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汉代著名文物「国家博物馆征集个人文物吗」

时间:2023-01-06 15:25:14 来源:Uni旅图

大家好,汉代著名文物「国家博物馆征集个人文物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在说起历史的时候,一般会分为几个阶段,把其中一些时期并称,比如夏商周称为三代,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如此并称说明他们之间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青铜时代结束以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横扫六合,中国开始从周天子开启的封建制向中央集权制开始转变,正式开启了大一统时代。虽然从此以后历朝历代基本都为封建制和郡县制而争论过,但一直到1919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2000多年来所有的封建王朝全都在秦帝国所假设的框架下一路前行。


铜手钳 战国•秦


兵马俑 秦


我们从历史课本就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这十一个字从小耳濡目染却始终轻飘飘。


车同轨:

如果你开车去过草原越野,就会知道最安全的的做法就是压着前车留下的车辙印。古代也是如此,所以时间长了地面上就会被压出深深地沟槽。假如A地100轴距的车去到B地流行90轴距的地方,车就很难正常驾驶,轻则车是歪的,货物倾倒,重则翻车。


书同文:

今天我们从出土的青铜器上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类型的字体,比如流行于楚地的鸟虫篆,中山国用的中山篆等。李学勤先生的《战国题铭概述》综合诸家之说将战国文字划分为“齐国题铭”、“燕国题铭”、“三晋题铭”、“楚国题铭”和“秦国题铭”五个部分,由此逐渐形成了五系说。

各地有各地的特点,比如有很多简化字,异体字等。在特定范围内当然畅通无阻,但在帝国广阔的疆域内肯定会引起很多问题,比如地方的文书呈上来可能看不懂,中枢的文件传达下去地方也看不懂等。

所以在统一以后,由丞相李斯简化了西周以来的大篆,创造出小篆通行全国。


统一度量衡:

度量衡是三件事,度是长度,量是容量,衡是重量单位。

我们平常讲“尺度”一词,说明尺是中国最基本的长度单位,拆开了是分寸,一丈之男子为丈夫。容量则有升,斗作为基础单位,所以升斗小民也来源于此。重量就不用说了,秦国使用圜钱,统一后推行全国一直到清末民初才被今天的硬币和纸币所取代。而秦国的“半两”,汉代的“五铢”等著名钱币的名字都是重量单位。

试想今天英制和公制的换算如果身边没有手机,绝大多数人换算都是件麻烦事,更何况当时六国各有各的标准。民间换算还是小事,主要是政府的税收容不得马虎。这是帝国的命脉所在。


青铜量 秦

量器用来测粮食的体积,征收赋税使用。


瓜棱形青铜秤锤 秦


这自然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大到几千年来只有秦始皇和隋文帝做过。这两个王朝都极其强盛却又极其短命,他们打造了强劲的基础却施政节奏太急,超出了当时社会的认知和负担能力,最终二世而亡,但取代他们的汉唐帝国却在他们打下的基础上很快出现了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两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


琅琊刻石 秦始皇二十八年 (公元前219年)

琅琊石刻中,秦始皇和秦二世分别强调了统一度量和传承下去的重要性。


汉高祖刘邦取代秦朝建立汉朝,东西两汉如果算上中间王莽建立的十五年新朝,总共持续了418年。在大一统王朝中时间最长。

虽然王莽篡汉中断了汉祚,但东西两汉在文物的风格上并没有因此有着很明显的区别。汉代文物也是我最喜欢的类别之一。

如果要用一句话形容汉代的文物,那就是简单粗暴,从不拐弯抹角。

汉代文物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各式各样,各种风格的陶俑,陶楼,陶灶,陶动物,想要子孙昌盛就在铜镜或者玉器上写着“大宜子孙”,“位至三公”,想要国家富强就写“中国大宁”,“四夷咸服”,“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汉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大自信,制造生产着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保留到后世供我们欣赏。产生这种变化的本质是财富的积累和信仰的下沉。

很多人很容易有一种误解,古代的农民一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更何况汉代如此之早,但事实可能并不如此。

《禹贡》记载,汉代一户人家有130亩土地,价值不到一万钱,属于贫寒人家。即使汉亩大概465平米(今天一亩666平米),也不影响这样的土地是明清农民“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可想象的。

居延汉简的记载中有个人叫礼忠,他有500亩地,一个宅院,三个奴婢,还有车辆和牲畜,总共价值在15万钱左右,这样的生活即便在今天,也是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想象的,可他还是没够上中产的门槛。

另一方面,汉代之所以有如此多文物留下来无疑是因为数量庞大,信仰不再是中高级贵族的专利,所有人都可以直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面的例子说明农民有着足够的财富去置办自己想要的东西(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一定也有大量真正赤贫的人存在),物质文化和丧葬文化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广度。

