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赏析:中国李可染书画艺术院理事杨旭尧——“李家山水”经典传承
大家好,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设计潮流的推动者是什么「18世纪的思想潮流」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深度解读】
光明日报记者 卢重光
包豪斯是一所学校,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的诞生。它是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它所创立的国际主义建筑设计风格塑造了20世纪大多数城市的面貌,它所开创的建筑设计流派的建筑两次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包豪斯校舍 资料图片
2019年1月16日,为期9天的包豪斯艺术节在德国柏林正式启动,拉开了纪念包豪斯学校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包豪斯学校是1919年在德国魏玛成立的一所集建筑、设计、手工艺、绘画、雕刻等专业于一体的综合性设计学院,在社会动荡的年代里,它1926年迁往德绍,1932年迁往柏林,1933年被纳粹政府关闭。他的成立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建筑和艺术设计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仅仅成立了14年的包豪斯(Bauhaus)是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人们习惯上称之为“包豪斯”。
一个宣言揭开20世纪现代主义设计的潮流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是包豪斯学校的创办者,著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1919年至1928年间担任包豪斯校长。1919年由格罗皮乌斯起草的《包豪斯宣言》发表,这一宣言是包豪斯学校设计教育的重要纲领。宣言提出了三个重要原则:第一,主张艺术家和工艺家之间无高低贵贱之分,“建筑师、雕塑家、画家们,我们所有人都必须回到手工艺!艺术家并不是一个‘职业’。在艺术家和工艺师之间并不存在什么本质性的差异”。第二,要让艺术家与工艺师们结合起来。呼吁创立一个没有等级区分的工艺师的新协会,减少艺术家和工艺师之间的隔阂。第三,艺术或设计与工业技术界要有更好的对接与融合。这些原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顺应了现代科技导向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设计在现代社会的定位确立了新的依据。
在包豪斯上课的师生们。资料图片
在宣言中,格罗皮乌斯想要创造出一栋将建筑、雕刻、绘画等合而为一的未来殿堂,这一殿堂毫无疑问就是他想要创作出的自己理想中的建筑设计。包豪斯代表着当时知识分子的社会改革理想,主张打破设计教育中艺术和技术的界限。在此之前,设计与制造分离,艺术是奢华的需求,充满装饰性;而大工业批量生产的产品虽便宜却缺乏美感。包豪斯的目标就是将二者结合,创造出简明的、适合机器生产方式的美学风格。
包豪斯简洁实用的设计理念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为这种理念来源于对科学进步与民众需求的尊重,并能充分体现人类日新月异的生活面貌。在包豪斯的推动下,20世纪现代主义设计潮流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为现代化城市的快速建造贡献了实用的方法,并被世界各地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所应用。
包豪斯的核心人物。资料图片
一所学校开创国际主义建筑设计风格
包豪斯自诞生以来,对现代建筑和设计就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它改变了我们所看到的世界,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20世纪一些大中城市中简洁实用的建筑风格都源自于包豪斯的设计理念。
1926年在德国德绍所建成的包豪斯新校舍就是能够代表包豪斯理念的设计作品,他是一个多方向、多立面、多体量、多轴线、多入口的建筑物。校舍的设计开创性地运用了一套现代设计手法,把使用功能、材料、结构和建筑艺术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栋建筑把教学楼、生活用房和学生宿舍组合在了一起,设计者从各种房间的使用功能出发来安排建筑各部分的布局关系,同时综合解决了建筑的艺术形象问题,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设计方法。钢筋混凝土、玻璃等新材料以及框架结构的结合,创造出了新的建筑样式。简洁的平屋顶、大片玻璃幕墙、抹灰墙面、细致的条窗、朴素的挑台等都在强调建筑的形体美和材料的本色美。建筑物上竖排的极具辨识度的英文字母,更是包豪斯设计风格的有力代表。这一作品逐渐成了包豪斯最为闪亮的一张名片,直到今天,提到包豪斯,首先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就是这座代表性的建筑。他的建造方式像教科书一样被应用到世界各地大部分现代主义建筑上,他的建筑形象被无数的设计课堂作为案例所讲解分析。
1996年魏玛和德绍的包豪斯建筑及其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3年,特拉维夫市以约有4000多座包豪斯建筑铸成的特拉维夫白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到目前为止,历史上还没有一所设计学院能够在塑造品位和设计上产生包豪斯那样巨大的影响力,它为现代设计教育建立了重要的模型,它的存在价值其实就在于适时地对工业化的时代发展趋势做出了合理和具有前瞻性的回应。
