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河湖文化书画摄影优秀作品展开展
大家好,像艺术家一样思考:BBC主编的艺术启蒙课「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威尔」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图片来源:《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上面这幅画,你能看懂艺术家在表达什么吗?
说实话,我是艺术的门外汉,基本体会不到这些艺术作品的精神性。的确,我们需要训练才能感受到艺术品的微妙之处,学习艺术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看、多感受,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了解艺术家的故事,以艺术家们为切入点来接近艺术。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是一本关于艺术家的、有趣的书,作者威尔·贡培兹是BBC艺术频道主编,他进入艺术圈已经有30多年,从自己与众多艺术家的直接交流中,贡培兹看到了艺术家们的共性:富有事业心、不停地思考、怀疑论者、极度好奇……
围绕着艺术家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方法和态度,贡培兹用幽默的语言,讲述了23名艺术家的故事。贡培兹认为,创造力不是艺术家的特权,而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能力。“艺术家们善于创造的关键并不在于如何绷好画布或描绘光线这样的技术细节,而是在于他们工作和思考的方式,这些方式对任何一个想要变成具有创造力的人都是适用的。‘’
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艺术家们是如何思考的吧。
当艺术家们坐在一起吃饭时,他们会讨论金钱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以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为原型,塑造了一个不近人情又才华横溢的画家,他抛弃了收入颇丰的工作、家庭和社会身份,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只为能够用画笔来进行创造。艺术家在我们眼中似乎就代表着诗与远方,而我们普通人却为了六便士而奔波,做着自己不大喜欢的工作。
艺术家真的是一群超凡脱俗的人吗?
在《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中,威尔·贡培兹提到了以浪漫著称的凡·高。即使是热情不羁如凡·高,也是一位富有事业心和商业头脑的艺术家。凡·高曾在写给弟弟的信中写到:“我的职责就是用我的作品去赚钱,这毫无疑问。”“我绝不会拒绝任何一个正儿八经的委托,无论要我去做什么,不管我喜不喜欢,我都会尽量满足要求,或者在需要时重做一遍。”
凡 高自画像
在历史上,威尼斯、阿姆斯特丹和纽约这些商业中心城市,同时也都是艺术中心,这绝非偶然。因为富有事业心的艺术家对于金钱和市场有着敏锐的嗅觉。
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年),就是这样一位富有商业头脑的艺术家。当他的助手们在工作室埋头苦干的时候,鲁本斯在欧洲贵族和皇宫游走,利用富人阶层的攀比心理,大力推销自己的作品;他在艺术领域开创的上门推销的做法,比雅芳推销员还早了几个世纪。
金钱能够带来自由,自由又创造了剩余时间,这是艺术家创作杰作最需要、最有价值的东西。
伦勃朗·凡·莱因
艺术家们有自己的观点,会停下来思考对于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己的观点,这是艺术家与众不同的标志。这也是任何创造性的工作会存在瓶颈的原因:在风格之前,你需要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的观点。
谁能想到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凡·莱因也遭遇过创作瓶颈。1642年,正值伦勃朗的人生高峰。他婚姻美满,生活幸福,是当时备受尊重的肖像画家之一,还在阿姆斯特丹拥有一座漂亮的房子。然而,这一切从他的妻子萨斯基亚离世开始改变,伦勃朗很爱妻子,为她画了很多的画作,萨斯基亚的去世让他备受打击。屋漏偏逢连夜雨,他为民兵队绘制的《夜巡》受到了一些民兵的嘲讽;一群年轻画家,抢走了他的客户,他逐渐失去了自己的威望,钱也慢慢耗尽了。
伦勃朗失去了自己的观点,这一切让他开始深刻的内省,最终,伦勃朗意识到,“灵感会以许多不同的面貌出现,艺术家要做的是注意那些提示,相信自己的情感与直觉。”最终,他找到了自己新的观点:“人在衰老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忧郁感。”在他后期的绘画,能感受到他在用有力的笔触表现人类的脆弱性,并形成了无法被抄袭的、极具辨识度的个人风格。
伦勃朗《夜巡》