西王母,东王公,青龙白虎玄武朱雀,这些今天我们常见的元素,全都产生或成熟于汉代,这背后和佛教,道教的出现有着一定的关系。

汉代就像一个十字路口,上承战国,下启隋唐。今天大量的先秦文献都是汉代整理保存至今。如果说秦朝是后世2000多年中国各王朝的框架,那汉朝则毫无疑问是中国的大脑。今天我们最主要的民族为汉族,但汉人其实广义上可以指代所有中国人。绝不仅仅是因为”那个远去的王朝曾经强盛“这么轻飘飘的概括,而是它从方方面面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直至今天。


金缕玉柙 西汉 河北定县

玉衣的雏形从春秋开始出现,到汉代开始有金缕,银缕,铜缕,广东南越王墓中还发现了丝缕玉衣。玉衣并不少见,迄今为止汉代出土的玉衣不少于114套,西汉46套,东汉68套。绝大多数残损严重,修复后可供展出的大概有10来套。

魂魄在古代是两个不同的东西,魂为阳气,构成精神。魄为阴气,构成形体。人死后,魂魄必须与尸体一起下葬,才不至于变成孤魂野鬼。

中国墓葬的发展:帷幔,帛画,壁画,墓室等都是围绕着魂魄这个核心服务。

入葬后,魂通过玉璧进出棺内,在壁画上看到墓主人自己的形象便附着在上面,跟着壁画上神兽,铺首的引导升天成仙,魄则与棺和肉身一起入地为安。

谷纹玉璧 西汉 河北定县

一般放在金玉玉衣的身上或者身下,甚至玉棺的上面,为了让墓主人的魂魄能够出入。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 西汉 陕西兴平

此尊呈犀牛形,犀牛昂首位立,身体肥硕,四腿短粗,皮厚而多皱,两角尖镜,双眼镶嵌黑色料珠,尊腹中空,用来盛酒。尊背有椭圆形口,口上有盖。犀牛口右侧有一圆管状的“流”。通体饰细如游丝的错金银云纹。


彩绘雁鱼青铜釭(gang)灯 西汉 山西朔县

雁的肚子里可以装水,点燃油脂以后,烟从鸟嘴里进入腹部,被水中和,这样使用者就不会受到烟熏的困扰,比如中山靖王后窦绾的长信宫灯也是这种构造,出土于浴室位置,所以这类灯可能是用于沐浴等私人空间。灯盘有把手,可以转动调节火光的大小。俺今天的话说,就是无极调光了。

鎏金青铜尊 西汉

汉代酒尊分盆形和筩形两大类,盆形尊自铭“酒尊”,筩形尊自铭“温酒尊”,“温酒”即醖酒,是反复重酿多次的酒。所以盛醖酒的筩形尊制作精美,在汉画像石中也多被置于案上,其地位远高于被置于地上的盛普通酒的盆形尊。


观伎画像砖 东汉 四川

画面中心的圆形问题就是上面那种酒尊。


彩绘陶舞俑 西汉 陕西西安

汉代的陶俑十分发达,我见过的各类风格起码有十余种之多。无论是写实还是夸张都有,这类写实风格较为浓厚的陶俑是典型西汉早期风格,类似的俑出土于西安和徐州等地的诸侯王级别的墓葬中。长袖偏偏,动态表现得十分到位。



错金银鸟篆文青铜壶 西汉 河北保定满城汉墓

此壶出土于满城汉墓刘胜墓中,一共两只,一直藏于河北博物院,国博的这只略差于河北,壶盖上用错金银工艺的鸟虫篆写“髹X盖”三字,壶身文字:盖圜四苻,仪尊成壶。盛兄盛味,於心佳都。渰(yǎn)於口味,充闰血肤,延寿却病,万年有余。大意为:圆盖四周饰有文字和花纹,是个尊贵完美的壶。不论盛水还是盛酒,都是一种心情上的享受。饮酒不仅可以享受飘飘欲仙的感觉,而且还能疏通血脉,滋润肌肤,使人延年去病,长命百岁。


嵌贝鹿形青铜镇 西汉 河南陕县

镇放置在席子的四角,用来避免起身落坐时折卷席角。席镇种类有很多,铜,鎏金,铜加贝等。这种类型的席镇流行于西汉中期,海昏侯墓中也有发现。


錃金熊形青铜镇 汉 安徽


彩绘龙虎纹陶壶 西汉 河南洛阳

陶器一般作为青铜器的替代品下葬,其初衷是为了降低成本。毕竟铜贵啊。


绿釉陶壶 东汉 山东潍县

汉代的绿釉可以说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名品,虽然主要也用作明器,有的色泽明亮类似玻璃的质感。绿釉主要以铅为着色剂,从汉代开始持续了几百年,隋唐时期开始出现的黑釉则以铁为着色剂,唐代长沙窑出现的红绿釉则以铜为着色剂。


陶猪圈 东汉 湖南长沙

猪自古以来就是财富的象征,历朝历代均有大量表现猪的题材,母猪哺乳更是常见。猪圈和房子连在一起则对我们今天研究古代各地的建筑样式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石猪 西汉 湖南长沙

