门前或是广场做定点表演,表演时演员举灯跑编花寨、椅子圈、四面斗、二龙分水、对灯、卷华山、龙摆尾等十二三场花样。


吊桥缸炉烧饼传统手工制作技艺

久负盛名的吊桥缸炉烧饼选料考究,加工精细,以缸横卧,内壁贴饼,外温内烘是其独特的制作方法。选用上等小麦粉和精纯豆油,以白菜、肥肉等为内馅,辅以葱、姜、蒜、丁香、豆蔻等佐料。制作过程中,在和面手法、擦酥劲道、佐料配伍、火候掌握、缸体温度、贴饼速度等方面蕴涵炉火纯青的娴熟技艺。‍

吊桥缸炉烧饼外形浑圆,色泽浅黄,外皮酥脆,内瓤层次分明,香酥怡人,肉馅配料独特,肥而不腻,正面贴满芝麻,背面光滑,制作精巧,且久放不疲、风干不硬,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孙氏银器制作技艺

在丰南,传统金银打制工艺源远流长,其种类大概包括:首饰、摆件、酒具、乃至于封建社会时王公贵族的饮食起居,冠袍带履等各个方面,历朝历代皆对此趋之若鹜,也因此造就了许多能工巧匠。‍

银器制作是一项较复杂的过程,它需要以银质材料(银片)为胎,在胎上雕刻出各种花纹图案,经冷却打磨光滑处理后方可成品,成品古香古色,典雅别致。

过去此工艺品多为茶壶、酒樽、十二生肖及女子头饰、手饰等,大型作品还常刻有花虫鸟色、梅兰竹菊、龙凤鹿鹤等图案。此项工艺,对匠人的要求甚高,匠人需懂得各种知识,还需掌握冶炼合金,雕刻造型,书法绘画,微雕等技艺,才能将一件工艺品制作成功。一件作品的集成,可以说凝结了艺人的大量心血与智慧。


铁画

铁画,顾名思义是用铁制作的工艺美术品。铁画选材于马口铁和铅丝,根据画样剪裁、折叠、锤打、造型、焊接、烘漆等工序。借鉴于国画的章法布局,吸取民间剪纸、木刻、花丝手饰的工艺技术制造而成。铁画黑白分明、轮廓清晰、豪放大气,线条疏密有致,风格素雅大方。

铁画的制作十分繁琐,又十分精细。它的材料大都是一些毫无光泽的铁板,工匠们以锤代笔,把铁板敲出大致的形状,再精雕细琢,一锤一锤地把铁板修整成形,再用剪刀剪出一些修饰物。最精细的工序要数焊接了,它的焊接不同于一般焊接,是用纯银加上点铜粉,一点一点焊,不能有半点马虎。打制成形的铁画还要喷漆,将要喷漆的铁画经过酸水清洗,去锈,再喷上黑漆,待漆干后再将其钉到白色的底板上,这样一幅铁画才制成。


迁安市手工造纸

迁安市手工造纸始于元末明初(公元1405年),公元1723年开始兴盛起来,到清末明初最为鼎盛,解放前后遍布迁安各地,曾有手工造纸厂830余家。迁安手工造纸主要以当地盛产的桑树皮为原材料,经过去皮、扁皮、切皮、打油、抄纸、晾晒等工序(均为手工操作),制成毛头纸、红辛纸、书画纸等,是迁安独有的特色产品。‍

迁安手工造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手工造诣十分讲究,所造毛头纸、红辛纸、书画纸都是机制纸无法替代的,为民间手工技艺行业中的佼佼者。近年来,随着机制纸业兴盛及市场冲击,迁安手工纸虽价格低廉,却因纯人工操作,用工成本较高,逐渐走向衰落。目前,熟练掌握迁安手工造纸技艺的老人都年事已高,濒危状况十分严峻。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