在艺术家的工作室,有一样东西是不可缺少的,那就是一把椅子。这把椅子对艺术家来说非常重要的。因为一旦坐上了这把椅子,艺术家的身份就开始了产生转变:由创作者变成了审视者。
大卫·霍克尼每画完一幅画,都会靠在椅子上抽一根烟,仔细地观看这幅画。有时,他发现一些地方不够完美,就会马上抓上画笔,对这个细节进行修改。神奇的是,这种很小的改变却能带来很大的视觉差别,他有一幅巨幅画作《东约克郡沃尔德盖特的春天来了》,仅仅在其中加了一点黄色颜料,就改变了整个画面的平衡感。
对自己已完成的作品进行修改,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关于英国浪漫主义画家透纳。
1932年5月,在一年一度的皇家艺术学院展览中,透纳发现他的海景画《海勒福特斯勒斯》,被挂在了约翰·康斯太勃尔的《滑铁卢大桥的揭幕典礼》旁边。和康斯太勃尔的画作相比,透纳的作品显得阴暗杂乱,他们两个之间又存在着竞争关系。透纳决定,临时修改自己的作品,他找到了最鲜亮的红色颜料,在画作的中心加入了一抹红,整个画面马上就变得充满了生气,康斯太勃尔看到塞纳的作品之后,说“他简直是来这里朝我开了一枪”。
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会“偷窃”毕加索有句名言:“优秀的艺术家模仿,伟大的艺术家偷窃。”我们初看这句话,会以为模仿或偷窃是区分优秀艺术家和伟大艺术家的标准。但是,结合毕加索自身的经历,贡培兹认为,这句话要表达的内容比我们一般人理解得要更为微妙,毕加索不是在描述两种对立的状态,而是在描述一个过程:如何从优秀的艺术家变成伟大的艺术家。
所有的创造都始于模仿。模仿不需要思考和创作力,而“偷窃”却需要花大力气把你模仿的风格融化成你自己的一部分,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即使是毕加索,也经历了从模仿到偷窃,从优秀到伟大的过程。
2013年,在伦敦市中心的考陶尔德美术馆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成为毕加索”的展览。展览中的作品是毕加索在1901年6月创造的60幅画,这些画是毕加索为了自己在巴黎最有影响力的沃拉尔画廊的个人展所创作。从这些画中,你能看到毕加索模仿的众多画家的痕迹,比如西班牙浪漫派画家弗兰西斯科·戈雅,法国后印象派画家塞尚,还有我们熟知的高更和凡·高。
此时的毕加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模仿者,如果他一直沿着这样的风格进行创作或者他没有活到91岁的高寿,他顶多只是艺术史上一笔可以被忽略的注脚。然而,沃拉尔画廊的展览获得了成功,毕加索为自己的作品打开了市场,这给了他寻找自我风格的物质资本。
图片来源:《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1901年7月,毕加索开始从模仿转向“偷窃”。毕加索需要思考如何把凡·高、高更等人的艺术风格运用到自己的新创作中。当时毕加索的好友在巴黎自杀了,他内心十分忧伤,毕加索在苦思和伤感中获得了灵感,他将“那些粗线条、色块和有表现力的风格简化,变柔和,融合在一起并冷静下来,把绘画色调调为蓝色,制造出感伤的情绪效果。”此后,毕加索进入了他的“蓝色时期”,《坐着的阿尔列金》就是他很早期的一副作品。
毕加索从前辈艺术家的身上获得创意,别人也从他的身上获取创意。乔布斯就借用了毕加索的名言“优秀的艺术家模仿,伟大的艺术家偷窃。”,乔布斯还说:“我们始终"偷窃"伟大的创意并不以为耻。”
乔布斯本人非常崇尚极简主义,苹果公司曾将毕加索著名的系列插画《公牛》展示给员工看,向他们讲授极简的设计理念。毕加索在这一系列画中展示了由繁到简的公牛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创造并不总是做加法,有时更需要做减法。
图片来源:《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对于开头的第一幅画,贡培兹有自己的看法,他是这样描述的:“赖利在画面靠下三分之一的位置勾勒了一条白色的水平带,这条带子的边缘仍然被画得像尺子一样笔直,而上半部分则被化成一条从中间向画面两边逐渐变宽的不对称波浪。这样画面就被分成了三个截然不同的形状,它们又被构图的平衡统一起来。这幅作品简单而有力地表现了空间关系、形式关系乃至人际关系的不平等和动态的特点,她把这种充满张力的相互作用反映在了画作的标题上——《吻》。”
欣赏一幅画、听一场音乐会,欣赏一部文学作品,你能感受到什么,取决于每个人的感受能力。创造艺术作品就更难,这需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质疑、不断打破现有的一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事物。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是关于艺术家的书、关于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同时它也是关于创造力、想象力的书。虽然看完书,你可能依然看不懂艺术家的杰作,但是,你会发现一个各行各业成功的共性:“能创造有价值的想法并懂得如何实现它们。”在这一点上,我们绝对要向艺术家们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