滑石器物时长沙,常德等湖南地区的特产。


双羊青铜饰 东汉 河北张家口

这件东西应该是从西亚来的舶来品。并非本土产品。


彩绣云纹香囊 汉 新疆

新疆干燥的气候让我们得以见到2000年前的人用的什么设备。2013年,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了4台汉代蜀锦提花织机的模型,研究人员根据模型复原了汉代的提花机,这类织物今天已经可以完全按照汉代的织机和技术还原。


七牛虎耳青铜贮贝器 西汉 云南

贮贝器是古滇国特有的一种青铜器,它的作用很单一,就是拿来存放海贝,用如此高成本的容易足可见当时海贝对古滇国人的珍贵。

目前我们从35个墓葬中出土了90件贮贝器,外加一件采集品。所有出土贮贝器的都是高等级墓葬。最多的墓葬出土了7个,最少的出土一个。不知是否和周礼的鼎簋制相对应的数字有关系。



诅盟场面青铜贮贝器 西汉



贡纳场面青铜贮贝器 西汉

这件贮贝器1955-1960出土于年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时已残,此件入藏国家博物馆,另一件同墓出土的洗形铜贮贝器明显为拼凑而成,其中的器盖现藏云南省博物馆,国家博物馆馆刊有文章认为此2件器物入土前已经破损,实际为同一件。

战争场面贮贝器盖 云南省博物馆

两件器物的复原模拟图,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01 P.75


吊人青铜矛 西汉


鎏金四人舞俑青铜扣饰 西汉

铜扣饰是云南青铜器中又一种颇具代表性的器型。至今出土超过1100件,分为三类——圆形,方形,不规则形。三种扣饰虽然大体时间有先后,但总体来各个时期都有出土。似乎并没有明确的继承关系。
不规则形出土221件。虽然数量不是最多,却是最具代表性的古滇国青铜器。虽然类似的器型同样在斯基泰文化的金饰中有所发现,但滇国扣饰极致写实的能力,多样的题材,丰富的细节,先进的铸造工艺即使2000年过去依旧叹为观止。

扣饰出土于墓主人的腰部中间和胸口位置,起到皮带扣和披风扣的作用。起初作用比较单纯,逐渐发展为装饰,后来在战场上还起到护具的作用。


绿釉陶水亭 东汉 陕西

进入东汉,各种陶制明器有了极大的发展。中国的丧葬文化大概在东汉开始变得更加系统,覆盖面更广。各种类型的陶楼一来反映了汉代的庄园经济,二来上面的层次可能也体现了汉人眼中的宇宙观,人间,升天过程,仙界的排列十分常见。


陶灶 东汉 广东

广东地区的陶器一直以来都被极大地低估甚至忽略了。实际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贝丘遗址开始,广东地区的文物有着极大的地方特色,尤其东汉的各类陶制明器生动且富有想象力,并且充斥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各位以后有机会可以多留意各地的陶俑,陶灶等,广东无疑排在第一梯队。


四联陶罐 西汉 广东

但凡双联,三联,四联,五联这些所谓独特的器型,基本都是南方器型。它们并不广泛存在于中原的基因内。


陶船 东汉 广东


击鼓说唱俑 东汉 四川

四川地区的川俑则具备另一种特色,尺寸硕大,动作传神,表情生动。川俑无论何时看,都有一种让人心情愉悦的功能。精雕细琢加上巨大的体量,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当年蜀地作为盛产蜀锦的地区足够的富庶,这些墓主人才有钱建造面积巨大的墓室和大尺寸随葬俑。


酿酒画像砖 东汉 四川彭县

四川地区的画像砖更是中国画像砖的佼佼者,全国有十几个省份都出土过画像砖,各有各的特色,但最有名的还是四川画像砖,蜀砖上面记录了大量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场景,让我们今天得以窥见2000年前四川人的幸福生活,被称为汉代的照片。

宅院画像砖 东汉 四川

籀车画像砖 东汉 四川成都


“ 熹平石经”残石 东汉

在晚唐雕版印刷术普及以前,没有很好的办法大量传播文字,除了手抄,就是拓片,所以石经在当时就成为了最重要的国家工程。中国古代有三大石经,分别为《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和《开成石经》,除《开成石经》今比较完整地保存于西安碑林外,另外两经皆被毁。

《熹平石经》刻于东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至东汉光和六年(公元183年),由议郎蔡邕主持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石经刻制工程,但立后不久即被毁,后经过辗转运输,甚至被用做建筑材料,先仅剩残块。

自宋代以来偶尔有石经残石出土,据统计共8275字。新中国成立后又发掘和收集了600余字,总计共有8800多字。

想象一下,把20万字刻于石碑之上,这是何等规模的工作量?经历1800年我们仍能看到东汉最有名的书法家蔡邕的手迹,这又是多幸运的事情。


秦汉就介绍到这里,下期我们介绍从北朝到隋唐,看看中国古代艺术的高峰是怎样从大分裂的乱世影响盛唐的。


除特别注明外,图片撰文均来自:那个老撕机

摄影师版权作品,未经许可請勿轉载。

#博物馆##文物##历史#


我是@Uni旅图,欢迎关注。摄影或旅行,总有一个在路上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