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京剧状元谱曲谱「京剧奇双会」

时间:2023-01-04 09:41:12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大家好,京剧状元谱曲谱「京剧奇双会」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夏源

近来翻阅《周信芳日记》,深感一代京剧大师周信芳先生之心思缜密、腹笥渊博,尤其在上海“孤岛时期”对京剧艺术坚守之不易,其上演场次之频繁,演出剧目之丰富令人惊讶,在1940年2月9日,他日戏安排了《火牛阵》《黄鹤楼》,夜戏则安排了全部《龙凤呈祥》(前乔玄,后鲁肃)、《路遥知马力》,年近半百的周信芳对这样高强度的演出应付裕如,可见“麒老牌”这块金字招牌并非浪得虚名。随着时代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当下京剧艺术的演出市场和生存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样有一群青年人像当年的周信芳先生一样为京剧艺术而坚守。

笔者近期关注了北京京剧院优秀老生演员谭筱羽2022年上半年来的档期安排,她上演了《临江会》《桑园会》《四郎探母》《红鬃烈马》《游龙戏凤》《过巴州·取成都》《乌盆记》等一大批传统剧目,在当前演出市场逐渐回温的大背景下,能有如此成绩,实属不易。8月21日晚,她又与优秀青年小生演员周晓盟在吉祥大戏院联袂上演了传统经典剧目《状元谱》,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状元谱》剧照 谭筱羽饰演陈伯愚、周晓盟饰演陈大官 摄影 孙觉非

数典念祖 集腋成裘

谭筱羽作为“伶界大王”谭鑫培的五世孙女,长期以来对其祖上所留下的艺术遗产和创新精神颇为珍视,因此近年来上演了《四郎探母》《杨家将》《红鬃烈马》《龙凤阁》等大量谭、余一脉的传统剧目,同时她挖掘了一批老生行当的基础剧目及其他流派的代表剧目,如《凤鸣关》《天水关》《过巴州》《取成都》等,以拓宽自己的戏路,提升自身的表演,沿袭了其先祖谭鑫培博采众长、不拘一格的艺术理念。

作为一名合格的京剧老生演员,其剧目体系必然是多元的,谭派老生更是如此,唱工戏、做工戏、靠把戏各门都不可偏废,因此,谭筱羽从艺术成长的长远角度考虑,各类剧目齐头并进。梨园界素有“闲时置,急时用”的谚语,强调演员必须注重平时的积累,而谭筱羽的日常生活除了排戏、演戏之外,就是学戏了。目前,她仍在坚持随张庆良、黄世骧、王展云等名家前辈学戏,不断充实自己的艺术空间。1890年,谭筱羽的先祖谭鑫培被选入升平署,从当时他的承应戏剧目上看,共计58出老生戏。谭筱羽看到这58出戏的名字时,突然感到一种压力,前人就是一座高山,她的传承京剧艺术之路必定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她已抱定“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决心。

《状元谱》早年是张胜奎的拿手戏,后来谭鑫培以及同时期的孙菊仙、汪桂芬皆擅演,谭鑫培曾同名小生王楞仙合演于内廷,直到1916年谭鑫培还与陆杏林、谢宝云在第一舞台上演此戏。此后的余叔岩、程继先,李少春、叶盛兰都十分珍视这出《状元谱》。如今谭筱羽不仅继承了这出承载过其祖先荣耀的剧目,她还要尽可能地把那些逐渐淡出观众视野的传统戏,一出一出地捡回来,赋予它们新的生命。这些尘封的老戏时刻提醒她不要忘记祖先曾经走过的路,也将见证她未来所走的路。

应节合度 打动人心

《状元谱》一戏讲述富绅陈伯愚素日行善,奈何老而无子,原指望教养胞侄陈大官成人,不想大官不习正道,与其分家另过,终沦为乞丐。正当陈伯愚开仓放赈时,大官前来领赈。伯愚见此玷辱门楣之子,将其痛打。正值清明佳节,伯愚夫妻到祖茔祭奠,巧遇大官上坟,伯愚见其尚存天良,好言抚慰,认为己子。大官从此痛改前非,发愤攻书,得中状元。早年通常只演陈伯愚痛打陈大官,叔侄坟前合好两部分情节,故称《打侄上坟》。此戏“打侄”框架与昆曲《绣襦记》“打子”相似,“上坟”情节又以元杂剧《散家财天赐老生儿》为蓝本。从情节上看,《状元谱》生动地讲述了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蕴含了浓厚的儒家文化底色,对当下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三观,健康地成长,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教育意义。

