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墨子的墨家思想「墨子和他的弟子」

时间:2023-01-07 09:25:18 来源:山川文社

大家好,墨子的墨家思想「墨子和他的弟子」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战国时代,社会的剧烈变革对学术文化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再加上,士阶层的形成和统治者的提倡,许多学派纷纷出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当时,最有影响的,除了儒道二家以外,还有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以韩非、商鞅为代表的法家,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以公孙龙子为代表的名家,以孙膑为代表的兵家,以许行为代表的农家,以张仪、公孙衍、苏秦为代表的纵横家,以吕不韦为代表的杂家等。

这里,我们主要来说一下最为神秘的“墨家”。

墨子名翟,他的祖先本是贵族,奈何到了墨子这一代已经没落,再不复从前的光环,出生时已与平民无异的墨子。墨子曾做过牧童,后来,还跟着父亲学习了一些木匠活。正因为其早年的这些经历,墨子也被人们称作“布衣之士”。

虽然,家道中落,墨子幼年还是接受了贵族必不可少的知识教育。《史记》曾记载,墨子曾是宋国大夫,可见,其应当是学识渊博之流。加之,其早年的农民经历,墨子称得上是最接近工农阶级的士大夫。

作为一名战国初期的知识分子,墨子早年接受的文化熏陶,大多离不开儒家的“三纲五常”。虽然,他也认同儒学中的“仁政思想”,但是,却对儒家过度敬畏鬼神的态度嗤之以鼻,认为:儒家推崇的丧礼过分奢靡。

在这样的思想斗争下,墨子主动辞去了其在宋国的官职,转而周游诸国拜访名师,以寻求更适合自己内心诉求的治国理念。当然,墨子此举并非单纯出于对工农的同情,他更希望通过游学的方式,重建家族昔日的荣光,实现古代社会传统意义上的“光耀门楣”。

墨子在各地游学的过程中,也曾师从儒者,潜心学习过《书》及《春秋》等儒家学说。但是,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儒家学说中提到的一些内容大多华而不实,根本难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出于这样的考虑,墨子决定“背周道行夏政”,即舍弃儒学,构建新的理论体系。

从价值理念来讲,墨子基本认可儒家推崇的仁、孝、义、慈,两者在仁政层面的追求大抵相同。但是,在具体走向及诠释角度方面,墨子理论与儒学存在较大差距。另立学说之后,墨子便开始在游学的过程中,抨击诸侯国及儒家的暴政。

当然,此举也使得墨子直接拥有了一大批下层追随者,墨子学派也随之成为儒家学派的主要反对者。墨家宣扬“仁”政,其与同时期的儒家并列“显”学。随着墨家学派影响力的扩大,民间渐渐有了“非儒即墨”的说法。

墨家学派推崇实用主义,即:他的很多主张和想法都是基于现实世界的缺陷有感而发的。譬如:《墨子·鲁问》提到的墨家十大主张,便是针对儒家丧葬礼乐奢靡的问题提出的。但这十大主张并不需要同时发挥效用,在墨子的理论中,统治者则需要根据本国国情针对性的选择方案,若国家积贫积弱,就选择“节用”;若家国混乱,则选择“尚贤”。

墨家的实用主义虽富理性,但是,却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前后矛盾的问题。即:一些理论在提出时能够解决问题,若一旦时过境迁,这种理论便失去了存在价值。墨家提倡的“兼爱”、“非命”理论刚好与儒家的“爱有等差”、“天命”相对立,墨子坚持的“民无终贱”、“饥者得食”等论点,则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这里,我们再来说一说墨子的主要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周朝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而出生于这个时代的墨子,显然,听到了下层贫苦百姓的心声,他提出的“兼爱非攻”理论,表明官绅贵族与平民百姓地位相同,人与人之间应当友好互助,国家之间应当追求和平,统治者自己则要“节用”,如此,才可国泰民安。

墨子思想的另一大特色则是“天志明鬼”,他认为:上天兼爱所有贫苦百姓,若有统治者擅自违逆天意,他便会受到鬼神的惩罚。由此也可推知,墨子是相信鬼神的存在的,这一点与儒家对鬼神敬而远之的态度不太一样。

当然,若统治者能够勤政爱民,他便会受到上天的封赏,这种思想与西方君权神授的理论极为相似。

并且,墨子还有着“尚同尚贤”的思想,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

墨子在科学技术方面也颇有造诣,他提出的“宇宙同一论”中,则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统一的,而其中的个体,则都是其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墨子对物理及数学也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他还提出了许多的定义和理论,对后世影响极大。

鲜为人知的是,才华横溢的墨子还十分擅长机械和兵器制造,相传,他的工匠技术与木匠祖师鲁班不相上下。作为出身工农阶级的思想家,墨子在重视生产实践的同时,极为看重教育。他认为:教育应当量力而行,注重因材施教。

而为人师表者,则应当讲清楚事物的所以然,以实践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墨子看来,“教育”应以“除天下之害”为目的,如此才可“兴天下之利”。墨子所推崇的“人人平等”及“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时至今日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以说,他提出的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更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除此之外,墨子也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于人性形成的重要作用。他提出了著名的“素丝说”,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以素丝和染丝为喻,形象地说明环境、教育对人性形成的重要性。所以,他强调“染不可不慎也”。

从“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出发,墨子主张以“兼士”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通过他们去实现贤人政治等等。

参考资料:

【《浅论中国古代史上的五大思想流派》、《通志氏族略》引《元和姓纂》、《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