包豪斯一直被称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院校,在当时它是乌托邦思想和精神的中心。它创建了现代设计的教育理念,取得了在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无可辩驳的卓越成就。包豪斯的历程就是现代设计诞生的历程,也是在艺术和机械技术这两个相去甚远的门类间搭建桥梁的历程。无论是在建筑学、美术学、工业设计等领域,包豪斯都占有主导地位。
包豪斯的设计宗旨在于,不断重塑艺术与工业之间的关系,模糊艺术、工艺、建筑的边界,强调对材料的观察,同时结合形式与功能为一个整体。它所处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催生出了国际主义风格。一方面它重视构成主义理论,强调形式的简约,突出功能与材料的表现;另一方面包豪斯抨击旧的艺术形式、追求抽象几何形式,弱化各民族和地域的历史及文化传统。
一群师生塑造出包豪斯的个性与理想
包豪斯是当时最具全球化的设计学校,虽然立足德国,但是教员背景却具有非常典型的国际化特质。校长格罗皮乌斯广招贤能,聘请优秀的艺术家、设计师、工业技术人员与手工匠师共同研究、共同授课。它将世界各国最优秀的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结合在一个小学校之中。把他们的才华凝聚在一起,来推动设计的革命,践行社会改革的理想。费宁格是美国公民,约翰内斯·伊顿、保罗·克利都出生在瑞士,瓦西里·康定斯基来自俄国,拉兹洛·莫霍利-纳吉和马歇·布鲁尔均出生在匈牙利,赫伯特·拜耶则来自奥地利……除了教员,在包豪斯学习的外国学生亦来自全球各地,也包括亚洲。
这些人才虽专业不同、个性也不同,但却共同被包豪斯的理想主义氛围感召,他们充满激情地展开了一系列探索,所涉及的领域由基础理论延伸到具体技术,更创造性地将不同学科交织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以“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为核心的包豪斯理念以及“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为特征的包豪斯模式。
包豪斯的师生们始终对同期发展的各种设计、艺术运动保持着敏感性。包括风格派、构成主义、达达主义等在内的艺术流派都和包豪斯发生过各种各样的联系。它作为一所先锋学院,其根本目标虽然是发展与工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现代设计,然而在绘画、雕塑、建筑、陶艺、摄影、剧场等艺术领域的探索贯穿了其发展的全部过程。在校的师生们时常会做一些在当时被认为“超前”的事情,以至于社会上会把包豪斯的学生当成“叛逆少年”的代名词。而正是这些“叛逆少年”,最后都成长为了出色的设计师和教育家,他们创造了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取向,把包豪斯的理念发扬光大。
在1933年包豪斯被纳粹政府关闭,包豪斯的老师和学生们也因此作为“难民”辗转世界各地,将包豪斯的设计理念散布到全世界。从魏玛、德绍、柏林,到特拉维夫、芝加哥、纽约,甚至亚洲的香港、上海等地,包豪斯的教学模式和设计理念逐渐在高校中成为一种新颖的方法被广泛接受,大量带有包豪斯烙印的建筑在世界各地涌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包豪斯核心成员——创始人兼首位校长沃尔特·格罗比乌斯,以及在柏林期间最后一任校长密斯·凡·德·罗都选择了迁居美国。一位后来成为了哈佛大学建筑学系主任,一位后来成了伊利诺伊工学院建筑系主任,虽然过程艰辛,但是他们最终都在新大陆获得了认可,他们共同努力所创造出的包豪斯,对美国乃至世界的当代艺术、现代设计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套体系构建现代设计教育的百年发展
包豪斯是一所综合性的设计学院,其设计课程包括新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展览设计、舞台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等,甚至连话剧、音乐等专业都在包豪斯的课程中设置。教师们会把当时最新的观念和技术引入到课程中,多种多样的课程让包豪斯的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更多去探索的可能性,丰富的课程也是塑造出包豪斯的个性与理想的基石。
包豪斯的存在时间虽然短暂,但对现代设计产生的影响却非常深远。目前世界上各个设计教育单位,乃至艺术教育院校通行的基础课大多是学习“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为特征的包豪斯模式。包豪斯开始了工业产品设计教育,奠定了现代工业产品设计的基本面貌,迄今依然对工业产品设计有深刻的影响。包豪斯广泛采用工作室体制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动手制作的过程,完全改变以往那种只绘画、不动手制作的陈旧教育方式。它开始建立与企业界、工业界的联系,使学生能够体验工业生产与设计的关联,开创了现代设计与工业生产密切联系的新篇章。
包豪斯的本质是从艺术跨界到技术,设计的来源、知识不仅仅是过去的东西,要“跨界”。这是现代设计院校开设包豪斯式基础课程的最基本的目的。包豪斯的精神留给我们的不是形式,更不仅仅是具体的设计产品。包豪斯的设计思想是想让人们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去认知设计,把各种社会优势资源融入到设计中。他的思想精髓应该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用发展的眼光学习包豪斯的方法,不能把包豪斯的做法直接搬过来,否则就不会得其“法”。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31日 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