本次谭筱羽、周晓盟上演的《状元谱》,情节完整、表演生动。谭筱羽自始至终很好地表现了一位饱读诗书、积德行善、严于家教的员外形象,文人气息浓郁。同时能够随着剧情的发展,通过唱、念、做等一系列艺术手段,准确地展现出人物的情感脉络。例如陈伯愚在接待张公道一家时,谭筱羽体现地十分沉稳大度,一派乐善好施的姿态,当张公道一家离开后,陈伯愚问家院陈智,张公道带领谁家的孩儿前来冒领粮米,这一点谭筱羽也很好地体现出了陈伯愚为人老练通达的一面。面对张公道多子多福的好造化,陈智归结为“其祖上阴功积下来的”的时候,这是全剧第一次戳中了陈伯愚的痛点,深深地刺激到了他的神经,谭筱羽在处理“张公道三十五六子有靠”这段【西皮三眼】时,以谭、余为准绳,利用中锋嗓子很好地体现出了陈伯愚的颓唐之状,尤其在处理第三句“为儿女我也曾朝山拜庙”的“我也曾”三字时,有空灵之感。在“打侄”一场,谭筱羽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情绪变化,整场起伏有致、一气呵成。陈大官初进家门,陈伯愚看书消遣时与其随话搭话的淡然,突然见到陈大官窘状时的惊诧,得知陈大官失却功名、挥霍家财原委后痛打不肖子的愤怒,谭筱羽都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出来,尤其是痛责陈大官的那一大段念白情绪饱满、感人至深。最后吩咐陈智轰赶陈大官的身段也是气贯全身、遒劲迅疾,很好地表现了陈伯愚悲愤交加、失望至极的内心。再次上场时,陈伯愚的怒气已消,见陈大官已走,对侄儿的怜爱之心又油然而生。谭鑫培曾和王瑶卿谈起其表演心得:上台唱戏一步也别松,上台之后要全神贯注,去谁是谁。纵观这一整场戏,谭筱羽达到了谭鑫培所要求的状态,表演酣畅淋漓,充分进入了人物。

谭筱羽饰演陈伯愚 摄影 孙觉非

周晓盟饰演陈大官 摄影 孙觉非

这出《状元谱》是老生、小生合作的对儿戏,老生和小生必须达到功力悉敌的状态,才能使戏剧冲突高潮迭起。谭筱羽的精彩表演离不开其合作伙伴优秀青年小生演员周晓盟的配合。周晓盟此戏得自姜派小生名家于万增的亲授,表演细腻传神。从陈大官的第一个上场,就抓住了人物的魂,领住了观众的神,书卷气、穷酸气兼而有之,掌握了穷生戏的要领。陈智拉其进门时的单腿跪地蹉步如激流催浪。进门时的饥寒心虚之状,通过迈门槛时左腿哆嗦体现得惟妙惟肖。陈伯愚执棍打侄时,周晓盟同谭筱羽配合得严丝合缝,谭筱羽起云手范儿抡棍时,周晓盟同时起“屁股坐子”的范儿,坐地上时正好棍子打下,周晓盟连续三个“屁股坐子”极为流畅、自然,最后双手抓住棍子,跪地求饶,凄惨之状顿生。在陈大官得到赠银后仓惶下场时,周晓盟将掉银子、拾银子、褪鞋、拾鞋、单腿后退套鞋,这一套身段做得逼真巧妙,使观众有目不暇接之感。陈大官上坟时同看坟人朱灿的插科打诨,风趣之中尽显世态炎凉,被朱灿强拉去见陈伯愚时摔的吊毛灵巧自然。“赴考”时的一段小生【西皮原板】唱腔华丽挺拔。此戏中安人、陈智、张公道、朱灿虽然是配角,但都起着重要的关联、渲染作用。例如陈智这一角色当年贾洪林演来就十分出色,打侄一场的神情配合细致精到,所得彩声几乎压过其师谭鑫培。总之这出《状元谱》通过全场演员的配合,很好地体现出了京剧做工戏的特点,将生活中的动作语汇进行高度提炼、美化,使其既凝聚了生活的真实,又绽放了艺术的美感。

以人保戏 常演常新

余叔岩认为《状元谱》这类戏,演员不到四十五岁最好不要演,必须有了丰富的舞台实践和生活阅历之后,才能演出其深层次的内容。当然余叔岩所说的是一种理想化状态,也从侧面反映了这出戏的难度之大,全剧通篇没有大段成套的唱腔、没有激烈火炽的开打,难就难在对于人物性格的拿捏和文戏技巧的使用,年轻的主演们都在努力地去揣摩、去体现,思考如何将情、理、技三者有机统一。

这场《状元谱》是谭筱羽同周晓盟的第二次合作演出,相比第一次演出,二人在细节上的打磨更为精致,例如打侄时二人的默契程度都较第一次有很大提升。二人在扮相上也有所调整提高,谭筱羽这次前半出身着一身宝蓝色云纹鹤团大缎员外帔,一派富贵气象。周晓盟的扮相遵循传统,陈大官不化妆,清水脸,勒头月亮门较低,而且腰间所系绦子恢复了传统样式,体现出了陈大官落魄、穷困之状。可见演员们之用心,每次都在细微之处进行调整,完善着这出戏的品质。

《状元谱》剧照 谭筱羽饰演陈伯愚、周晓盟饰演陈大官 摄影 孙觉非

现在很多青年京剧演员不太喜欢演《状元谱》这类戏,觉得出力不讨好,容易掉到凉水盆里,属于“人保戏”的戏,他们更多地会选择《四郎探母》《红鬃烈马》这类所谓“戏保人”的戏,认为这种戏容易出舞台效果。其实任何戏都是“戏在人为”,没有什么所谓“戏保人”的戏,任何戏归根结底都需要演员运用高超的技艺去展现,没有过硬的演唱艺术、精湛的表演艺术、脱俗的审美格调,任何戏都是无法驾驭的。因此谭筱羽、周晓盟这种敢于挑战冷门戏的精神就显得更加可贵,只要他们能够坚持不懈,我相信他们到了四十五岁时,就会把这类戏演得更好!这些也将是他们今后创新道路上最坚实的基础。

从现场观众的掌声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状元谱》这样一出传统家庭伦理戏的接受和对这样一群青年演员表演的认可,一出好戏必然是将艺术上的娱人耳目同思想上的润人心田巧妙、含蓄结合,那大团圆的尾声仿佛是一阵阵向上、向善、向好、向美的钟声久久回荡在剧场上空。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