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展览:徐雪村和他的《溪山访友图》长卷
大家好,现在审美畸形「社会畸形审美」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日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京召开会议要求,坚决抵制文娱领域不良现象的渗透侵蚀,坚决抵制畸形审美。此前,广电总局也发布过一系列相关公告,数次提及,要树立节目正确审美导向,坚决杜绝“娘炮”等畸形审美。
不仅是“娘炮”,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生活中,特别是文娱领域,出现了很多畸形审美,有网友总结了一些代表性的现象,编成顺口溜,可见一斑:成人越瘦越时尚,营养不良身材棒。不同网红相同颜,十遍磨皮不嫌烦;入云山根锥子脸,欧式平行外星眼。颜即正义压三观,外貌攻击成自然;青春不老求仙丹,年龄歧视做笑谈。明星扮嫩市场大,鲜肉抠图照样夸;拜物拜金三观好,消费主义来洗脑;浪费炫富最高调,勤俭节约土老帽;真相不如假相美,P图滤镜修成鬼;操起人设啥都会,吹拉弹唱故事会。同龄人都身价贵,贩卖焦虑智商税……
这些现象借助影视平台、网络新媒体的诱导、放大效应,成为我们社会当下一个较为普遍的审美问题,或虚假,或病态,或扭捏,或性格扭曲,或性别模糊……问题的核心就在于“畸形”二字。
我们知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消费经济的拉动,中国的社会审美经历了一个从单一走向多元,精英走向大众,创造消费并行,道德欲望共举的巨大转变,很多之前小众、亚文化的审美也逐渐为社会所认同、承认、肯定。这是中国社会审美走向积极、健康的一个标志。但在这个发展进程中,难免泥沙俱下,特别是近几年,网络传播方式勃兴,审美方式也逐步从传统的“静观默照”演化为大众的“群体狂欢”,不同的审美风格出现了“极化”现象——“推而至极”的畸形化:讲阳刚,就以粗野为美;讲优美,就以阴媚为美;讲精致,就以矫虚为美;讲趣味,就以恶搞为美……从表象看,这些畸形审美就是主流的平衡感打破,不分轻重主次,以偏执对抗中庸,以异常对抗正常,常常打着“多元和开放”的名号,颠覆着社会主流审美价值和标准。
审美“多元和开放”不好吗?为什么要坚决抵制畸形审美,捍卫主流审美价值?这些问题其实可以用等价的另两个问题重新问一遍:我们为什么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为什么要知道自己何以成为自己?
从中国的审美传统来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庸之道,是中华民族审美心理行之久远的一条主线,多元而求平衡,包容而分主次,深刻而不落偏执,厚重而不失光明,诸多的“行中道,致中和,求大同”构成了我们民族审美的内涵。而畸形审美新奇或有之,却会形成一种消解宏大、消解中心、消解深度、消解历史、消解本质、消解纯粹、消解和谐的文化“消解”力量,必然导向文化传统的虚无主义。
从个体的本质来说,畸形审美其实是人审美异化的表征。畸形审美既是一种浅表化的娱乐审美——审美变成自我消遣而非精神提升;也是一种单向度审美——看似非主流,其实模糊了人的特殊性及个性。“畸形”会使人压抑正常的审美情感和能力,简化审美思考,扭曲审美价值判断,导致人的审美趣味、审美选择、审美理想和审美文化逐渐异化。这是对人全面发展的一种解构。
从时代需求来说,现代化发展的新时代、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需要积极昂扬的审美,要有现代化叙事的雄浑厚重,而不是后现代叙事的萎靡低俗。畸形审美难以适应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崇高需要,难以溶入现代化进程的宏伟大潮。
也就是说,畸形审美的危害远不止于审美范畴本身,而在社会领域也会造成至少三方面的困境,让我们失去传统主流之根,丧失主体性、全面性自我之魂,也回答不了时代之问。
比如,有研究者指出的“网红脸”现象:
大多数人在审美影响下离不开“美颜”等技术,可能会难以面对真实自我,产生了背离真实的审美。部分人群因为追求主流审美而将自己的照片和视频修改得面目全非,甚至难以接受别人的否定,使正常的审美追求变成了自我欺骗式的审美异化现象,不以真实为美,认为自己符合主流审美的P图作品才算美。体现了人被技术所困,人们依赖新媒体带来的技术便利,却因技术产生了社会人的异化现象。“网红脸”将审美过程的两端置换,为了异化的审美满足,将审美创造和审美享受的目标放在获取利益和博得关注上,伴随新媒体传播的循环,这种异化的审美也会被复制,走向同质化。当趋同的模仿对象也是对立的异化对象时,异化在社会流行中加深。人被审美限制了自由,人是审美的主体,却创造出了异己的审美产品,在非自由的状态下,强迫接受异化的审美活动,失去内在质的普遍性,最终导致了人自身审美的异化,异己的人又以敌对的状态面对他人,将异化传递下去。
畸形审美可以说是对“审美活动是人有意识的、自由的、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实践,应当反映人对美的普遍追求,能够带来崇高的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这一本质的反动。
明白了畸形审美,也就知道了何谓健康审美、正确审美,简言之,一种健康的审美,应该是回归本质的审美,应该是站在传统和当代和谐延续之上的审美,是站在人的全面发展之上的审美,是适应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积极昂扬的审美。
坚决抵制畸形审美,不仅破,更要立,就是站在传统和当下的交叉口,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从博大的中华文明精神谱系与伟大的中国现代化实践中生成一种健康的审美:它有趣味而不失崇高,以人民生产生活为源泉,创造而非模仿,它符合美的目的和美的规律,它能与积极向上的生活同频共振,它尊重历史、科学理性和艺术,它友善、宽容,它从不忘记人民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